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蒋介石不同寻常的访印之旅

 

蒋介石一生出访国外共有5次,访问顺序依次为苏联、印度、埃及、菲律宾、韩国,其出访苏联时的身份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而真正以元首身份出访外国则始于1942年2月的印度之行。蒋介石访印历时18天,期间会见了印度总督林里资哥、印度国大党领袖及土邦王公、孟加拉省省长赫伯特等政要,并会晤了尼赫鲁和甘地这两位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拜访了印度著名女诗人奈都夫人等文化名人。对于这次访问过程及历史意义,前人著述已颇为丰硕,本文记叙的是蒋介石在这次访问期间发生的几则不寻常之事,以期从侧面反映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在当时的外交状况。 

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蒋介石不同寻常的访印之旅

口谱国歌 唱响印邦

1942年2月4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张道藩、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中国驻缅甸总领事保君建、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等10 多人,自重庆乘专机起飞,经加尔各答乘专用火车于2月9日抵达新德里。三天后,印度总督林里资哥夫妇将专门设国宴招待蒋介石夫妇和其他随行人员。

按照当时外交礼仪要求,宴会开始前,需要奏来访国家的国歌,印度乐队也做了相应安排,于2月10日将乐队所准备的“中国国歌”乐谱送交中国代表团审核,当中方人员收到国歌乐谱后,很是诧异,甚至有些哭笑不得,印方所提供的中国国歌乐谱,竟然是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那首《卿云歌》:“卿云灿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方人员当即告知印方,此歌为中国另一早期政府所用国歌。所幸发现得早,如果在宴会上演奏此曲,肯定会造成中印与会人员的尴尬,也会成为一个国际笑话。

印方想着及时亡羊补牢,弥补之前准备不周之过。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印度当地确实没有国民政府当时使用的《三民主义歌》,只得向中方寻求。但中方代表团也没有携带,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通知驻印总领事馆协调此事,而总领事馆也没有现成的国歌,需请专业人士重新拟写,但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时张道藩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张道藩不仅是国民政府的大员,而且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他更以徐悲鸿和蒋碧薇夫妇之间的“第三者”为后人所熟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阅读蒋碧微所写的《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回忆录,了解那段民国版的“三角恋”)。张道藩解决没有现成国歌的办法是由其高唱,印度乐队记谱,通过乐队反复演练,再由张道藩逐一校正,最终谱写出完整规范版的国歌。功夫不负有心人,宴会上完美地奏响了中国国歌,高亢嘹亮,提振人心。

宴会后,蒋介石夫妇很是高兴,对张道藩大为赞赏。蒋介石说“学军事的人,不应单纯地专攻一门,比方说学炮兵的,也可以兼学工程和防化方面技能,今后军队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多元化技术人才,与学文学专业的兼修哲学、美术等一样,这样打起仗来可以一个顶两个、三个用。” 宋美龄则夸赞说“教育长不仅会做文章,歌也唱得不错,是多面手呢,人才难得。”

尼赫鲁即兴表演节目《拿大顶》

2月14日至15日,印方邀请蒋介石一行参观西北边境军事要塞,尼赫鲁和他的女儿英迪拉、奈都夫人,则盛情邀请王宠惠、张道藩、保君建三人到新德里近郊著名的哥托米拉古塔览景。哥托米拉古塔很高,登上塔顶可将新德里全景尽收眼底,唯一的挑战在于从古塔入口到塔顶需要攀爬300多个阶梯,这对人的体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果然,才爬到古塔半腰处的时候,所有人就都收起了征服这座“手可摘星辰”高塔的兴致,自觉地到古塔旁边的绿地上或坐或躺喘着气休憩。尼赫鲁是一位十分健谈的民族运动领导人,和中方人员交谈甚欢,他还是一个不注重生活小节的人,闲谈期间,竟然脱去了长褂,“只穿白长汗衫和黑背心”。他的女儿英迪拉看见后,着急地向他提醒,“父亲,你怎能……”意思是怪尼赫鲁在外国客人面前不注重个人形象,有失印度人的风度。

尼赫鲁以微笑回应女儿,在他心里也许早已把这些外国客人当成了亲密的朋友,所以无意中就“坦诚相见”了。而接下来尼赫鲁的举动更是让人大吃一惊,他在原地即兴表演了印度国术瑜伽,摆出了一个标准的中国俗称“拿大顶”的姿势。看着他双手和头部着地,身体笔直地指向天空,且一脸轻松的样子,在场的人都笑了。奈都夫人笑得最厉害,说尼赫鲁真是个“老顽童”,唯一没有笑却差点儿哭出来的是英迪拉,她早已被父亲一而再的“非礼”举动“雷”得无语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尼赫鲁意犹未尽的表演结束后,想请中国客人也表现一下。王宠惠以年龄大,保君建也以不精通此术为由,均委婉地谢绝了。为了不辜负主人的盛情,张道藩站出来圆场,再次展示了他“多面手”的能力。张道藩少时曾学过一些武术招式,现在40多岁了,底子犹存。他先是表演了一个侧手翻,干净利落地直立起身子,随后又“两手着地侧翻旋转,继而右手撑地,两腿劈叉”,原来哭笑不得的英迪拉,看到中国官员也不拘礼节,不由得跟着大家笑出声来。

宋美龄外交魅力绽放

蒋介石访印是首次以元首身份出访的,对宋美龄来说亦是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出国,因而此次访印可谓是其非凡卓越外交生涯的开山之行。作为第一夫人,她随蒋介石访印期间开展的活动也颇为丰富多彩,毫不逊色于日后在美国的精彩表现。

2月12日,宋美龄受邀参加了在新德里爱尔文女子大学举行的“全印妇女协会”欢迎会,并作了题为《我们中华妇女》的激情演说。她在演讲中,一是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日军搜捕中国儿童后为日军输血,并以船运回日本,施以奴化教育……”二是向印度妇女宣传了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英勇事迹,“吾人与敌战斗时,大都以血肉之躯用劣势武器对付之,并于敌撤退之前,凡足以资敌之物资与建设均予破坏……”三是称颂了中印两国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传统及友谊,表达了中印合作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愿望,“中印两国悠久历史,已使其成为兄弟之邦。中印两国及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之二大栋梁于争取民主安全之伟大工作中,中印两国实负重要任务……”四是说明了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作用,因抗战产生了许多妇女团体组织,在救助伤病员和无家可归的儿童方面,认为她们参与了“相当有价值的工作”。第一夫人发表的动人演说,给印度妇女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印度各界的广泛好评,从土邦联合主席拉斯·衣·萨尔顿尼在致蒋介石的信中可以得到佐证:“余之夫人及家属与各界妇女,咸望与尊夫人相见。余甚望彼等有缘得获拜见尊夫人之光荣,彼等认为尊夫人为中国第一位之伟绩女领袖,不仅因尊夫人之地位,而因其多方面之美德及成就故也。”

2月15日,全印学生联合会向宋美龄献上锦旗一面,旗上绣有“英勇之中国学生惠存”字样,恳请宋美龄将这面旗帜转赠重庆的中国全国学生总会。宋美龄代表中国学生向印度学生致谢,并表示一定会将来自万里之外印度学生的诚挚问候转达给他们的中国朋友。当日下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在行辕内的草场上召开了一次露天的记者见面会,蒋介石发表了简短的谈话后,宋美龄却成了记者们追捧的采访对象。有记者问宋美龄,这次访问对印度的印象如何?宋美龄微笑着回答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印度妇女,一如中国妇女,在重建祖国之工作中,将负有重任。此次来印,得晤印度妇女领袖多人,深信印度妇女必能完成此目的。余所晤及之诸位女士,其大公无私之精神,感余甚深,彼等倘为印度妇女之代表,则印度之前途,必较过去尤为光明”。宋美龄高贵典雅的“女神”范儿和谈吐不俗的惊艳才气,深深地征服了印度记者们。

2月18日蒋介石夫妇赴加尔各答会晤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精神领袖甘地,会面地点是甘地好友比普拉的欧石南公园寓所。双方交流自然是要依靠翻译人员的,随蒋氏夫妇而来担任中方翻译人员的是董显光,正式会谈前,甘地向蒋介石发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尊夫人的英语说得很好,声音又非常美妙。您是中国政府的首脑,同我这个贫民交谈,可否不讲外交礼仪,让尊夫人为我们翻译,让我听听她美妙的声音?”蒋介石征求了一下夫人的意见,宋美龄表示完全没有问题,随即向甘地对其声音的夸赞表示了感谢,说为两位伟大人物客串一下翻译角色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在国际交往中,由第一夫人充当翻译的鲜有闻之,而且这个翻译一当就是5个小时。也许是出于对宋美龄当翻译的感激之情,甘地在与蒋介石谈话即将结束之时,对宋美龄说:“现在我想把我的武器赠送给夫人。”宋美龄很是期待,但却很意外。甘地赠送给宋美龄谓之“武器”的特殊礼物,竟然是一架印度寻常人家用的“纺车”。之所以送纺车,是因为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主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送纺车是希望中国妇女在生产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月 21 日,蒋介石结束了对印度的访问。临别之前,觉得对印度人民应该有所表示,基于他半个月对印度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表了《告印度国民书》。该文由第一夫人宋美龄用英语代读,通过广播向全印度发布:“……联合中、英、美、苏等各盟国,一致奋斗,携手同登此争取自由世界之战场,获得最后之胜利。”深受甘地称赞的“美妙之音”,就这样为蒋介石印度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