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风如何影响大众审美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兴起汉服热潮,“汉服风”影响着产业的趋势。如何保护原创设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促进汉服产业健康秩序的建立已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2022年10月25日,上海豫园迎来了首届“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论坛,汇集服饰史学、知识产权、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和市场运营等领域专家学者。【回看论坛直播请点击文前链接】

论坛现场


在论坛发言环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指出,汉服行业的发展,首先在于“文化的自知”:知道以前穿什么,现在穿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更多地着眼于当下,推进有汉民族特色的服饰。如今,许多设计师正逐步介入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尽管外表不太像宋制、明制这样标志化。但是,“汉服本来就是从民间风起云涌、逐渐受到全社会关注的东西,往100年后看,今天的风潮都会成为新的传统。”

部分截屏图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的PPT讲稿


北朝 陶俑器物中的衣着


画像砖上的乐伎仪仗人物像,穿有缚口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分析了中国服饰的形制特点与时尚美学。由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传统服饰具有了“师法自然、人随天道”的内涵。例如在汉代已经有了根据季节选择服装色彩的“五时色”制度。同样,清代皇帝朝服的色彩也需根据穿用场合和时间有所区别,即日常时用黄色,祈谷时用蓝色,祭日时用红色,祭月时用月色。此外,中国传统服饰中还有对应自然景物变化的“四季花”和“节令物”装饰风俗。贾玺增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最应引起重视的是手工技艺。如今,机械化生产使感官迷失于“快消费”之中,而那些通过数千年“手工制物”所积淀的技艺才是民族的真正遗产。

传唐代阎立本绘《历代帝王图》中身穿冕服的汉光武帝刘秀像


不同时代的服饰变化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马面裙


明代马面裙的特点


马面裙的裙褶介绍


此次论坛上发布了由上海汉服版权中心编制的《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2022版)》,搭建并勾画了我国汉服产业的基本轮廓、沿革脉络和演进特征。2021年9月16日,上海市版权局在东华大学设立创办了国内首家中华传统服饰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标志复兴“汉服”进入了版权保护的新阶段。报告通过梳理发现:今天的汉服拥有来自民间的年轻消费群体,汉服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蓝海”市场。未来汉服企业主要有两个业务方向:一是利用现有市场,通过加强汉服这一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来实现突破性业务增长;二是创造全新的汉服市场或细分市场,来获取战略性业务开发。

直播截屏图


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力图推进汉服等中华传统服饰的历史研究,将其从博物馆历史书中请出来,引入符合现代文明的服饰文化元素,强化汉服版权维护,促进汉服资源整合,推动汉服IP创新。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设计邀请赛,版权交易展等活动,集聚原创设计力量,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传统服饰设计高地和流行趋势与新品发布高地。

就汉服的原创设计与开发,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重点围绕“两点六维度”展开——其中“两点”指的是“纹样图案”和“品类单品”,“六维度”指的是“历史遗存的再创造”“新型材料的再应用”“科技手段的再表达”“服务场景的再拓展”“应用领域的再衍生”和“品牌建设的再赋能”。在此过程中,将获得版权登记、维权授权、推广传播和专项服务的广阔经营空间。通过合法授权、转让和经营等商业活动,实现汉服原创设计的商业转化与价值倍增。为此,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携手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商业运营机构,通过“授权商业运行平台”和“授权合作机构”两种形式,探索汉服版权有效转化的经营路径。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