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石兴邦去世,曾主持发掘半坡遗址

10月21日下午16时45分,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石兴邦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他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开创者。学界评价称:“石兴邦先生的学术人生,由半坡出发,跨入史前时代,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解构理论,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石兴邦


讣告显示,石兴邦先生1923年10月生于陕西耀县,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中国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陕西考古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首届“陕西省社科名家”,荣获“中国第二届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石兴邦先生先后主持或参与发掘了辉县琉璃阁、西安半坡、沁水下川、临潼白家等重要遗址,出版《西安半坡》《临潼白家》等十余部学术专著。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促生了中国首座遗址博物馆。

讣告称,先生务本求真、知行合一,对考古事业饱含深情,创建了以社会人类学方法诠释考古遗存的科学范式,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躬耕田野,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陕西考古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石兴邦先生的逝世是陕西社科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

《石兴邦考古论文集》


《石兴邦口述考古——叩访远古的村庄》


石兴邦于1949年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人类学家吴定良先生、考古学家夏鼐先生。

1950年,石兴邦随夏鼐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3年,一处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古代人类聚落遗址被石兴邦发现。1954年至1957年,由石兴邦主持,考古工作者先后对该处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使这个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得以面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发掘出的古人类完整的史前居住遗迹。1958年,我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建立,目前仍然展示着当年石兴邦先生提领发掘的成果。2021年10月,西安半坡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当年的半坡遗址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曾撰文《半坡的高度》,该文对石兴邦对中国考古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和他发掘半坡遗址的重要意义做了全面概括。

文章写道,“众所周知,石先生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他对史前史及方法论、中国新石器文化体系、史前环境与生业形态考古、史前信仰与传说考古、中国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考古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上世纪50年代,30岁的石兴邦先生通过半坡遗址发掘的历练,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很快成长为中国一流的田野考古学者。”

文章称,半坡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深化了仰韶文化本体的研究,而且为中国新石器考古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模式,也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开端。这个模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检验,即便现在已经拥有数十部史前考古发掘报告,我们依然发觉没有超越此模式。

半坡遗址发掘领队石兴邦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书


石兴邦


“半坡考古范式”,这是新中国考古学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考古学非常明显的进步。 

半坡范式首先是大型聚落址发掘范式的创立。半坡遗址揭露面积大,参与人员众多,田野工作时间较长,发掘组织有方。对于复杂遗迹现象的处理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半坡为大遗址发掘提供了一个范例。

其次是史前考古报告编写范式的创立。发掘报告《西安半坡》,信息量大、方位广、研究结论富于启发性,创立了完美的史前考古报告范本。报告的结构、主要章节内容、插图编排、表格与附录样式,都是后来学者必仿的格式。报告中的遗迹与遗物线描图,是考古绘图的经典之作,很可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第三是考古人类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对半坡所获资料的解释,有考古年代学的,有文化人类学的。对聚落布局问题,生业方式问题,农业起源问题,氏族制度问题,墓葬制度问题,灵魂崇拜问题,鸟崇拜问题,彩陶纹饰的演变及意义的解释,当时的研究都走在了前面。引进多种自然科学方法,开创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先河。半坡考古报告对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为重构半坡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而这正是后来西方新考古学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是大型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范式的建立。在遗址发掘现场建立博物馆,大面积保护重要遗迹,将考古成果直接展示给公众,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半坡遗址博物馆是遗址类博物馆的领头羊,后来正是在这个样板的启示下,又陆续建成了许多遗址博物馆和一些大遗址公园。还有考古学育人范式的创立。许多著名学者当初都是从半坡走出来的,如俞伟超、张忠培、杨建芳、黄展岳等老一辈学者,先后参与半坡发掘的有200多位专业人员,都接受了半坡的洗礼。 

发掘中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的发掘过去了60多年,许多人是通过半坡开始认识史前中国的。这就是半坡的高度。石兴邦先生正是由半坡出发,经过不懈努力,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解构理论。”

“石先生对中国新石器文化体系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他强调由自然环境史和大经济史的研究出发,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文化史,重视神话传说提供的线索,重构信仰传统,进一步探索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这样的史前史研究思路与实践,为后人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是石先生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王仁湘在文中写道。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


2018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石兴邦先生荣获中国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道: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间,石兴邦先生主要负责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关中地区考古调查等田野考古工作,同时还参加了《中国史稿》第一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编写工作,后来又主持发掘了山西沁水下川和陕西临潼白家村两处重要遗址的发掘。在陕西工作期间,他重点发掘了秦咸阳、凤翔和周原等周秦遗址和李家村、下孟村等原始文化遗存,建立了铜川耀州窑、汉阴、绥德等数十个工作站,开展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发掘研究、秦始皇陵的勘探研究等工作,完善了全省的考古体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研究人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评价称,多年来,石兴邦先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大力拓展学科的思维空间和课题视野,为中国考古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石兴邦先生的学术人生,由半坡出发,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解构理论,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本文综合自山西文博、钱江晚报等相关报道)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