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
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预防接种提醒、婴幼儿体检通知、简单的婴儿辅食菜谱、当地育儿组织的介绍等。
人们计划在2017年内将AI(人工智能)运用于育儿咨询环节,此前也在神奈川县的川崎市、静冈县的挂川市进行了试点活动。手机在这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母亲输入“婴儿总在夜里哭闹,怎么才能让他不哭呢”时,就会得到AI的“回复”:婴儿夜里哭闹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无论是母子健康App还是AI的自动应答,都能给育儿过程中的父母提供方便。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地区引入这项技术。母亲可以将怀孕、分娩时的记录留在手机里,不必特意跑去窗口咨询相关问题。政府在宣传时,特意强调了这是“为大众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父母们也确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然而,有时预期虽好,结果却出人意料。比如“LINE”的案例就令人深思。LINE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具有电话、视频通话、聊天(Talk)、贴图(发送表情)、上传照片、游戏、音乐等功能。2014年全球一天之内的聊天记录可高达100亿条,国内使用人数有6800万(2016年1月官方数据),是一款高人气的通讯App。
LINE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聊天功能。使用者只要相互加为“好友”,就可以愉快地聊起来。好友间除了可以一对一私聊,也可以建立“群”;可以相互发送表情,也可传照片、发送地理位置。
此外,LINE还有“已读”提示。比如,A给B发了一条“早上好”,如果B看到了这条信息,那么A就能在这条信息旁边看到“已读”两个字。A无需等待B的回复,即可知道对方已经看到了。
这个功能对于LINE来说意义非凡,而它的最初开发与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有关。
我们无法忘记那场让我们蒙受巨大损失的地震,它打破了很多人的平静生活。从东北到关东,大片区域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因为核反应堆炉心溶解,福岛县居民被要求强制避难;首都圈也充斥着大量无法回家的人。这场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那时,LINE还没有投入使用。灾难过后,人们急于确认亲友是否安全。LINE公司的前身NHN Japan公司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在尚处开发阶段的App里追加了一个新功能——已读。
在LINE的官方博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LINE还处于开发阶段。
我们的员工一致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功能,让大家能在关键时刻与重要的人取得联系。”3个月后,LINE诞生了。
即便电话无法接通,只要有网络,LINE就可以正常工作。即便情况危急无法立刻回复,你也能通过“已读”提示了解到对方已经看到了这条信息。
我们希望LINE可以成为紧急关头联系亲友的“Hot Line”(热线)。
我们怀着这样的理念,开发了这款软件。
正如博客里所写,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3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6月23日,附带“已读”功能的LINE与大家见面了。我们不难想象,这项功能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不少人也因此获救。或者说,LINE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这层含义——Hot Line,将亲朋好友联系在一起。
人们享受到了包括“已读”功能在内的高科技的好处的同时,也深受其扰。
“阅后不回”“已读无视”等词语相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还出现了霸凌、孤立、诽谤中伤、集体性忽视等现象,不少人为此深感困扰,特别是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这里的“阅后不回”“已读无视”指的是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却不回复。如果半天没等到回复,发信人可能就会觉得,“明明看到了我的信息却没回,不就等于无视我的存在了吗”“我是不是被对方讨厌了”“要是以后也不回我怎么办呀”“不行,看到了怎么能不回,必须回!”……因此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事实上,真的有人因为聊天过程中的小摩擦,最终走上自杀或者杀人的绝路。即便没有发展到这样极端的案例的地步,以初、高中生为主的年轻群体也对聊天和“已读”回应十分敏感。
收到了信息要立刻回复,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有时甚至上升成一种“义务”。偶尔忽视其他人的消息,就可能被孤立,之后自己发的内容也会被彻底无视。原本轻松愉快的聊天变得紧张感十足,要时常留意手机,不能跑神。因为害怕错过别人的信息,所以要时刻将手机拿在手里。
LINE的初衷是为了能让人们在灾难时第一时间获取亲友的消息,但随着用户的大量增加、产品自身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面临的问题也脱离了预想的轨迹。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LINE。我们发明了智能手机,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App。手机给我们传统的生活形态、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2008年7月,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iPhone首次在日本发售,机型是第二代iPhone,即iPhone 3G,经销商是软银移动公司。2009年,NTT Docomo、AU两家公司将装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引入市场。那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还非常低。
此前,彩显非智能手机一直占据着日本国内主流市场,该机种附带钱包功能、图画文字,可以接收单波段的电视节目,也可以更换来电铃声。因此在手机更新换代方面,日本迟迟未能与世界接轨。
日本最大的通信公司NTT Docomo于2013年9月开始销售iPhone(iPhone 5s/iPhone 5c)。根据内阁府发布的《消费动向调查》,直到2015年,日本智能手机的普及率(67.4%)才超过了传统手机。可以说,智能手机渗透我们的生活不过寥寥数年。
面对智能科技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与进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将会和智能手机一起走向何方?那里又是否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前景在等待着我们?
本文为《手机废人》一书的序言。
《手机废人》,【日】石川结贵/著 王雯婷/译 李昊/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