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茶先生诞辰120周年:读他与徐生翁等的笔墨交游

“沈红茶先生和他的师友们——纪念沈红茶先生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近日在浙江海宁市徐邦达艺术馆对外展出。

展览借助现在颇为流行的“朋友圈”语汇作为展题,来展示沈红茶先生(1902—1985)在风云诡谲的20世纪,绘画上“师古人”、“师今人”、“师天地”的心路历程,展出作品除沈红茶先生的大量书画外,还包括丰子恺、徐生翁等友朋的书画作品。

沈红茶(1902—1985)


沈红茶  《茶初熟兰蕙之香透疏帘》  92×33cm


沈红茶(1902—1985) ,名寿朋,以字行。原籍吴兴,父辈迁居海宁。沈红茶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处于风云际会的剧变时代。沈红茶跟随时代,在汲取传统国画精髓的基础上,积极的、有意识的对传统国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探索。中年时期,他更是创造性地探索“古文字画”。

对于名字的来历,沈红茶曾自叙:“有人问我,何乃取名‘红茶’?曰:‘原名寿朋,某日大雪,游杭州花坞,特见茫茫白雪一片,远处一树红山茶,大红大绿,不怕寒风,我仿佛似之,遂易名红茶。’”

沈红茶  莫干山写生册页  64×53cm


展出现场


沈红茶出生于20世纪初,他生活的年代,正赶上了时代的剧变。在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是退步、转身还是面对?大概是他们一代人都会面临选择。沈红茶的创作在重新选择和融合过程中,毅然选择与时代接步,一手牵系着传统,一手又大胆伸向当下,对中国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的国画创作路径和同时代有留学背景的画家不同,也有别于纯粹的本土派。他很早就关注古美术资源的利用和发掘;同时作为受五四以来新文化蒙养的国画家,20世纪20年代就受到陈之佛“图案构成法则”的影响,再早则在书法上得到留日归来的周承德指点,倾心于北碑的研习。

沈红茶  沈红茶早年日记及封面(左)


沈红茶、徐生翁等九人作  九友图


绍兴书家沈定庵,藏有1938年春沈红茶、徐生翁、赵雪侯等八位画家雅集城西小云栖古刹所合作的《九友图》。1938年3月沈红茶离开绍兴,同年8月在衡阳举办个展,著名军事家蒋百里(1882-1938)适在衡阳,欣然为红茶题词,赞其“为浙之光。”1939年其任绍兴县政府助理秘书,并加入国民党。同年成立的“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绍兴分会”,为战时江南重要的美术组织之一,沈红茶是主要发起者及参与者之一。由蔡元培倡导的绍兴孑民美育院创建于1938年末,沈红茶任孑民美育院讲师。蔡元培1940年专门为美育院撰写《绍兴孑民美育院铭》:“美术之作,肇自初民。积渐进步,温故知新。醇化职业,陶养精神。天才好学,成己达人。”沈红茶旅绍期间多次举办个人展览,载誉东南。他与徐生翁的交谊最深,相惜相知,抗战时徐生翁特地写荷花、梅花,寄赠流寓中的红茶。

徐生翁赠沈红茶画作


徐生翁书画


1940年代避寇浙西天目山时还向留法学者张天方请教甲骨文,创立古文字画……在沈红茶的遗物里,有他20世纪30至40年代读过的毕加索马蒂斯图片书刊资料……多样兴趣与开放的艺术立场,使得沈红茶的创作在民族气派之外,含有很强的现代性。在这ㄧ点上,他和20世纪艺坛最优秀的画家认知上保持一致。沈红茶的自信,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对文化的认知和对文化趋势的整体把握。1960年他写下的“我的笔墨终有一天,遇有识者会发出光来,贡献于世人。”大概就是这种认识的诠释。和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老画家一样,沈红茶依靠自学完成绘画学习,一生在不断的结交学习中度过。其风格的形成,有几个重要的来源:书法功底、来自图案画的秩序感、概括能力以及对中国画经典文脉的尊崇。沈红茶是受到过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一代,却对传统文化有至深的感情,笔墨上承袭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吸取海派将金石笔调融入创作,又得写生之助,其画内观意蕴充沛,外观高简浑厚。这些重要的滋养,成就了沈红茶,也成就了其独特的画风。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沈红茶之子沈一铁向徐邦达艺术馆捐赠了山水画作品《抚担当》。展览同时还展出了沈红茶先生的弟子唐吟方、章耀等的书画作品。

捐赠现场,沈红茶之子沈一铁与徐邦达艺术馆馆长章耀


沈红茶先生的学生、书画家唐吟方在开幕致辞中说,沈红茶先生是20世纪绘画史被边缘化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路径既有别于同时代有留学背景的画家,也区别于纯粹的本土派,“沈先生青年时代接触到不少有志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留学生与新文化人物,长期投身于民众教育事业,受时代感召,具有宽阔的视野,对中国古美术资源、近现代西方艺术思潮均有关注,并把陈之佛‘图案构成原则’引入中国画创作,其形式趣味遥接明清新安画派。上个世纪40年代又向留法学者张天方请教古文字,致力于古文字画创作,一生一直在思考探索中国画在中西交汇背景下的走向与创作。”

唐吟方发言


唐吟方认为,就国画家而言,他的国画有二个重要的来源:在取象上,有借助写生、图案获得物象的一面,而且在1930年代已有接受类似毕加索、马蒂斯那类画风的经验;另一面,坚持宋代以来“书生画”的理念和近现代金石派画派“艺外求艺”的立场,二源合一,加上深厚的书法功底,确保其绘画中金石趣味与书写性的体现。在内容题材上则不分畛域,古今中外,有选择地汲取,其绘画整体风格带有浓郁的中国笔墨情调与风韵,清新雅健,古朴多姿,现代感强烈。

在随后的举办座谈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沈红茶其人其艺及由此引发的20世纪中国绘画中的传统与现代等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美院副教授、艺术管理系主任王犁认为,沈红茶先生活动的20世纪上半叶,处于中国传统与现代交替的时期,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通过沈红茶一个侧面,把民国时期文人艺术家之间的交往一并呈现出来。从沈红茶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的通融。文化研究和文化推广是丰富一个时代的内涵,在学院派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和中国文化艺术主流的当下,研究沈红茶艺术实践的意义值得当下的思考。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徐建融教授在书面发言中表示,浙江画坛,有好几位在民国时颇有成就的画家,50年代后因为脱离了主流而局限于地方,其名声淡出画史,但其实他们的成就是绝不亚于某些“全国”名头的,“据我所知的有温州的徐堇侯、徐州的周一云,海宁的沈红茶也是其中的一位。与徐堇侯、周一云不同,沈红茶先生不仅以传统的功力见长,他还富于现代的创意。他的传统创作,尤以芭蕉竹帘最具特色,清真雅正的笔墨、形象、意境在同时代画家中首屈一指。他的简笔山水,尤其是文字符号的山水,可能是从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汲取的创意,大胆而且新颖,其探索精神,开了今天现代水墨的风气之先。一个传统的老先生,能有如此现代的艺术创新意识,尤其值得我们敬佩。”

沈红茶《 昔童年》  68.5×31.5cm


《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谈到,从沈红茶《昔童年》《烽火连天黑》《衣箱已破》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那一代人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但这一辈画家一方面立足传统笔墨,另一方面又具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兼收并蓄,“从作品中看,沈红茶先生一直在探索中,包括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语言,当然,他的笔墨还没达到他所想要到的境界。这一辈老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史修养,注重文脉的传承,可贵的是,沈红茶先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人才。他对弟子的期望也寄予了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期望。以画为寄,求得内心的自在,不汲汲于名利,正是中国文人画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陈纬表示,沈红茶所处的年代刚好是中国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刚刚进入这个时期,反思传统文化怎么走的时候,带来了一种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变化。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研究他们就特别有意义。美术馆有责任关注各地的文化先贤,他们实际上影响了一个地方的艺术成长或者历史。

沈红茶之子沈一铁回顾了其父亲的一些旧事,书画家杨运对沈红茶的交游及艺术探索进行了发言。

海宁本土文史专家虞坤林则提议,在研究画家艺术创作的同时,应对抓紧对沈先生生前留下的日记、研究论文的整理出版,给地方史与艺术史研究者提供更充分的文献资料。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座谈会现场


 

沈红茶老师周承德 的《 幽谷图》  144×39cm


陆维钊  毛泽东诗词  69×34.5cm


沈红茶、周退密  跋《鲁王之玺》手卷(局部)


 

沈红茶  龙唐山册页  33.5×17.5cm


沈红茶  龙唐山册页  33.5×17.5cm


沈红茶  龙唐山册页  33.5×17.5cm


沈红茶  龙唐山册页  33.5×17.5cm


沈红茶  湖上村居  45×41cm


沈红茶  莫干山写生册页  64×53cm


沈红茶  莫干山写生册页  64×53cm


沈红茶  莫干山写生册页  64×53cm


沈红茶  古图案今饰 


沈红茶  沈红茶自用印


(注:本文据主办方提供资料及唐吟方相关文章整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