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与代入感:花木兰和孙悟空的共同点
人世间的事情很多是憋屈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充满了唯唯诺诺和遇见权威时的“敢怒不敢言”。所以,文学作品中有一大类的主角是“叛逆的精神偶像”。武侠小说作家李亮有一本书,叫《反骨仔》,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写中国人的“忍”:“天下不平何其多?睁一眼,闭一眼,自有青天老爷审!听天由命莫斗狠。陈塘关,三太子,闹海哪吒也自刎。”
《哪吒之魔童降世 》剧照
正因为有这样憋屈的人生,所以有一大类故事的主角往往是有叛逆精神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孙悟空。他的每一步成长都是隐喻一个有叛逆精神的年轻人的成长,所以可以让有叛逆精神的年轻人一直代入自己。
孙悟空一开始自封“齐天大圣”,觉得自己本事很大,既能打败各路天兵天将,也可以去王母那里吃桃子。这多像刚踏入社会的我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精力旺盛、知识渊博,有时还觉得“那些‘老家伙们’什么都不懂,你看我两下就把一切都搞定了”。
然后呢,真有点本事的“孙猴子”被收编了,被配了一个絮絮叨叨的“老板”、一个“猪队友”、一个“闷葫芦”,还有一个挺好的“服务器”(白龙马),开始走上“创业旅程”。
其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猪队友”拖后腿的时候,有“老板”被诱惑的时候,有各路妖精要弄死自己,还有神仙不来帮忙,土地公公甚至来搅局的时候。
西天那么远,似乎总走不到。有的只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白骨精,夫妻吵架伤及无辜的牛魔王,还有盘丝洞里无数个女妖缠着自己,“老顽固”师父错怪自己,而且偏偏他手里还有紧箍咒。
而战胜了这一切的孙悟空,蜕了一层皮,不再是“齐天大圣”了。他经历了这些苦难,变成了“斗战胜佛”。
“斗战胜佛”,这四个字可真不简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妖魔鬼怪折磨人,人却以筋骨斗,以热血战,以智慧胜。在这个世界中寻找平和,居然磨出了佛性。
这就是中国人成长的哲学:且悟,什么是空。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剧照
所以我们对孙悟空有莫大的代入感,那种憋屈、愤恨、被拖累时候的叹息,还有责任感带来的无怨无悔,都是植入我们内心的共同的情感,所以孙悟空才当之无愧地成了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精神偶像。
同样,《西游记》的配角,我们也是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的。比如猪八戒的特点是好吃懒做却懂得取巧,沙悟净则是勤勤恳恳踏实肯干,却没多大存在感。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地存在这样的人,能够让我们代入。
这就是大大地利用了人的镜像神经元和我们的代入感、我们的肾上腺素和感情的“鸡尾酒”。
这样的代入感在精神偶像中也可以看到,比如花木兰。《木兰辞》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甚至深入灵魂的民歌。
它最后就点出了木兰的精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说出了千百年劳动妇女的心声:“我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在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孩也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赏赐百千强”,并且可以功成身退,看重事业看轻名利,淡然说一句“木兰不用尚书郎”,处处有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代入感。
《花木兰》剧照
这样的励志歌谣,必然在广大妇女中传唱。而且其中蕴藏了深厚的亲情,比如“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面的浓浓亲情无不让人动容。
木兰除了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内心有小女儿情怀的娇羞姑娘,文中有这样的描写:“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个征战十年的英雄,一个拒绝了尚书郎的女中豪杰,跟我一样是爹娘的女儿,她也一样爱打扮,一样向往回家——这就是深深的代入感:木兰就是我们的一员,就从我们中来,未来的木兰可能是我们的姐妹,我们的妻子,我们的女儿。
这样,木兰的形象就成了人民能代入的形象,就成了在人民中流传了千年的形象。这就是文学能够感召人的地方。
可以说,孙悟空和花木兰虽然都是叛逆的偶像,但是表达的都是中国人最深的情感寄托,所以能让人有最强烈的代入感。正因为如此,孙悟空和花木兰才成为了文学上的经典形象。
“可读性的巅峰”白居易
宋朝人有一段谣传: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要给老奶奶念一遍,问问老奶奶听懂没有,如果没听懂,他就去改。
这段话最早来自宋人孔平仲的笔记《谈苑》,原文是: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这段文字其实是讽刺白居易的,造谣因为白居易每次写诗都要给老妇人看,所以唐诗才被他带得粗鄙了。但后人并不跟着这一两个酸文人讽刺白居易,甚至还把这个谣传当作佳话到处流传。可见,人民对于诗歌可读性很高的诗人,评价是很高的,即便有人去“黑”他,都可能解读成夸赞。
白居易
实际上来说,白居易活着的时候,社会地位是相当高的: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这相当于什么社会地位呢?就是古代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未来皇帝的老师、一位封侯的侯爷,可以说离宰相也就差那么一两步了。
但是,他对劳动人民是什么态度呢?
在《琵琶行》里,他对一个卖艺的琵琶女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卖炭翁》里,他看到一个卖炭的老人而感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观刈麦》里,他看到农民耕种和收获的辛苦而感慨:“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可见,白居易即便高官厚禄,也从没把自己和人民割裂开。他还是认为,所有人跟我是一样的人,卖艺的琵琶女与我“同是天涯沦落人”,卖炭的老人引起他最深刻的共情,农民的耕种让他感慨自己何德何能,可以不用去务农,一定要记得感恩。
所以,他的诗歌可读性很高,大家都能读懂。这是一种哲学境界。记得网友曾笑称“刘国梁用公交卡打兵乓球就可以打哭你”。同理,文字技法臻于化境的人,是不拘泥于复杂的生僻字的。这就跟刘国梁打兵乓球不需要好球拍一个道理。
2020年高考中浙江卷的考生,大家还记得吗?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
这样的文章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生僻字都用上,向所有人显摆词汇量,但得不偿失,可读性降到了很低的程度,反而给人一种“差生文具多”的感觉。
文字是一种工具,承载的是人的思想。思想深度不够,堆砌生僻字也就成了显摆,这样的取巧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得人心的。
相比之下,白居易虽然被人造谣,被人借以贬低唐诗,但是后来的人们却把谣言传成了佳话,认为这是在夸赞他。由此可见,虽然人民不懂什么是可读性,但是可读性高又文学性高的作品一定能够得人心。这就是文字的最高境界。
亲情交织的科幻作品《星际穿越》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实际上它是叙述人的亲情的。
它用穿越时空的故事来讲父女之间穿越时间的亲情。里面有两对父女:一对是库珀(Cooper)和墨菲(Murph),另一对是布兰德(Brand)教授和艾米莉亚(Amelia)。前者的遭遇是父亲看着女儿死去,而后者的遭遇是女儿看着父亲死去。主角库珀因为穿越星际,被困在了四维空间,再出来的时候地球时间已经过了80年。他可以在四维空间里看到女儿的成长,可女儿却看不见父亲的存在。而教授没能等到艾米莉亚穿越回来。这样,时间的穿梭就形成了亲情的交错。
因此,物理上的时间穿梭,隐喻的是一生的错过。所以布兰德教授说:“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时间。”库珀回到太空站的时候,墨菲那里的时间已经过了80年,她已经变成快100岁的老妪了。
库珀站在病房外,痛苦地想:“我离开的一年,是她的一生,我该怎么挽回和她错过的一生,我该怎么求她原谅我错过了她的一生?”
《星际穿越》中还设计了一个“完美女婿”的形象:一个温柔的医生,话不多,却悬壶济世。不论墨菲是悲是喜,或者是发脾气,他总是默默站在墨菲的身后。他有点天性胆小,但是能为了墨菲而变得勇敢。
看了这部作品,我才发现库珀对墨菲的爱有多深。他每做一件事,脑子里想的都是墨菲,他甚至连呼吸都是为了墨菲。就算墨菲脾气大到多年都不原谅他,他还是深信墨菲爱他就像他爱墨菲,只要是他送的手表,墨菲一定会回来找的。父女的感情,实际上穿越了时空。
看到这里,我仿佛能体会其同名小说的作者的心。作者格里格本人当时已经51岁了,女儿妮拉才6岁。他害怕时间,害怕时间让他们父女错过一生。就像故事里的库珀和墨菲一样,库珀看不见女儿墨菲的成长,看不见她从叛逆到成熟,成为科学家,最后变成拯救世界的伟大女人,也看不到她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看《星际穿越》之前,我以为它是科幻作品,讲的是物理。看完了,我发现它是人类学的作品,讲的是父女亲情。
很多朋友爱开玩笑,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这说的是父女有多亲密。以前我听这话也就乐乐,看完这部作品突然明白,这句话是错的,是女人们的自以为是。在男性眼里,在亲密无间、爱不可分方面,情人不是最高级,女儿才是。
太阳的万丈光芒是不需要拿星星来比喻的。《星际穿越》把这个观点润物细无声地教给了我们。
人类的感情永远是最共通的话题,能够跨越文化和时空: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地区,用任何文字写出来的深刻讨论亲情的故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多巴胺诗人”李白
现代很多人喜欢看“爽文”。爽文就是能让主角们顺风顺水或者恣意激荡的文章。更常见的,就是主角摆脱了一切烦恼,“管他天高地厚,我就是这样潇洒”的文章。
爽文就是给人多巴胺奖赏回路的文章,而李白就是爽文的鼻祖。下面我们看看他都写了什么爽文爽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是一个天才,就算花掉所有钱,还能再把它们拿回来。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我就像楚国的那个狂人一样,唱歌嘲笑孔夫子。拿着仙人的绿玉杖,我能到仙人所去的地方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就像大鹏鸟一样,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就大笑着摔门而去,我哪里是长期处于草野之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天地不过是万物的客舍,时间也不过是一个过客。生死只是一场梦。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李白爽文的风格:看轻钱财,看轻地位,看轻挫折,看轻天地,看轻时间,甚至看轻生死。这就是极致的爽文:告诉读者,这些都没有什么可怕的。
当然,可能有人要反驳我:李白本也是个肉体凡胎,其实也会在生死关头害怕,在权势下低头,也会对钱财捉襟见肘。是的,正因为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所以直面恐惧、嘲笑恐惧的作品,才是真正属于每个人的爽文。
或许可以说,李白正因为“爽文”写得精彩绝伦,才得有“浪漫主义诗仙”的称号。所谓浪漫主义,就是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忘记痛苦和烦恼,用热情奔放的文字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在这一点上,李白登峰造极,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多巴胺,所以他的诗歌也被千年传颂。
启动GABA的《一千零一夜》与《儒林外史》
《一千零一夜》和《儒林外史》这样的文学作品喜欢通过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并且把道理点出来,让人恍然大悟,也就是满足你的GABA(γ-氨基丁酸的简称,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用作药物,也可用于饮料等食品的生产,有助眠、调节情绪、促进发育等效用。——编者注)。
我们拿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来举例。
一个例子是《儒林外史》里的一篇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故事的梗概是:
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结果,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
他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诺诺、低声下气。后来,范进好不容易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最后被岳父一个耳光打醒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假如一个人长期憋屈,那么在真的遇见好事时,心理就可能崩溃,也会疯掉。
同样,《一千零一夜》里面也有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比如《阿拉丁与神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所有这些故事都在讲一些道理,比如人要向善,不能贪心,不能违背诺言,不能背叛朋友,不能突破底线等。
这样的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成为成年人和儿童口耳相传的故事,就是因为它们“讲道理”的能力很强,能够让人顿悟人生的一些道理,满足大家的GABA。
因此,如果你有一些道理要讲述,也可以包装成寓言故事的形式,这样就有可能在很大的范围内传颂。
本文摘自《写作脑科学:屠龙的高效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