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金枝玉叶》25周年,作家把它焙成咖啡

在上海的一家街角咖啡馆里,作家陈丹燕在这里写作,面对不断改动的行程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忐忑、思索、观望。 “一个城市的咖啡馆,就像这个城市的起居室一样……它总是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内心的需求。”在短片《哨子》里,陈丹燕如是说。

陈丹燕导演作品《哨子》剧照。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主办方供图。

陈丹燕导演作品《哨子》剧照。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主办方供图。

正逢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进行时,作家陈丹燕的首部短片作品《哨子》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与明珠美术馆举行首发仪式,这也是本届上海咖啡文化周的咖啡电影展映活动之一。《哨子》是跨类型电影《四季咖啡馆》其中的一部。《四季咖啡馆》由7部风格多样的电影短片组成,来自沪上的7位电影人携手完成了以上海城市咖啡馆作为表达空间的一次集体创作。

影片围绕着哨子、旅行与咖啡展开。在上海某家咖啡馆的一角,旅行作家与朋友视频连线挑选适合去意大利旅行携带的哨子。有刺耳的防空袭古董哨子,有音调较粗的训鸟哨子,还有声音空旷的野外用哨子,婉转空灵的拟鸟叫哨子……每一款哨子都有其独特之处,让作家联想起之前的旅行生涯,看着咖啡杯里的豆渣,好似看到了曾走过的,与未走过的千山万水。在城市的一角,在与朋友的视频连线中,这位作家尝试寻求各种重返世界的方法。

陈丹燕在短片中的一句台词:“旅行作家就像故事里的那只鸽子,不知道我们能带回来的是大洪水,还是一条橄榄枝?”

陈丹燕在短片中的一句台词:“旅行作家就像故事里的那只鸽子,不知道我们能带回来的是大洪水,还是一条橄榄枝?”

在短片之外,陈丹燕也带来了从《上海的金枝玉叶》一书引申而来的两款特制咖啡。陈丹燕介绍,打算做这两款咖啡的时候恰逢《上海的金枝玉叶》25周年,做咖啡同时也为了致敬书中的女主人公郭婉莹(黛西)。

在品鉴咖啡之前,陈丹燕朗诵《上海的金枝玉叶》选段。

在品鉴咖啡之前,陈丹燕朗诵《上海的金枝玉叶》选段。


观众一边观览黛西的照片,一边听陈丹燕朗读选段。

观众一边观览黛西的照片,一边听陈丹燕朗读选段。


为纪念《上海的金枝玉叶》25周年所烘焙的两款咖啡豆

为纪念《上海的金枝玉叶》25周年所烘焙的两款咖啡豆

两款咖啡豆分别采用水洗与日晒的处理方式,风味与书籍的阅读体验息息相关。比如水洗的一款咖啡豆,口味相对柔和,随着温度的降低,它会出现更明朗的红糖的气味,恰似书中女主人公黛西温柔、给人安慰的性格魅力。而采用日晒处理的咖啡豆味道更加浓烈,口感层次更加丰富。如陈丹燕介绍时所说,有些读者在读故事时会看到一个普通人细微的坚持,这种对生活的态度是她所想通过咖啡表达出来的。

她在咖啡的外包装上分别写了两句话:

“黛西的故事教导和激励了我,她能挺身于暗夜,安静独行,我也能。”

“黛西的故事鼓舞和安慰了我,就像浑身发冷时,这一杯热的、甜的,散发着红糖暖意的咖啡。”

在活动现场,咖啡师演示手冲咖啡的流程。

在活动现场,咖啡师演示手冲咖啡的流程。


观众品鉴咖啡豆的香味。

观众品鉴咖啡豆的香味。


两款特制咖啡也于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CAFE”书店咖啡吧上架出售。

两款特制咖啡也于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CAFE”书店咖啡吧上架出售。

在短片《哨子》中,陈丹燕说了这样一句话:“咖啡很香,它鼓励灵感。”文人从咖啡中获得灵感哲思,咖啡本身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在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举办“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咖啡主题书展”,精选中外咖啡主题图书300余册、50余种,在书店内设立咖啡文化读物专题展区。展区不光有与咖啡制作相关的书籍,也有围绕着咖啡或咖啡馆展开的小说故事与抒情散文。 

进入“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即可看到咖啡文化读物专题展区。

进入“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即可看到咖啡文化读物专题展区。

除此之外,书店内还设有专门的咖啡吧,读者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阅读书籍。据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介绍,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与明珠美术馆一直联动出品特制艺术咖啡,依据展览主题定制咖啡新品,比如“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等展览,都推出了依托艺术展览内容精心设计的咖啡杯、创意相关特调饮品。

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内的咖啡吧台

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内的咖啡吧台


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品尝咖啡等饮品。

读者一边看书一边品尝咖啡等饮品。

通过可阅读的咖啡书单、可品味的咖啡新品、可观赏的咖啡短片、可持续的生活美学展览等多维度立体体验,新华文创上海咖啡文化周特别活动旨在引领艺术文化阅读,探寻海派文化中的咖啡底蕴,体味苦中回甘、温暖坚韧的咖啡精神。咖啡香与书香交融,文学、艺术、阅读、生活,融汇成上海咖啡文化的点滴脉络,交织塑造着上海这座城市的面貌与品格。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