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的创造者马斯顿博士曾说:女性角色的许多长处遭人轻视,因为她缺乏力量。他认为,明显的矫正是创造一位女性人物,她既有男超人的力量,又有美丽的善心女子的吸引力。女主角盖尔·加朵的天生丽质,女侠角色的神力和爱心,庶几达成了马斯顿博士七十余年前的愿望。(资料图/图)
一部电影《神奇女侠》,竟然成了一种美国文化现象。神奇女侠身上所承载的女性理想,正是前世女权运动和当今女性意识间的隐秘连接。
法国有圣女贞德;中国的传说里则有不少保国护民的女将军,花木兰、杨门女将、樊梨花、梁红玉,等等。英语文化圈里,却无论是历史还是传说,似乎都没有这样的奇女子。虽说雪莱也写过女祭师与情人并肩奋战的长诗,诗的标题却是《伊斯兰的起义》(The Revolt of Islam,有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好在美国人爱创新,历史和传说里没有,那就 back to the drawing board (从空白开始设计)造一个——于是就有了与超人和蝙蝠侠齐名的神奇女侠。她任主角的第一部电影《神奇女侠》(Wonder Woman),于2017年6月2日在中美同步上映,并在美国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盛誉之下,一部电影,竟然成了一种美国文化现象。
《神奇女侠秘史》[美]吉尔·莱波雷著,吴培希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资料图/图)
女侠的诞生
看过电影的读者或许要奇怪:电影里,神奇女侠黛安娜是亚马逊(Amazon)部落的公主,生活在一个叫作塞弥西拉(Themyscira,又称天堂岛)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她们明明是希腊神话里摒弃了男人的剽悍女战士,电影里还穿着古希腊的白色长袍,怎么能算是英语文化圈的巾帼英雄?
不过,美国心理学博士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在1941年设想神奇女侠之英姿时,他的参照人物不在古希腊,而在20世纪初力争女性投票权的英美女权运动者。1911年,马斯顿刚进哈佛读书,听过英国女权运动领导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的一场演讲。前年英国电影《女权运动者》(suffragette)里,潘克赫斯特这一角色还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当时女权运动者们自称“亚马逊”,给马斯顿留下很深印象。
当时超人和蝙蝠侠已经问世。其版权拥有者DC动漫公司,虽然产品很流行,但也遭到很多质疑:这些漫画会不会滋长儿童的暴力倾向,甚至培养出小希特勒?马斯顿在一份家庭生活杂志上答疑:这些漫画的影响,基本还是正面的,因为这些英雄体现了我们现在的两大民族愿望——其一是拥有强大的力量;其二是运用这一力量保护热爱和平的民族免遭法西斯躏蹂。DC动漫的老板读到后,聘请马斯顿为公司顾问。马斯顿建议,平息那类质疑的最好方式,是创造一个女性超级英雄,她将捍卫和平和正义,也将捍卫女性权利和爱情。
而在马斯顿请画家设计人物时,参照的就是上世纪初期的美国女权运动领导人马格丽特·桑格(美国妇女在1920年取得了投票权)。
女侠手里那条逼人讲真话的神索,则是马斯顿本人所开发的测谎仪的延伸。
英语文化圈里,迟至19世纪中期,在狄更斯的小说如《雾都孤儿》里,男人谈到孤儿的悲惨过去,都要避开太太和小姐,怕她们听了受不了。一百年之后,1941年12月,当珍珠港事件突发,美国正式向德国和日本宣战,大批妇女进入工厂或参加军队从事辅助工作之时,志在拯救世界的超女终于诞生了。
二战之后,神奇女侠在漫画上经历了不少变化。她似乎从拯救人类降格到了报私仇。杨紫琼曾经感叹,她出道时,女性武打演员似乎只为保护子女而打。——其实还有更局限的,像电影《卧虎藏龙》里,她们是为争夺男人而打。但在今年的电影里,女侠回归初心:如果没有人保卫这个世界,那就我来吧!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妇女选举权的积极倡导者。1914年,她在白金汉宫外企图向国王乔治五世递交请愿书时被捕。(资料图/图)
女侠保卫世界
这部电影将神奇女侠介绍给全球观众,大概为了淡化她出场时的美国色彩,故事被向前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电影开始,由前以色列小姐盖尔·加朵饰演的黛安娜,隐身在卢浮宫担任讲解员。不过,镜头里闪过贝聿铭在1989年为卢浮宫加添的玻璃小金字塔。女导演帕蒂·詹金斯对场景和道具非常小心,力图还复一战原样。步枪、坦克、飞机甚至手榴弹,都是一战时的制式,跟国内某段时期反复放映的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里一样。为什么卢浮宫不是二战前的模样?暗示女侠其实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蝙蝠侠的快递公司给黛安娜捎来一个箱子。她和男性超级英雄的共同漫画师门,就此报过。女侠打开箱子,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照片:一战时女侠手持斩神宝剑,与男性队友的战地合影。看着照片,黛安娜陷入了久远的回忆。
她在只有女性的天堂岛长大。母亲希望她平安一生,不让她学习战斗技巧。但姨母认为,亚马逊战士有着阻止战神阿瑞斯(Ares)作恶人间的神授天责,黛安娜必须学习战斗技巧,而且必须学得比任何人都好。黛安娜自己也愿意学习,并学成了岛上最强战士。
天堂岛有一个能量罩,电子游戏里称之为“结界”的,让外界探测不到亚马逊的存在。但外界爆发大战,为盟军工作的美国间谍史蒂夫·特雷弗,在安卡拉偷盗了研制毒气的丸博士的笔记,被德国人追赶,他的飞机坠落时,击破了结界,掉入天堂岛附近的海中。黛安娜潜水救了史蒂夫,但也把德国人引到岛上。女战士们固然骁勇,但她们的长剑和弓箭,毕竟不如步枪好用。一场血战,虽然消灭了德军,亚马逊也死伤惨重。黛安娜的姨母也中枪身亡。
黛安娜意识到,即使为了亚马逊自身的安全,她也必须尽快找到战神阿瑞斯,用大神宙斯传下来的斩神宝剑杀死他。亚马逊相信,只要阿瑞斯死了,理智就会回归人心,战争就会自动结束。同时,史蒂夫也急着将德军将要使用毒气的情报送回伦敦。两人同舟,扬帆出发。
按照超级英雄轰闹片的常规,接着就该是乒乒乓乓打到底了。《神奇女侠》的最后三分之一确实如此,毕竟与超人和蝙蝠侠师出同门,最后总要回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套路。不过这部电影相对克制,倒也不像其他片子,非要打的鼻梁塌陷,“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或者打得眼眶开裂,“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更大的不同还是前三分之二,居然拍得像是剧情片。神奇女侠的神性,主要不是以神力,而是以不谙人间诸事的天真笑话表现出来。这条很有创意,也符合西方人传统上对女神(Goddess)的贞洁联想。
电影里有两个笑话比较隐晦。黛安娜去找史蒂夫,男人却正在洗澡。女侠从未见过男人,奇怪地问道:那是什么?史蒂夫支支吾吾指着澡池边的手表说:这是手表。女侠问:这有什么用?史蒂夫答:它告诉时间,告诉你什么时候睡觉……黛安娜不解地问:就这么个小东西,管着你的事?这种严重伤害男性自尊的话,按理是应该狠狠怼回去的。对着天真的黛安娜,史蒂夫却只能文不对题地害羞说道:我在平均之上。观众大笑。
另一个比较隐晦的笑话是到达伦敦后,史蒂夫让他的秘书带黛安娜去买衣服,换下亚马逊的盔甲。女侠问:什么是秘书?秘书答道:就是他叫我去哪里就去哪里,他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女侠说:在我所来自的地方,这叫作奴隶。神奇女侠诞生后,在最早的故事里,为了掩盖自己的神性,她以秘书的身份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而且,女侠加入由超人和蝙蝠侠等组成的正义者联盟(Justice Society)后,她的职务也是低男人一等的联盟秘书。这部片子就秘书开过玩笑之后,今后女侠与蝙蝠侠或钢铁侠(超人的继承者)一起上电影,编剧再也不敢拿她当秘书了。
寻找阿瑞斯途中,女侠在比利时前线见到当地村民的凄惨生活。她愤怒冲向德军防线,她的盾牌和金属袖套击落密集的子弹。史蒂夫和盟军也被激起冲锋。一番鏖战之后,盟军全歼占据村庄的德军。就在这里,黛安娜和史蒂夫等人拍下了蝙蝠侠送来的那张合照。
《神奇女侠》与之前超级英雄轰闹片的另一不同,是英雄固然有神力,但人类的经验和智慧同样起到关键作用。是史蒂夫和他的三位队友,举着一扇汽车门,撑起一个跳台,让黛安娜得以跳上教堂尖塔,击毙躲在那里的德国狙击手。而在紧急关头奋不顾身摧毁毒气弹的,也是人类。影片里甚至还有人神之恋的曙光初现,尽管黛安娜在天堂岛受的教育是男人只是用来造人的。
刚解放的村庄,又被毒气弹毁灭。以为战争在他们那里结束了而欢快跳舞的村民,全部倒在毒气弹的黄色烟雾中。黛安娜和史蒂夫深入敌后,寻找罪魁祸首丸博士和下令发射毒气弹的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女侠认定鲁登道夫就是战神阿瑞斯的化身,只要用斩神宝剑杀死他,敌对的军队就会放下武器,停止相互杀戮。
丸博士的名字有点奇怪。一个土耳其女人,怎么会有日本名字?丸博士(Dr.Maru)原创时确实是日本人。神奇女侠诞生于二战之中,珍珠港事件之后,这个反面角色就分配给日本了。电影把故事移到一战,丸博士也移植到德国在一战时的盟国奥斯曼帝国。电影里使用毒气的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应该是影射当时的德军前线总指挥埃里希·鲁登道夫。历史上,1915年4月,他在比利时战场首次使用毒气。
战神嘲笑黛安娜的天真。阿瑞斯并不认为自己应该为战争负责。战争不是外界力量挑起的,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人类心中有仇恨。战神只是给他们机会,让人类发泄这种仇恨。在这一意义上,战神(God of War)甚至可称作“真理之神”(God of Truth)。阿瑞斯顺便还透露了黛安娜的“真实”身世。但黛安娜坚信人心有爱。史蒂夫和其他队友,对女侠十分爱护;女侠也真诚地爱着饱受战争磨难的民众。被痛苦的爱所激发的强大力量,让黛安娜最终战胜了经验和功力看似远胜于她的阿瑞斯。
但人类心中黑暗仍在。如果影片开始的卢浮宫小金字塔确实暗示女侠还将参加一战之后的战争,那么战神还要卷土重来,《神奇女侠》必有续集。而且,黛安娜放过了丸博士。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她是忏悔,还是逃到另一个国家,伺机而动。
神奇女侠的创造者马斯顿博士曾说:女性角色的许多长处遭人轻视(比如善良被视作软弱),因为她缺乏力量。他认为,明显的矫正是创造一位女性人物,她既有男超人的力量,又有美丽的善心女子的吸引力。女主角盖尔·加朵的天生丽质,女侠角色的神力和爱心,庶几达成了马斯顿博士七十余年前的愿望。看来观众也认同博士的愿望,一个月里为《神奇女侠》贡献了七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神奇女侠的创造者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夫妇(资料图/图)
“女孩统治世界”
DC动漫在2014年10月宣布要拍电影《神奇女侠》;同月,哈佛大学历史学女教授吉尔·莱波雷撰写的《神奇女侠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Wonder Woman)也在美国出版。本文引用的马斯顿博士资料,主要来自该书。这本书被《华盛顿邮报》选为2014年度非虚构写作十佳之一;还得了纽约历史协会的历史书籍奖。莱波雷教授认为,从上世纪初的争取投票权的女权运动,到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开始的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中间五十余年,女性比较沉默。但在主流的白雪公主形象之下,神奇女侠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她所承载的女性理想,正是前世女权运动和当今女性意识间的隐秘连接。
本文可以为这一连接提供教授来不及写进书里的两个灵犀相通的例子。美国黑人电视名人奥普拉·温弗里——美国大选时连总统竞选人都要上她节目做宣传的——在《神奇女侠》上映后,于洛杉矶家中开了个庆祝会,蛋糕上特意做了盖尔·加朵的头像。而盖尔·加朵则说,她等待试镜时,因为好几位名气更大的女演员也来竞争女侠角色,心中难免焦虑。如何镇静自己?她放起了黑人歌后碧昂丝的歌曲,《女孩统治世界》(Girls Who Run World),跟着节拍跳舞。2011年奥普拉入行25年的庆祝会上,碧昂丝献给她的,就是这首歌。好莱坞能把一部通常是给精力过剩的中学生看的暑期电影,拍得如此之好,引得成人也呼朋唤友结队去看,看了还要热烈讨论。这里有技术上的高度熟练;但在背景上,从上世纪初的白人女权运动者到如今的少数族裔女性出头天,这里有着社会思潮的深刻变迁。(文/李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