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征服——英语发展史“三国演义”之开端


巴约挂毯——图中文字为拉丁文“国王哈罗德被杀”。

巴约挂毯——图中文字为拉丁文“国王哈罗德被杀”。

1066年,被称为“忏悔者”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去世。同年9月,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召集诺曼底贵族和法国各地骑士,率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格兰。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人称为“诺曼征服”。同年12月,征服者威廉自立为英王,称威廉一世。对英语语言来说,这次征服是其语法进一步简化、语音进一步变化、词汇进一步增加的新一轮演变过程。

在诺曼征服后的300多年时间里,有三种语言在英国使用。从艾尔弗雷德大帝时代开始用英语编写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即《英国编年史》)也被迫在1154年终止。在诺曼征服后的英国,上层社会讲法语,宗教界通用拉丁语,最底层的普通人使用英语。诺曼征服之后,多灾多难的英语又一次面临绝境。至少在诺曼征服后的100年时间里,在讲法语的统治者和讲拉丁语的主教和神父眼里,英语粗俗、下流、刺耳,不登大雅之堂。相比之下,在1066年前后,汉语言文化呈现空前发展之势。在那时,汉语以榜样的姿态存在,争相为周边其他民族所学习。1038年,西夏皇帝李元昊模仿汉字,创制“国书”。1039年,北宋文字训诂学家丁度所作《集韵》完稿,收53525字,比《玉篇》多了30763个字,收词量是《说文解字》的5.7倍。在1041至1048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新技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英语发展史上的“三次入侵”用时方面不一样。盎格鲁—撒克逊入侵和北欧海盗入侵都是持续了很多年的漫长过程,而诺曼征服不同,诺曼征服是发生在1066年某一天的事件(10月14日)。

“诺曼”是英文Norman的音译,源于古日耳曼语,古法语拼写为Normant,现代法语为Normand。“诺曼”本义是“北方人”,即Northman或Norseman。Norman可用作名词或形容词,名词Norman指在公元900年左右在法国北部定居的北欧人。这些“北方人”在法国开始信奉基督教,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古诺斯语,开始使用法语。公元911年,法国国王将这些“北方人”定居的地方划定为一个省,将“北方人”定居的地方称为Normandy(诺曼底)。

有关诺曼征服前后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人们现在谈论那段历史往往会提起巴约挂毯。巴约挂毯长70米,由50组图案构成,是一条用彩色毛线编织出的挂毯。挂毯上的文字是拉丁文,内容与诺曼征服前后的历史事件有关。在盎格鲁—撒克逊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是1066年,最重要的战斗是黑斯廷斯之战,最重要的事件是诺曼征服。在1066年前后,先后有北欧人(丹麦人、挪威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诺曼底人(法国人)交替登上英国历史舞台,就像在上演一部英国历史上的“三国演义”。这些讲不同语言的人在英格兰混居、混战,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对英语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有助于了解英语的发展和演变。

西撒克逊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的儿孙两代人不断进攻丹麦法区,最后占领了英格兰东北部的约克,收复了英格兰北部地区,艾尔弗雷德大帝之孙阿瑟斯坦做了英格兰国王。这是第一回合,盎格鲁—撒克逊人获胜。从公元930年至990年,在大约60年的时间里,丹麦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冲突。公元991年,北欧海盗再次侵犯英格

兰,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莫尔登之战中败北,在第二回合中北欧海盗获胜。丹麦人斯温自立为王,开始统治英格兰。1016年,斯温的儿子卡钮特继承英格兰王位,在位19年。卡钮特是个能人,当然闲不住。除了统治英格兰之外,他还统治着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与此同时还供养着两个王后。其中一个王后是艾玛,人称诺曼底的艾玛。艾玛的第一任丈夫是原英格兰国王(艾尔弗雷德的后裔)。因害怕北欧海盗的入侵,艾玛带着她的两个儿子跑到法国诺曼底去避难,她的小儿子就是后来的忏悔者爱德华。

艾玛的前任丈夫去世后,卡钮特去诺曼底把艾玛接回来做了自己的妻子,他们育有一个儿子。卡钮特与他的第一个妻子生有二子,其中一个做了挪威国王。1035年,卡钮特去世,他的五个儿子(包括艾玛带过来的两个儿子)都觊觎英格兰王位,最终结果是忏悔者爱德华胜出,做了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的母亲艾玛来自诺曼底,爱德华本人在诺曼底长大成人。爱德华不喜欢英国,他喜欢跟诺曼法国人在一起,尤其乐于跟学者和建筑师在一起,位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亦译西敏寺)就是他在位时开始重建的。

忏悔者爱德华痛恨的一个英国人是皋德温伯爵,是这家伙在争夺王位时杀害了他的亲哥哥,并且强行把女儿嫁给了他。爱德华的绰号是忏悔者,给他取这个绰号的人说他长相虔诚,有一副很敬畏上帝的面孔。爱德华跟自己的王后(皋德温之女)一直没有子嗣,或许人们称他为“忏悔者”似乎是在说他“洁身自好”。爱德华不愿王位在百年后落在皋德温手里,所以,他就跑去诺曼底,见了诺曼底公爵威廉。之后,英国人和诺曼法国人经常在英国南部的多佛尔发生摩擦。爱德华乘机将皋德温流放,同时还监禁了自己的王后。不久,皋德温又带着军队回来了。恐惧中的爱德华一脸忏悔,谎称流放皋德温是一个误会,并且说了很多道歉的话,又封皋德温的儿子哈罗德为韦塞克斯伯爵,事态就这样平息了。威尔士那时在猛烈进攻英格兰,在哈罗德伯爵出征威尔士大获全胜之后,许多贵族甚至包括爱德华本人也都认为王位应该传给哈罗德伯爵。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哈罗德和威廉都声称爱德华把王位许诺给了自己。但是,竞争王位的不止这两个人,还有另外两个人也对英格兰王位虎视眈眈,一个是埃德加,另一个是哈拉德。埃德加的父亲跟爱德华是同父异母兄弟(爱德华的父亲也有两位王后),而哈拉德(不是哈罗德)是爱德华的同母异父弟弟(父母是卡钮特和艾玛)。此时的哈拉德是挪威国王,哈拉德说他的兄弟哈萨卡钮特(卡钮特和艾玛之子)在去世前就把英格兰的王位许诺给他了。哈萨卡钮特是爱德华之前的一个短命国王。他做国王不久后,在一次宴会上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喉咙突然死亡。

忏悔者爱德华去世之后,共有讲三种语言的四个人在争夺王位。这四人中有一位来自法国诺曼底,有一位来自北欧的挪威,还有两位来自英格兰本土。哈罗德在英格兰贵族的支持下抢在埃德加之前做了英格兰国王。哈拉德闻讯大怒,从北欧赶来抢夺王位,结果被哈罗德击败。随后,哈罗德率军从英格兰北方返回南方,迎击来自诺曼底的王位挑战者威廉公爵。在这一回合中,最终获胜的是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哈罗德丢了性命。为使故事更加有趣,有关情节还被植入了当时欧洲人对彗星的认识。在那时,欧洲人认为天上出现彗星时,打仗就能获胜。1066年4月里的一天,英国上空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彗星。那是彗星离地球最近的一次,巴约挂毯对1066年彗星的出现也有图示。

讲法语的国王统治英国之后,英语的社会地位下降到了最低点。法国诺曼底人除了在英国各地修筑大量的城堡以昭示其统治决心之外,还从制度上建立封建社会。在这种体制下,上层的统治者讲法语,宗教界使用的是拉丁语,而下层平民百姓讲英语。当时,这三种语言有高低贵贱之分:法语和拉丁语地位高,被赋予的可信度大;对贵族和主教神父们来说,英语听起来不但刺耳,而且没有可信度。

征服者控制了英格兰之后,于1086年用拉丁文完成了《土地调查清册》。这部由法国人清点完成的英国财产账目详细记录了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甚至包括每头猪和每只羊,并规定了财产所有人应该缴纳的税额。这是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文件。对英国人来说,《土地调查清册》的问世就如同“末日审判”的到来,因此英国人又称《土地调查清册》为《末日审判书》。“诺曼征服”标志着英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就人数而言,诺曼法国人是少数,但他们拥有英国绝大部分的财富,此时的英国社会贫富差别相当大。罗宾汉率领绿林好汉劫富济贫的故事就是在诺曼法国人统治英国的时候开始在民间流传的。相传,罗宾汉是活跃在1160年至1247年之间的绿林好汉的领头人,他和他的同伴以夏伍德森林为大本营,劫富济贫。在早期的描述中,罗宾汉是一个受诺曼人压迫的撒克逊人的首领形象。罗宾汉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讲英语的穷人与讲法语的富人之间的斗争故事。第一部关于罗宾汉的文学作品出现在14世纪,在朗兰德的《农夫皮尔斯》中有记载。19世纪以后,以罗宾汉为素材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先后被拍成17部电影。

(本文节选自张勇先所著的《英语小史》一书。)

《英语小史》,张勇先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英语小史》,张勇先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