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艺术启蒙系列能让孩子喜欢上大师作品

刘皞,1980年出生于南京,曾先后师从油画家杨飞云、万基元、朱春林、黄胜贤、张晓鹏等先生习画,其创作的油画作品曾入选澳门回归15周年画展。涉足绘本创作之后,2019年他凭处女作《阳伞卡蜜儿》获得了第二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银奖。近日,其以莫奈、梵高、卢梭等经典画家的作品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启蒙系列绘本”《阳伞卡蜜儿》《追光的向日葵》《丛林奇梦》和《巨石记》由禹田文化及晨光出版社合作出版,这些绘本将名家名作与故事巧妙结合,试图铺就一条孩子亲近名画的小径。澎湃新闻就其艺术启蒙绘本的创作、原创绘本发展等话题采访了刘皞。

刘皞

刘皞

澎湃新闻:您原来一直是从事专业油画创作的,怎么会在将近不惑之年的时候突然去创作儿童绘本了呢?

刘皞:我从事绘本创作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自己从09年开始一直在做儿童美术教学,遇到各种类型的孩子,比较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和思维方式,也时常有一些好玩的想法,所以很想创作一些好玩的故事给孩子。在2013年一次和我的同学、浅石创投的创始人胡海清聚会聊天的时候,交流到了绘本创作这个话题,也由此在心里埋下了创作绘本的一颗种子。二是在自己有了女儿之后,我很想画一本书给自己的女儿。随着女儿的长大,这种想画书给孩子的愿望愈发强烈。三是我觉得创作绘本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好的绘本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需要有想法,还能把想法用镜头感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想要做好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种挑战也是吸引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之一。

澎湃新闻:这种“艺术启蒙绘本”的创作思路您是怎样考虑和设计的?在您理解的话,理想的艺术启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传达什么?

刘皞:我们的审美需要从小培养,不断提高。提高和培养审美有许多种方式,去了解大师的作品,或者了解大师作品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审美的方式。我在中国油画院学习油画的时候,我的老师多次教导我们要多向大师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绘画的技法,还要了解大师的生平经历和许多故事,正是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才成就了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比如梵高的画之所以如此多彩又充满力量,和他的经历,以及他对东方浮世绘的研究,对生活的热爱,自身的精神状态,他与弟弟的亲情等等都是紧密相连的,早期梵高的绘画和之后的绘画有很大的差别,这些经历促成了梵高绘画上的改变并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梵高。其他的每一位艺术大师皆是如此,所以了解一个大师不仅仅是看他的绘画,还要去了解他的故事和思想。

我想把艺术大师的故事,通过绘本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希望他们从小就能埋下一颗喜欢艺术、勇于创造的种子。我希望艺术启蒙这个系列的绘本,能让孩子们喜欢艺术,愿意去了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去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在长大后依然能在自己的领域保持创造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澎湃新闻:目前这个系列的四种,选取的分别是莫奈、梵高、卢梭的作品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这个“选目”更多的是出于艺术史重要性的考虑还是您个人喜好?能简单聊聊您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创作绘本时的主要切入角度吗?

刘皞:目前的艺术启蒙绘本故事的切入点更多的是我自己的一个喜好。这四位艺术家都是我喜欢的艺术家,当然他们在艺术史上也都非常重要。在绘本创作的思路上,我选取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就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为视角进行演绎。这四本绘本分别是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阳伞夫人》,卢梭的《梦》进行的故事演绎和创作。我觉得艺术品是有生命力的,我想让这些有生命的艺术品活动起来,有自己的思想和故事,能够走到孩子们的世界中来。

《巨石记》内页

《巨石记》内页

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雕像之一,充满了男性力量和美感,象征着勇气和希望。人们惊叹于雕像的美和米开朗基罗的超凡技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成为雕像的这块石头其实是一块差点被人们丢弃掉的石头。我时常想,我们每个人,每一个孩子可能都是一块包裹着大卫的原石。我希望孩子们看到这个《巨石记》的故事,能够了解到,大部分的成功,都需要经过打磨,经过历练甚至有很多曲折,但每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大卫”的潜质。还有大卫和米开朗基罗,他们究竟是谁成就了谁?是大卫成就了米开朗基罗,还是米开朗基罗成就了大卫?或者他们彼此成就了对方。他们的关系像不像家长和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相互的关系,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巨石记》内页

《巨石记》内页

澎湃新闻:我们知道,致敬经典并不是那么讨巧的事情,您在绘制过程中觉得比较费劲的部分是什么?因为看起来为了传达经典画作画面,您在用色、笔触、技法等方面都是有考虑的,但是又要做尽量童趣化的处理,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刘皞:其实在创作这些绘本的时候,我尽量让每本绘本的风格都能有一些艺术家风格的影子或者感觉在画面中体现。因为考虑到给孩子们阅读,我将一些画面更加卡通化,色彩更简洁。其实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的时候一张画面今天画好后觉得挺好,过了几天又感觉好像可以画成其他的画面构成,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在不停地否定自己之前的画面和人物形象,但无论如何,我永远保持着希望自己下一本绘本会比上一本画得更好或者更有感觉这样的期待,并为之努力。

《追光的向日葵》内页实拍

《追光的向日葵》内页实拍

澎湃新闻:另外我想问的是,作为有一定美术史常识的大人,我们看这些绘本是会直接链接到经典画作上去的,那么对于可能对这些名家名作并没有了解的孩子,他们是没有办法形成这种勾连的,那在您看来,从“使用方法”上来说,您主张孩子在家长帮助下配合原作的欣赏讲解来看您的绘本,还是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刘皞:您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我希望对于名画或者对于这些艺术家不是很了解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对绘本涉及到的画家和艺术作品进行一些了解。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就是有更多的读者去多了解好玩的艺术,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家长的审美和对艺术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就像大卫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长,相互成就。亲子共读,不论是艺术启蒙系列的绘本,或者其他的绘本,都可以起到一起成长,共同提高的作用。

《阳伞卡蜜儿》内页

《阳伞卡蜜儿》内页

澎湃新闻:跟画面相比,感觉这个系列的绘本在情节的起承转合上处理得相对简淡,有点接近诗歌绘本的感觉,能谈谈文字和故事创作方面的想法和心得吗?

刘皞:是的,我感觉每一本绘本,每一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有的故事平凡温馨,有的故事像一壶烈酒,有的故事似一碗淡茶。我在创作这个系列故事的时候,想让文字的表达尽量少一些,以诗配画,给读者更多自己解读的空间。

《丛林奇梦》内页

《丛林奇梦》内页

澎湃新闻:这个系列后续您还会继续创作下去吗?会选择哪些画家呢?在创作思路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刘皞:我还会继续创作艺术启蒙系列。我目前打算选择进行绘本创作的画家和作品大概有达芬奇、毕加索、马奈等和中国的古画卷。创作思路上我更希望自己能脑洞开大一些,能够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家或者这些艺术品好玩,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愿意去了解和喜欢艺术。

澎湃新闻:这些年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创作非常繁荣,作为身处其中的创作者,对于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环境、发展现状和前景您怎么看?有没有特别欣赏的原创图画书作者?

刘皞:我非常看好中国原创绘本未来的发展。在这几年里,我看到许多优秀的原创工作者们出现,他们年轻朝气,都有着非常优秀的创作能力,一定能给孩子们呈现出充满童趣和想象的绘本。我也希望更多的创作者能关注中国的原创绘本赛事,例如金钥匙、信谊图画书等并参与到其中,展现自己的原创故事。

我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原创图画书作者,包括蔡皋、朱成梁、熊亮几位老师,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年轻的绘本作者里我去年看到一本大吴的绘本《小鸟与雕像》,非常感人。还有黑眯和叶露盈的绘本,我都很喜欢。

除了原创作者,国际上我非常喜欢的绘本作者有桑达克、安东尼·布朗,大卫·香农。这三位我觉得是大师级别的绘本创作者,还有日本的安野光雅和吉竹申介,我看了安野光雅老先生的三国志,一个外国人能把中国的三国文化用如此高水平的画面表达出来,我很佩服。其实安野先生的三国志中的画面是有一些小“错误”的,例如公孙瓒的旗帜上写的是“公”而不是“公孙”,曹操的旗帜上的“曹”和中国古代的“曹”也有区别,例如关羽等武将的武器也有一些差别。但正是因为这些小“错误”,我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执着,看到了我们也有使命将自己的文化更好地传承。我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朋友,我都非常欣赏。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