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人看本岛的日本人:虽然脑袋好,但是没有心
2017年7月,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班与腾讯文化频道抵达冲绳。
满目都是美景,内心只有一个字——忍。冲绳的风景分分寸寸都是小清新的,但烈日灼烧,使人感官分裂,眼睛尝的是薄荷冰茶,皮肤感受的是火炭炙烤。
小清新的风景与冲绳的政治文化背景同样是割裂的,谁能想到不远处就是戒备森严的美国空军基地,驻扎了美军海、陆、空及海军陆战队四个兵种,士兵超过2万名,军事基地占用的土地达冲绳岛面积的20%,用铁丝网围着,禁止冲绳人踏入,致使许多冲绳人连祭拜祖先都只能隔着铁丝网进行。冲绳在美国军事政治统治下,一度被用作核武基地,以及美军进行越战相关毒气武器的前哨安置点。
二战期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冲绳战役”被丘吉尔称为“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5年3月26日,位于日本和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硫磺岛被美军攻占,冲绳岛成了掩护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南部屏障。能否守住冲绳岛,对日本帝国生死攸关。日本军国政府要求冲绳人全民皆兵,坚守冲绳,若守不住则强迫冲绳平民以村为单位“集体自决”,即所谓的“玉碎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据统计,冲绳人被日军胁迫“集体自杀”丧生二十余万人,整个冲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冲绳先被日军作为棋子,而后成为弃子。至今很多冲绳人不喜欢日本,更愿意自称冲绳人或琉球人。一位冲绳普通居民说:“本岛的日本人虽然脑袋好,但是没有心。”
大江健三郎:我此生唯一一次被告,我绝不能输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30多岁时写过一本长篇随笔《冲绳札记》,揭发冲绳战役中民众被军国政府要求集体自杀的事实,指出战后日本本土的和平与繁荣是以牺牲冲绳换来的,而日本本土人却并未意识到了这一点,甚至对冲绳带有歧视。大江健三郎希望借此反省: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吗?若不牢记历史教训,日本将来仍将是战争之国。
《冲绳札记》出版近40年后,日本右翼团体向法院起诉大江健三郎及《冲绳札记》的出版方岩坡书店,右翼否认冲绳战役时日军曾向平民下达过集体自杀的命令,同时日本文部省也删去教科书上该事件的相关内容。为此冲绳当地八十万民众上街抗议。大江健三郎称:这是我一生唯一一次被告,但是我绝不能输!
审判的争议点围绕《冲绳札记》中所涉及的冲绳人被日军强制集体自杀事件展开。很多幸存者证言此事确实存在,向忘记了或者不了解事实的日本国民传达历史真相。但另一方面,右翼团体也在积极制造伪证,在高等法院的二审中有“证言”称:“当时在场的少年耳闻目睹岛上那位可怜的军官命令岛民说:你们不能死!”最终,高等法院审判长断定这个证词是谎言。但是,即便已被证实为谎言,伪证协力者们编纂的教科书仍被几所学校采用。这就是日本的现状:正视历史与篡改历史并存。
《冲绳札记》引发的诉讼历时6年,经过一审、二审、终审判决,大江健三郎和日本最具人文传统的出版社岩波书店胜诉。日本最高法院裁定,太平洋战争末期冲绳战役中许多日本平民集体自杀确实与日军的参与有关,《冲绳札记》中所涉相关内容并未损害他人名誉。
大江健三郎《冲绳札记》中译本
《岛歌》:最感动日本人的100首歌之一
在冲绳旅行,走在路上常常会听到一首叫做《岛歌》的民谣:“刺桐花盛开,风狂吹,暴风雨欲来,往复的悲伤如同过岛的波浪,在甘蔗林中与你相遇,又在甘蔗下和你永别……”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也与冲绳战役的残酷历史相关。日本摇滚乐队The Boom主唱宫泽和史大学毕业不久,到冲绳采风,看到岛上风景静美,但甘蔗田边藏着可怖的防空壕,冲绳人唱着优美的民谣,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战争的惨烈回忆。在冲绳的所见、所闻、所感触动宫泽和史创作了《岛歌》,于1992年发表。为体现“冲绳战役”历史的沧桑与哀伤,宫泽和史特意用冲绳岛最流行的民族乐器三味线做前奏,伴奏则用了古老的太鼓,使得《岛歌》古朴绵长,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老歌。《岛歌》发表后不久,就被日本国民评选为最感动日本人的100首歌之一。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到冲绳,第一次听《岛歌》,但总觉得旋律似曾相识,张口就能跟着唱。仔细回想,我们在中国至少有三个翻唱版本,艾敬、周华健、梁静茹。其中以梁静茹的翻唱版《不想睡》最为流行,KTV里常能听到。只可惜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一首都市情歌了。
图位冲绳海滩
周华健《花心》:你以为这是一首情歌?
冲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其实,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冲绳文化深深地影响过。90年代周华健一首《花心》红遍中国,连小学生都会唱,但很少有人知道周华健的《花心》改编自冲绳音乐人喜纳昌吉创作的《花》。这首歌是喜纳昌吉根据冲绳民谣为日本电影《姬百合之塔》谱写的主题曲。喜纳昌吉是一名坚定的反战人士,主张“用乐器取代武器”,把所有的军事基地都变成花园。《姬百合之塔》是日本战后最著名的反战电影之一,自1953年上映之后,多次被搬上银幕,被反复翻拍,有1962年版、1968年版、1987年版、1995年版、2007年版等等,每一版都启用一批当时代最受欢迎的少女偶像们来出演。
图片为冲绳县立第一女子高中的师生
“姬百合”这个词来源于冲绳县立第一女子高中的别号。 1945年3月22日,222名女学生和18名老师被冲绳驻守军以“保家卫国”的名义征用,组成“姬百合护士队”,以学生看护的身份到南风原陆军医院充当护士工作。这些学生大都在15~18岁,是真正的花季少女。她们一开始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很多人都带着梳子、文具和课本去报到,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可她们没想到的是,美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日军根本没打算保住冲绳,而是把冲绳之战定位为“消耗战”,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日本本土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这场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这些天真的女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救助伤员的“神圣”工作,日夜守在潮湿腥臭的壕洞里为伤兵看护、担水、做饭,埋葬尸体。在激烈的炮击之中,她们为了给伤员提供干净的水,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出去担水。日军节节败退,为了躲避空袭,军医院开始转移,6月18日日军突然宣布护士队解散,让女学生们“自谋生路”。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山洞外凶猛的炮火,解散后头两天就有100多人死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武士道精神毒害,自杀而亡。
战后,死难学生的家长发现了壕洞,搜集了遗骨,建立了“姬百合之塔”。1989年冲绳设立了“姬百合和平祈念资料馆”,以警示后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资料馆设有六个展室:姬百合的青春,姬百合的战场,解散命令与面对死亡的彷徨,安魂,回想,迈向和平的广场。
前文提到过的冲绳文化象征《岛歌》,正是宫泽和史参观了“姬百合之塔”后创作的。
图片为姬百合之塔
图片为姬百合之塔
图片为冲绳战役中死亡的部分女学生
在此说回周华健的《花心》,由台湾作词家厉曼婷填词后变成一首浪漫情歌,旋律也改编得十分欢愉。而我们在冲绳当地听到的原版《花》则十分凄美,即使不懂歌词,光是歌者沙哑的嗓音,时断时续类似哽咽的唱腔,就唱得我们莫名哀伤。后来查了歌词,再结合 “姬百合学生队”的故事,便知这是一首安魂曲,为那些被战争摧毁的花季少女。
《花》词曲:喜纳昌吉
河水在流 你要流向哪里
人也在流 你将流向何方
在那流淌停止的地方
会有鲜花 美丽的花
为你迎风开放
哭吧 又或者笑吧
会有一天 终会有那么一天
你也会像鲜花般怒放
泪水在流 你要流向那里
爱也在流 你将流向何方
在爱恨流淌的旅途中
会有鲜花 美丽的花
迎接你的到来
哭吧 又或者笑吧
会有一天 终会有那么一天
你也会像鲜花般怒放
花儿有花儿的微笑
人也有伤心的眼泪
但那是大自然的歌声
让花儿在你的心中 在你的心底盛开吧
哭吧 又或者笑吧
永远 永远
你都在盛开
哭吧 又或者笑吧
会有一天 终将有那么一天
你会像鲜花般怒放
在国内,一度有人呼吁抵制周华健的《花心》,理由是“《花心》原版是日本电影《姬百合之塔》的主题曲,’姬百合’少女们曾经参与战争,电影记载少女们的天真美好,是在美化日本法西斯分子1945年反抗美军的历史……这样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歌曲竟在中国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青少年一代广为传唱,是在中国人民伤口上撒盐,人们应该知道历史真相,拒绝这样的歌曲。”
我想不只是中国人,任何热爱和维护和平的人都理当抵制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行为,但冲绳之行中,通过与当地居民接触,对冲绳的历史尤其是冲绳战役的历史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大概知道了真相之真相——不可将日本本岛和冲绳混为一谈。“姬百合”少女的悲剧也不能简单的用正义与非正义来概括,她们矛盾而复杂,一方面为“保家卫国”参与了战争,协助和救治日军,而另一方面,她们又是受害者,被日军欺骗、利用、遗弃、最终牺牲。《姬百合之塔》之所以成为日本最著名的反战电影,就在于它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细致入微地思索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平民如何被战争卷入,听任命运的摆布。
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著名的反战电影,在抵制《花心》的传言中变成了“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估计很少有中国人看过这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是“反战”还是“美化”的呢?豆瓣上有一篇长评,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写道:让文弱的女孩子充当战争炮灰,这样的政权注定朽灭,这些早夭的女孩子以她们的死亡控诉着战争的罪恶。
电影里,姬百合女孩们是美好的、悲剧的、值得同情的,但这是对战争的美化吗?少女的本心和生命越是美好,夺走她们本心和生命的战争才越是丑恶和残酷。电影使用独特的视角,描绘被日军弃之不顾的伤兵,和日军利用完就抛弃的少女护卫队,更加体现了军国主义的冷血无情。《姬百合之塔》每一版都启用当时最受欢迎的少女偶像出演,使观众对少女的毁灭倍感心痛,从而反思泯灭人性的军国主义,不再重蹈战争覆辙,这正是反战电影的意义所在。(文/千喜,发自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