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近日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中,最新发现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 据悉,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等,是20世纪世界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喻燕姣(右)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清库建档。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湖南省博物馆21日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其中,纺织品库19000余件,漆木器库1700余件。
长期从事古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的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董鲜艳说,由于早前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大,破碎成块的残片以及大堆纺织品粘连堆积成的“丝砖”等都未定级入账,仅作为资料文物保存入库。此次清库,专家将有信息量、有一定特色和意义的残片都进行了归档。
“清库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保管文物。”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说,清库时在菱纹绮残片里发现了文字。“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喻燕姣表示,在丝织品中织入的汉字书体为篆隶,目前已发现一个汉字:这个字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无”字。
此外,专家在清库中发现了丝织品新纹样,丰富了对墓葬文物的认知。喻燕姣说,如长寿绣中原来认为只有龙纹,这次发现了凤鸟纹。马王堆凤鸟纹是汉初凤鸟标准形象,继承了楚式凤鸟风格,寓意美好、呈祥、长寿,与汉代渴望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思想契合。
这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绢地“长寿绣”。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的专家还在清库过程中,对目前国内唯一出土的用羽毛作为棺饰的“羽毛贴花绢”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古文献有记载的用画绘做棺饰的实物有出土,但是用羽毛作为棺饰却是目前唯一发现。”董鲜艳说,从形制上分析可能有3到4种羽毛,但由于碳化较厉害,还难以判定羽毛属于哪种动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羽毛贴花绢 湖南省博物馆供图
除此之外,在本次系统性清库中,还发现了几十件带有字迹的帛书残片,目前可确定有的来自帛书《刑德》丙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这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刑德》甲篇局部。图源:湖南省博物馆
帛书《刑德》有甲、乙、丙三篇,均为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其中甲篇是汉初刑德理论的重要篇章,乙篇主要是关于刑德运行规律的解说和对“刑德九宫图”的诠释,以及关于以云气、风、雨、雷等天文气象占测战争胜负吉凶的规定,丙篇因残破太甚,已很难拼合和句读。
喻燕姣说,帛书《刑德》甲篇用古隶抄写,保存较好,文字大致可读,九宫图和干支表清晰可辨,推断为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抄成的,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乙篇以隶书抄写,抄写年代应为孝惠元年(公元前194年)前后,为确定帛书中同类书体抄本的抄写时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丙篇抄写在一幅宽48厘米、长约82厘米的帛上。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刑德》乙篇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
此次发现的部分残片可确定来自帛书《刑德》丙篇。“《刑德》丙篇现存原物共揭裱为18页残片,全部用朱文抄写,该篇栏格全是黑色的乌丝栏,外围有很粗重的墨线边框,这种较奇特的形式是否别有含义,尚待研究。”喻燕姣说。
专家指出,马王堆部分帛书有朱丝栏或乌丝栏,曾有学者认为它们是织上去的,这次根据残片对比,确定它们是画上去的。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五十多部帛书。“所有帛书均为手抄本,每一个人的字迹都不同,因此每一篇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手抄的字体特征能为辨别残片上的字属于哪一篇帛书提供依据。”喻燕姣说。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刑德》丙篇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供图
事实上,字迹辨识需要长年研究积累的经验,因此帛书残片“归位”只能依靠人工找寻比对。此外,由于帛书层与层相互粘连,墨迹会产生正反印染、层层渗染。
《五十二病方》帛书 湖南省博物馆藏 资料图
“帛书刚出土时是完整的,只是成了‘帛砖’,受当时技术限制,为了将帛书一页一页地揭开,只好用最原始的蒸汽熏蒸方法使之受潮,然后再去揭开,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残片。”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陈锐说,因此要让帛书残片“归位”,必须搞清楚它们属于哪种帛书,帛书当时是怎么叠的,这样才能区分渗印文和反印文,进而确定残片到底属于哪一层,这项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
湖南省博物馆已对此次清库新整理得到的带字帛书残片和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这些“遗珠”对帛书的修复完善及其修订版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包括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等,是20世纪世界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的逾十万字、50多篇涵盖广泛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现场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文博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