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为男性气质主导的领域,运动长期以来都是性别不平等的争议之地。近年来,国际赛事中女性运动员的活跃给女生们参与运动带来很大鼓励。尤其是最近刚结束的冬奥会上,谷爱凌、王濛等在偏重高速力量和高风险激烈运动项目的竞技和传播中大放异彩,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女性在运动中表现的想象力。
我们对女性在运动中的角色缺乏认识,这一事实由来已久。一项覆盖45个国家的报告显示,在运动类组织领导层女性只占20%,细化到高管层女性只有16%,而主席级别里女性甚至只有11%。在专业运动领域女性的缺失也深刻地影响着日常运动中女性的参与率。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表明,足球、篮球、体操、游泳等10项主要日常运动,各年龄段男性参与的人数都高出女性两倍。而日常运动,尤其是提升肌肉量和力量的运动恰恰对女性来说格外重要。
建立运动对女性具有重要性的意识
在生命的任何周期,女性的骨量都比男性要低。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之后,骨骼更加失去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导致骨量快速流失。50岁之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超过30%,而同龄男性只有6%。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是老年人死亡的一大因素。
除去通过各种途径补钙,保护和支撑骨骼主要依靠肌肉。锻炼肌肉量能够让我们随着年龄增长更加有效地保持骨骼健康,进而长期提升生命质量。养成运动习惯,从小参与运动也能让女孩子们从小更加健康、快乐,自尊水平更高,对自己的身体更加自信,学业表现也更好。而全面鼓励女性加入运动,则需要打破女性不适合力量运动训练的刻板印象,不再将运动项目性别化看待。
意识到运动领域的男性气质霸权
女性在运动领域缺乏存在感,和这一领域中充斥的男性气质霸权密切相关。男性气质霸权不仅伤害女性在运动中的表现,更令女性在运动中被边缘化,同时也伤害社会生活中不符合典型男性气质的男性,比如不练肌肉、不爱激烈运动喜欢瑜伽的男性。除此之外,男性霸权气质还将运动过度强调为攻击性、暴力和对抗性的体现,进一步强化了运动粗暴性、胜者为王的迷思。
专业运动领域的男性气质霸权对日常运动的影响则体现在,搜索“女性、运动”,出现的大部分选项是瑜伽、普拉提等偏重柔韧性,平缓优雅的运动。力量举、拳击等比较大强度或高对抗性的运动虽然近两年来女性参与度大幅增加,但覆盖人群实际上只比较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教育程度和收入较高的女性。更加普遍的视角中,激烈运动、肌肉、高强度,强对抗的运动和女性气质依然是相悖的。1970年以前人们阻止女性参与马拉松的理由至今依然不乏市场:“激烈的运动(跑步)可能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不利。”仿佛男性挂在体外的生殖系统在激烈运动下反而更加安全。
我在近10年时间有机会参与了不少传统上被视为男性化的运动,包括剑道、合气道和攀岩。切身地体会这些运动中弥漫的男性气质迷恋对我这样的女性参与者的劝退作用。以剑道为例,作为一项传统对抗性运动,剑道被许多男性参与者视为合理体验“厮杀”,表达攻击性的途径。诚然在运动出现的初始阶段,它被认为是安全化攻击行为的结果,但经过百年发展,人们也意识到运动在训练身体控制、美感和自我意识上的诸多可能性。深刻理解剑道的练习者,会看到剑道中尊重对手、以互相得以抗衡的力量进行技巧比试的重要。也会理解做每一个动作时正确、节制带来的美感。将类似对抗性运动视为单纯的攻击性、暴力的发泄,反而将这些运动的意义极度地狭隘化了。在两年练习剑道的过程中,我只遇到一位鼓励我追求剑道正确节制美的前辈,而这位前辈恰恰是我的剑道伙伴中最资深练习时间最长的一位。然而因为长时间被周围强攻击性强暴力的剑道风格包围,我最终因为感到太过孤立无援而停止了剑道练习。
后来我又开始了攀岩。所幸攀岩是一项比较年轻的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女性地位提升,攀岩这项运动也在比较快地适应。传统上强调上肢力量的风格,正在逐渐往更多样化、包含更多技巧的方向拓展。女性岩友也在快速增加。
而一个运动场中女性社群的存在感,也是支持女性在运动中表现的重要因素。
运动社群的包容性和多样化
我身边近几年进行力量举训练的女性也逐渐增多,相信大家都感到了更多运动女性对自己参与运动的推动作用。在运动领域我们长期将运动分为更加男性化的(如足球,冰球)和更加女性化的(如体操,花样滑冰)类型。研究也发现参与传统上更加女性化运动的女性运动员,她们的社会接受度和媒体评价更高。如果一个女性竟然敢于参与传统上男性化的运动,她们的性别特质就会受到质疑。典型的如女子铅球运动员巩立姣被记者无理地问到嫁人怎么办。以及互联网上长期存在的讨论自由搏击运动员张伟丽“是否有男人敢要”的话题。媒体会通过毫无必要地关注女运动员的身材、私生活和女性气质,去无视和去价值化女性的运动贡献。
这种对女性在运动领域形象的削弱,也会让普通女性在日常运动中感到孤立无援,没有参照对象和榜样,从而难以坚持。对抗这种现状,有意识地强调女性在运动尤其是传统男性化运动中的强调,结成同伴就尤为重要。
另外一个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诟病的议题就是女性在运动时的穿着打扮。许多传统上男性气质较强的运动都会强调其粗犷、暴力、不修边幅的外表风格。与之相配套的是人们倾向贬低精心打扮的运动穿着,认为这样穿的人实力不行,“娘娘腔”,实际上没有在运动。我也受这种观念影响一度去岩馆不好意思打扮得太突出。然而这同样是让运动场域气氛单一化,助长男性气质霸权的。一个包容的环境,人们需要看到不同人群的表现,包括外表和运动方式。如果打扮漂亮去运动令你感到高兴,就涂上指甲油穿上好看的衣服去运动,成为多样性的一部分。这也会无形中支持那些与你有同样感受的人。
当然,随着运动带来的对身材接受度的增加,我们也要注意打扮漂亮并不意味着要让身材符合特定的标准。参与运动并不是为了执着于体重体脂率各个围度等数字,也不是为了没有必要的减肥。提升多元性不应该导致更多的束缚。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攀岩照片墙账号,叫thestrongsarah,是一个体重大概200斤的大码女孩。对攀岩来说,这当然不是特别有利的体重,但这并不影响她享受攀岩。我常去看她移动身体攀爬她力所能及的路线,提醒自己享受运动的初心。
近年来许多数据都表明虽然现状依然不理想,但女性在日常运动中的参与度逐渐提高。2019年一个日本的研究发现15项日常运动中成年女性和小女孩的参与近5-10年减少了1%,然而女性在传统上男性参与的运动项目(比如足球)中的参与度却有少许提升。澳大利亚的调查则发现,比较2015和2019年的数据,4-89岁女性的运动参与度都有提高,参与率提升最高的年龄组是4岁和5-9岁。在全世界范围内,运动正在成为小女孩们成长的日常。这说明未来各种运动中的女性社区都有望逐渐扩大,让更多的女人从孤立的家庭系统中走出来,在运动中互相连接。
(作者简介:柯晗,神经科学博士,女性攀岩主题播客《一起爬V8!》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