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脂如玉”,广州博物馆展明清德化白瓷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正式开幕,展览从广州博物馆馆藏的300余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精选了134件(套),分“佛教塑像”、“陈设器用”、“饮食器皿”、“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地处戴云山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盛产优质高岭土。气候湿润,土壤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河溪密布。德化县得天独厚的原料、燃料和交通条件,为德化窑的规模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化陶瓷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对外关系有着自然而紧密的联系。德化瓷业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政策刺激下,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由此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此时的德化瓷器以青白瓷、白瓷为主。

德化窑白釉瓷连座荸荠瓶

德化窑白釉瓷连座荸荠瓶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200多件福建德化窑、晋江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古瓷精品。2002年,水下考古队再次从“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福建古瓷的数量最多,且大部分是德化窑和磁灶窑所产,这批出水的德化白瓷印证了德化瓷在宋代集中于沿海港口大量出口的历史。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南海一号”上出土的宋代德化瓷与明清的德化瓷还是不太一样,比如釉色、胎质、工艺。到了明清,德化瓷的技术上有了很多变化,一方面是釉色,一方面是瓷塑的突出——中国的陶塑瓷塑有三个大的品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兵马俑,二是唐三彩,三就是德化瓷,它们影响了世界对中国陶瓷雕塑的印象。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白”?实际上它正是中国古代白瓷最后的顶峰。

德化窑白釉花瓣口划仙鹤纹三足杯

德化窑白釉花瓣口划仙鹤纹三足杯


德化窑白釉花瓣口划仙鹤纹三足杯

德化窑白釉花瓣口划仙鹤纹三足杯

明清时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泉州港开始衰落,官方贸易萎缩,民间贸易兴盛。德化窑偏处一隅,在历史上从未有官窑之名,却在这种历史变革下,凭借其不断提升的白瓷工艺水平和精湛技艺风靡世界,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明代鼎盛期的德化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有着天然象牙般的妙趣,制品釉色迷人,以乳白色为大宗,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的美称,代表了当时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窑这颗缓缓升起的地方新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

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

世界不同文明对“白”有着趋同的审美与偏爱,在诸文明与信仰中,白有圣洁、光明与善爱之意。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需,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据广州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邓玉梅介绍,广东和福建、浙江这些地区创作出来的瓷器,共同的特点是坐上了海船,远销到西方。德化瓷对欧洲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德国梅森瓷有着直接的影响。18世纪初,炼金术师伯特格尔在萨克森公国主政者的支持下,开始了烧制硬质瓷的试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他对德化白瓷中的瓷塑进行了锲而不舍的仿制和研究。而萨克森的奥古斯都二世也是一位热情的德化白瓷爱好者,仅收藏的德化白瓷杯就有20多件。今天流传在国外的德化白瓷品种非常丰富,数量也很大。

邓玉梅说,中国瓷塑是“中国风”最直接的体现。它们传入欧洲后,最早是在法国受到欢迎,之后开始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在当时欧洲的素描、油画、室内设计图样上经常可以看到德化的瓷塑,放在壁炉架上、宴会桌上等,显见已经非常深入地进入了欧洲人的生活之中。

德化白瓷按功用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生活用具、文房雅玩四大类,其中以雕塑人物最具特色。此次展览也是按照这四大类分成四部分进行展示。

展览第一部分“妙手生花·佛教造像”通过明清时期的观音、达摩、文昌帝君等佛道人物瓷塑,展示德化白瓷吸收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工艺,对中国佛教文化世俗化之后的创造性塑造特点。特别是德化白瓷观音塑像,雕琢细致精湛,造型生动传神,是举世公认的德化白瓷珍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竞相珍藏。

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 明代

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 明代

明清德化白瓷以人物塑像最具代表性,尤其以佛道人物居多。送子观音是观音造像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民间对送子观音的崇拜源于对多子多福的祈盼。此尊观音安坐于高凳上,头披长巾,神情慈祥,娴静丰腴。一孩童坐于其膝上,乖巧可人,一侧放书卷。送子观音是典型的中国化观音形象,明代以后,送子观音瓷塑造像经德化窑推广流行。

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像 清代

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像 清代

这件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立像,观音脚踩莲花,神态逼真,一手提篮,篮中有鲤鱼。鱼篮观音多为手提鱼篮或乘骑大鱼的形象,观音以这种形象出现在民间,目的是为了倡导与人为善、慈悲为怀。

展览第二部分“博雅好古·陈设器用”介绍了德化窑烧造的大量仿古类陈设器,常见器型有炉、觚、瓶、樽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古风潮,以及中国传统居室文化和室内陈设艺术。

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 清乾隆

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  清乾隆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此件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器身四周堆贴不同寓意图案,分别为清节不改(松月图)、侯封百世(猴图)、兰桂齐香(桂花兰花图)以及禄享万种(松鹿图),而盖盒则有铭文“喜鹊争梅,世御堂”,并堆贴喜鹊与梅枝纹饰。

展览第三部分“茗香酒酣·饮食器皿”介绍德化白瓷器皿中的茶具、酒器、其他生活器皿的器型、工艺技法、特征等,其所承载的传统诗酒文化、社会习俗,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处世哲理以及审美意趣。

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 清代

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  清代

这件树头杯是德化瓷中独树一帜的品种,因杯型像老树的树头,所以叫做树头杯。这件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布满粗壮蜿蜒的树干,杯体形似树头而俗称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堆塑梅和鹿等纹饰。

展览第四部分“怡情翰墨·文玩雅意”通过介绍笔筒、水注、笔架、洗、炉等文房用品,反映德化白瓷品种多、造型丰富 、形象活泼等特点。文房用品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欣赏价值,不仅是文人的必需品,还因造型丰富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增添情趣,更是家居陈设的重要补充。

德化窑白釉瓷灯炉? 清代

德化窑白釉瓷灯炉  清代

2015年,德化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如今的德化,新一代匠人们在传承古人之精神的同时,不断探寻德化白瓷的创新与发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5月25日。

(本文综合整理自广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相关报道)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