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联合书单2022年2月:作为哲学家的尼采


《意图集》(Intentions

[英]王尔德 著,罗汉 杨恒达 译,东方出版中心 | 象形文字,2022年2月

工业革命的成功,带动了实利至上的价值观在各领域的蔓延。19世纪的英伦文坛,也围绕文学价值何在、艺术和生活孰高孰低等问题展开剧烈论争,作为唯美主义运动领军人物的王尔德,则将他的思考辑录进了《意图集》中。

从戏剧评论、人物传记,到仿效柏拉图撰写对话录,王尔德以不同方式讨论了艺术和美的本质,提出“生活模仿艺术远胜于艺术模仿生活”的主张。书中机智且深刻的文字,也能让我们领略王尔德作为美学思想家的魅力。

《纯粹理性批判(英汉对照本)》(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德]康德 著,[英]诺曼·坎普·史密斯 英译,蓝公武 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

《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本书系英汉对照本,英译采用通行的英国诺曼·坎普·史密斯译本,中译采用蓝公武译本,旨在为研究者和学生提供规范、便捷的对照本。

《纪念:犹太历史与犹太记忆》(Zaknor: Jewish History and Jewish Memory

[美]约瑟夫·哈伊姆·耶路沙米 著,黄薇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

为什么讲述实际发生事件的历史没有在犹太教中发挥作用?

为什么历史学家从来不是犹太人集体记忆的第一个保存者?

本书是研究集体记忆问题的思想史名著,曾荣获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由哈罗德·布鲁姆精彩导读。全书对犹太记忆和犹太历史的编纂做了从古至今的全景式考察,系统地概括论述了犹太民族参与过去的方式。作者对历史与记忆做出重要的区分。他认为,如果说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之父”,那么犹太人就是西方“记忆之父”。犹太人是一个记忆的民族,而不是历史的民族。犹太民族有圣经、口传训言、口传律法,但几乎没有史书。

本书写给所有对历史、民族、集体记忆之间的模糊关系感到好奇的人——无论是不是犹太人。在现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地位不一定是理所当然的,记忆也自有其通路。

《斯宾诺莎的自然法革命》(Spinoza's Revolutions in Natural Law

[葡]坎普斯 著,张清江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六点图书,2022年2月

本书围绕“法,或者力量”这一轴线,开创性地从斯宾诺莎形而上学与政治学内在关联的角度讨论其法哲学。作者认为,斯宾诺莎将自然法作为“第一真观念”,以对自然法的实证界说为起点,通过基本概念(个体、权利、自然法则)的重构,对现代自然法传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斯宾诺莎的自然法是一种自然哲学,它借助法与政治连在一起。个体性和自然的原则或法则,是斯宾诺莎自然法概念的最初两块基石,力量(potentia)则是第三块基石。自然法的展开就像一幅地图,描绘了一条通向人类自由和拯救的道路。

《德勒兹论文学》(Deleuze on Literature

[美]罗纳德·博格 著,石绘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 守望者,2022年1月

《德勒兹论文学》是一本研究德勒兹文学论著的综合性导读书。通过对德勒兹讨论文学的核心文本的细致辨读,博格在各章节分别考察了萨克-马索克和卡罗尔作品中的疾病与健康,普鲁斯特作品中的符征,卡夫卡的文学机器、“次要文学”的概念,卡尔梅洛·贝内的次要戏剧,以及T.E.劳伦斯和贝克特的“视觉与听觉”,由此对德勒兹研究写作艺术的方法提供了一套清晰而系统的阐释。

《德勒兹论文学》把这些研究与其他散见的诸多文本纳入贯穿德勒兹全部思想生涯的一般性研究计划中:将文学看作一种健康,将作家视为文化的医生。

《理解海德格尔:范式的转变》(Making Sense of Heidegger: A Paradigm Shift

[美]托马斯·希恩 著,邓定 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2月

《理解海德格尔》是对海德格尔复杂艰涩的全集作品的全新解读。本书论述清晰,严谨地植根于海德格尔的全部著作,论证了其思想的严格统一,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海德格尔的工作从始至终都是现象学的;“存在”意指事物在人类关切的世界中的意义显现;使这种可理知性得以可能的是人的实存论结构,即“开抛”或本有的“澄明之境”。

希恩为过去半个世纪主导海德格尔研究的经典范式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同时,他对海德格尔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有价值的重新翻译。这部重要的著作开辟了海德格尔研究的新道路,不仅将激发海德格尔研究内部的对话,而且将引起与现象学传统之外的哲学家以及神学、文学批评、存在主义精神病学领域的学者的对话。

《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

宫敬才 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本书总结我国经济哲学研究40多年的历史,在文献实证基础上聚焦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四种微观存在形式,对马克思经济哲学进行开拓性研究。首先,聚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制度前提、阶级立场、人学前提和方法论批判的内容。其次,聚焦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集中分析了资本范畴,从中挖掘出资本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矛盾性质和文明作用等九种哲学性内容。再次,聚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以四个重要命题为例证,展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命题中极为丰富的哲学性内容。最后,聚焦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通过思想演化历史梳理和文献梳理两种形式,确立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性方法是解剖典型。本书在提法、形式和内容诸方面均具原创性,对于回到原生态马克思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导读萨特<存在与虚无>》(Sartre' s Being and Nothingness: A Reader' s Guide)

[英]塞巴斯蒂安·加德纳 著,汪功伟 江婷 译,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

《存在与虚无》是让-保罗·萨特最负盛名的作品,任何想要进入萨特思想迷宫的人都绕不开这部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经典。这部八百多页的巨著所涉及的话题数量庞大、类型广泛:时间的结构、有物存在的事实、自我意识、对他人之心的认识、人类性生活的动态和个性的概念,而“人的自由”是整本书的中心节点。塞巴斯蒂安·加德纳的这本导读书系统地探讨了《存在与虚无》中的基本论题,并在现当代哲学的思想史语境中把握该书的脉络与地位,为职业学者乃至普通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往萨特思想的捷径。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第三版)》(Essays & Lectures on the Problem of Socrates and Modernity by Leo Strauss)

[美]列奥·施特劳斯 著,刘振 叶然 等译,华夏出版社,2022年1月

“苏格拉底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就是苏格拉底在世时曾受到张扬理性主义的指控。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尼采再次对苏格拉底提出指控:由于苏格拉底犯了唯理主义的大错,才惹出了西方现代性,后者成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漩涡的中心。据此,尼采宣布了苏格拉底这个历史“偶像的黄昏”。海德格尔未予审理就接过尼采的指控,并跟随尼采致力于回到苏格拉底之前的自然哲人……好些后哲人则跟着尼采-海德格尔步入后现代的黎明。

同样从现代性问题出发,施特劳斯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驳回了尼采对苏格拉底提出的阿里斯托芬式的指控,并把现代性问题的指控转过来对准了尼采自己——现代性的三次浪头恰恰是西方哲人不再理会或不再能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结果。

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施特劳斯看清了现代性问题的深远本相,并由此找到了克服现代性方案的方案:回到原初的“苏格拉底问题”,而非奔向抛弃这一问题的后现代。就此而言,重审“苏格拉底问题”是施特劳斯一生学术的基本着力点。

施特劳斯逝世后,其后学陆续刊布了不少施特劳斯的早期文稿和未刊讲稿,并结集出版:Thomas L.Pangle编,《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1989),迈尔编,《施特劳斯文集》卷一至卷三。然而这两个文集都没有收全施特劳斯生前发表过的所有文稿。

本书致力于收集所有未曾结集的施特劳斯文稿,2008年初版收文14篇。2016年增订本删去2篇已归入施特劳斯相关文集的文章,另增补文稿15篇。本次在2016年“增订版”基础上新增9篇施特劳斯遗稿,对译文中的某些术语、个别译文有多处修订,是为第三版。

《哲学和我们的时代——读黑格尔<小逻辑>》

周龙辉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黑格尔《小逻辑》

作为黑格尔的经典著作,《小逻辑》以篇幅短小精炼,文风晦涩难懂而著称。本书分42篇,运用活泼通俗的语言将黑格尔思想世界里的精彩部分进行解析,以期与读者产生共鸣触动,抑或发现一个不同于于刻板印象中的黑格尔。

《作为哲学家的尼采》(Nietzsche as Philosopher

[美]阿瑟·丹托 著,郝苑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2022年2月

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广泛的阅读,也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普遍的误解。当丹托的经典尼采研究在1965年首次出版时,许多人将尼采视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难以捉摸的思想家。然而,丹托呈现了一幅极为不同的画像,他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融贯的哲学,这种哲学超前思考了众多界定当代哲学的问题。丹托清晰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评述,有助于将尼采正式当作一位哲学家,并进而阐明尼采作品中的精妙之处,以及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巨大贡献。

本书自20世纪60年代出版,再版多次,作者还在后续的再版版本中以“后续文本”的形式补充了5篇论文,持续不断地补充尼采研究的最新内容,而且对那些持续污名化尼采智识声誉的误解做出了回应。这些论文还思考了尼采的特定作品(包括《人性的,太人性的》与《论道德的谱系》),以及这位作为哲学家的艺术家的形而上学和语义虚无主义。

《钟泰著作集》

钟泰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

大师级人物钟泰著作首次全面系统整理,尘封四十年遗稿首度公开。全书共8册:第1册《中国哲学史》,第2、3册《庄子发微》,第4册《国学概论 诗词讲义(外一种)》,第5册《春秋通义 荀注订补 理学纲领》,第6册《钟泰诗文集》,第7、8册《钟泰日录》,附册影印《老子章义》批注、《诗经》批注、《废字废义表》。其中《诗词讲义》《春秋通义》《理学纲领》《钟泰诗文集》《钟泰日录》等均据钟泰先生存世手稿整理,首次面世,意义重大。

《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Séminaire:La bête et le souverain

[法]雅克·德里达 著,王钦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本书完整呈现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2001—2002学年在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设的十三次研讨班课程。在“野兽与主权者”的总主题下,德里达从人与动物之差异的维度、性别差异的维度、政治与非政治的维度等等,展开了对于从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卢梭到海德格尔、拉康、德勒兹、阿甘本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开创性阅读,同时也涉及对蒙田、瓦莱里、策兰、D.H.劳伦斯等文学家的阅读。在这些炫目的阅读中,考察了种种动物形象——包括狼、鸽子、狐狸、狮子、大象、蛇、海豚、猴子等等——如何一方面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被用于证成人的固有性和对于动物的优越地位,另一方面又在寓言的意义上不断地被各种政治话语所征用。德里达反复指出,在关乎人和动物的边界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表明人们拒绝赋予动物的种种性质实际上为动物所具有,而是表明人们单独留给人性的固有性,事实上也是可疑的、不稳固的。通过动摇人和动物之间的边界,德里达试图解构在人的政治事务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主权”概念所预设的至高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而如何通过思索主权的分割和分配模式来探索另一种政治、探索人民主权的形象、探索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便成为这次研讨班的一个执拗低音。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