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语言学联合书单:语言能力与社会排斥


《古文字与上古音论稿》

张富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录张富海先生古文字与上古音研究方面的论文,共计四十篇,包含释读战国竹简、马王堆帛书《周易》、西周金文等古文字;探讨古文字释读中的语音问题;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上古音等等。张富海先生作为古文字研究学者,精通古音学,并且古文献功底深厚,擅长以古音学成果解决古文字中的疑难问题,在古文字、上古音韵研究以及古书训诂、校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书所收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在相关方面的成果。

《回鹘文献梵语借词研究》

朱国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回鹘文献梵语借词是回鹘与古代印度文化在语言上存在的“化石”,本书在广泛搜集各种回鹘文献梵语借词的基础上,针对梵语借词材料,作“回鹘语—梵语”语音对音研究。同时,对梵语借词在回鹘文献中的分布、存在缘由做了简要的分析。

《守古与维新——中西语文学史述论》

郑伟著,中西书局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对中西语文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思考与体会,尤其关注接受现代西方学术训练的汉学家与浸淫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本土学者之间的珍贵学缘与诚挚交往,此外也探索中国古代若干语文现象的萌发与流变,从而指出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涵义。书中还包括了对中西语文学人及其著述的评论,对前辈师长的追怀与崇敬。总体来说,作者试图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语文学,如何固本守正,又如何汲取外来的养分,不断创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中西书局

本书收录一篇竹书《五纪》,藉托“后”,论述五纪(日、月、星、辰、岁)与五算相参,建立常法;在此历算基础之上,将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与星辰历象、神祇司掌、人事行用等相配,从而构建了严整宏大的天人体系。全篇以“五纪“为中心展开,故据拟今题。全篇以天象历算(五纪、五算)为基础,论叙天象星辰、天地神祇,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篇中先叙五纪五算、神祇司掌,后叙以历算为纲纪,树设邦家、蕃育万民、敬事鬼神、百官供事、兵戎祭祷,充分 展现了战国时的天人观念。

《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八辑)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语言研究集刊》是CSSCI来源期刊。本书系该连续出版物的第二十八辑。《语言研究集刊》主要刊登汉语语言学,包括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和现代语言学中的语法、词汇、语义、方言、修辞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随笔等,适合从事汉语言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参考阅读。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词义流变与常用词更替研究》

刘曼著,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

本书详细解剖了八组常用词的演变,理清了每一组词主要义位间的流变关系,并考察了不同义位所代表的语义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一个词的不同义位在相应的语义场中地位之间的关系。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基于语义地图的跨语言视角》

叶婧婷著,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

该书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借鉴和利用了大量前人与时贤的调查研究资料与数据,对周边语言与汉语方言各种表示名词性领属结构的构造、标记与作用,做了精细的分析与调查、比较与统计,基本能够做到点与面、定量与定性,以及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调查、分析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类型的语义地图以及多种表格,对不同的名词性领属结构及其领属功能、特征和用法,做了全面深入的描写与分析、整理与展示。

《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研究》

陈子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书中首先分析濒危语言与有声语档的基本概况,阐明濒危语言档案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方向,回顾和总结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濒危语言建档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提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的思路和构想;接着思考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三大工程”的现状与推进,论述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记录和保存,探讨建立濒危语言档案馆的必要性及及实现路径;最后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问题。

《语言能力与社会排斥: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外来工的调查》

伏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语言是一种符号,持有相同的语言是一个群体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标志。语言是一种能力,沟通无障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社会互动的基础。外来工的城市适应离不开语言的互动,语言不同难以融入,同时还会体验到来自生活中不同方面的社会排斥。社会排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关于外来工社会排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与城乡二元体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一方面忽略了社会排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忽略了社会排斥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本书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资料,将“语言能力”作为分析外来工社会排斥的解释变量,揭示了语言在外来工市场排斥、社会排斥和心理排斥等方面的影响机制,为读者呈现了外来工城市融入与社会排斥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语言生活画面。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原书第二版)

[美]劳拉·M.阿亨(Laura M. Ahearn) 著,戴琨译,科学出版社

语言人类学是一项涉及人类语言和社会生活交互作用的跨学科研究,强调语言和其他符号学资源在社会及其文化表征构建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语言人类学和传统语言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会仅限于语言的研究,而是会全面考察语言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依赖作用。由Laura M.Ahearn所撰写的专著《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共分为三部分,十三章,内容颇具启发性,涉及语言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各种热点话题,如语言的社会化、多语现象和全球化、读写实践等。

《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孙毅著,科学出版社

当代隐喻学是横跨语言学、认知科学、哲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的新兴显学,在探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方面成效显著。本书在扼要介绍当代隐喻学萌芽起步阶段的“概念隐喻学说”及其升级、优化的“概念整合理论”新进路的基础上,简明勾勒出体验哲学和文化意蕴的跨语言考究双翼维度,搭建起当代隐喻学的学科框架。

《汉语论元实现的可变性》

杨大然著,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句法-语义接口关系为研究切入点,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汉语论元实现可变性所反映出的词汇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问题。在横向比较句法-语义接口关系研究中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本书优选生成性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框架,同时汲取最简方案框架体系内的一致操作和语段推导思想,并借鉴分布式形态学的构词理念,尝试建立一个基于特征一致操作的融事件结构和句法结构于一体的理论模型,系统凝练出影响和制约动词论元实现可变性的关键性因素,并应用已建立的事件句法模型对汉语七类典型句式的生成机制进行深入解释,揭示了论元实现变化的内在根源,实现了对汉语论元实现可变性的描写充分和解释充分。

《R在语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吴诗玉著,科学出版社

R是天生的数据分析利器,因其在统计建模和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优势,它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熟知和使用,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研究者青睐的重要研究工具。本书在语言学量化研究视域下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内容:①“干净、整洁”的数据框的标准;②基于ggplot2的语言数据可视化;③NHST的原理,即如何在语言研究中实现从样本到总体;④统计推断的多种应用。本书从训练数据框操作能力入手,在介绍这四个方面内容时,首先着力解决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问题,然后提供大量实例,把关键概念付诸具体应用。比如,在介绍数据框操作时,既有语言研究中常用的问卷数据处理,也有大量的反应时行为数据(E-prime)处理,这些数据都是基于笔者真实的语言研究项目。每项研究都会涉及上述四个方面内容,因此形成了一些可供后续使用的经验。

《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发展趋势》

达格玛·迪维亚克 (Dagmar Divjak)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agmar Divjak(达格玛·迪维亚克)是国际著名语言学者、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语言学院认知语言学与语言认知系教授级研究员、国际权威期刊《认知语言学》杂志主编。本书为其系列讲座的文字版,介绍了当代认知语言学前沿理论和创新成果,探讨基于语料库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Vivian Cook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以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问题,如二语习得的顺序、二语习得的交际策略、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认知模式等,引人深思。此外,本书每章后面都有一段小结和点评,可供从事二语习得的研究人员参考。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任务》

Virginia Samuda,Martin Bygate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角度,根据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探讨了任务的本质、任务的理据、任务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任务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

韩照红(Zhaohong Ha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审视了过去几十年来有关成人二语习得中僵化现象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僵化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搜集和评价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实证研究的恰当方法,认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僵化。此外,书中指出要对僵化及一些有关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对僵化的研究也应该是跨学科的,以便综合利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

《分布形态理论研究》

刘馨茜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分布形态学是生成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处理语法结构以及语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书梳理了分布形态理论的起源、主要特征和构成部分,结合实例解释了其基本操作手段,并分析了理论发展新趋势。

《现代汉语常用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语言服务书系·现代汉语研究)

乔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本族人现代汉语语料库及留学生中介语作文语料库,对双库中使用频率居前位的动词进行提取,同时考虑到在现代汉语平面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使用活跃度的不同水平,最终择取“变—改变/变化”“忘—忘记/”“知—知道”“帮—帮助/帮忙”四组词进行个案描写、比较和解释,探讨相同用法中单双音节词的差异,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相同用法中混淆混用的问题,同时考察学习者习得的正确与偏误情况。本书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探讨、深化本体规则的研究,以期在实践中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并能够为教材或外向型汉语学习工具书的编纂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展开所有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习得研究作出研究范式的探索。

《类型学视野下的蒙古语—汉语摹拟词对比研究》

阿茹汗著,民族出版社

本书在类型学视野下对蒙古语和汉语中摹拟声音和摹拟状态的表达方式、属性、表义特点、句法功能、词类地位等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摹拟词是特殊的音义结合体,包括拟声词和拟态词。摹拟词不经过概念化的过程,而直接摹拟和表达声音和状态,属于普遍而又特殊的类,但语言之间又呈现鲜明的个性差异。蒙汉两种语言都属于摹拟词发达的语言,但蒙古语摹拟词受音系结构的制约更加明显和严格,属于“典型语音词”,汉语除了音系结构的制约以外,还受来自摹拟语素自身的语义等方面的多重影响,因而属于“非典型语音词”。两种语言摹拟词的构造类型、表义、语义整合、构词、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都与这种差异有关。事实上,这种差异是阿尔泰语系语言和汉藏语系语言差异的一个缩影。

《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

董粤章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对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进行解释,所讨论的现象包括以“吃食堂”为代表的及物动词加非论元宾语和以“飞上海”为代表的不及物动词加宾语。本书旨在回答这两类现象所带来的句法、语义、从句法到语义的映射和部分能产性四个问题。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采用基于泛域认知过程的词汇构式路向。基于此,本书的结论是汉语宾语的这两种多重论元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概念观照、组块化和丰富记忆存储这三种泛域认知过程所决定的。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