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核灾难曾距他们两步之遥:解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人

一场核灾难曾距他们两步之遥:解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人

约翰·肯尼迪总统时期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马克纳马拉曾说:“一场核灾难曾距我们只有两步之遥。”在古巴导弹危机的紧要关头,特工成为在美苏间穿梭的秘密使者。

美国可能武装入侵古巴

1992年,美国、俄罗斯和古巴学者与政要在哈瓦那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对1962年秋惊心动魄的危机事件进行了回顾和反省。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约翰?肯尼迪总统时期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马克纳马拉首次承认:“一场核灾难曾距我们只有两步之遥。”

是什么使赫鲁晓夫做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政治军事决定,把苏联导弹和核武器运抵古巴,直接瞄准美国的重要目标?这是因为赫鲁晓夫确信,美国雇佣军1961年4月在猪湾的进攻失败之后,美国军队准备亲自动手扼杀新生的古巴革命政权。

据多年执掌苏联外交帅印的葛罗米柯证实,1962年5月29日,赫鲁晓夫亲口对他说:“目前,围绕古巴发生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为了拯救古巴这一独立国家,我们必须在那里部署一定数量的核导弹。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这个国家。去年入侵猪湾的失败不会阻挡华盛顿的步伐。”另据苏联第一任驻古巴大使阿列克谢耶夫的口述,赫鲁晓夫曾经明确表示,他已掌握了美国入侵古巴的“可靠情报”。

1993年3月1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一份原先的秘密报告。该机密文件由美国海军罗伯特?杰尼逊将军于1963年编写,内容与当时的古巴导弹危机有关。杰尼逊在报告中指出:飞机空袭古巴、入侵古巴岛或两者的结合方案等计划已制定完毕,并且部队已接到一级战备命令,时间是在1962年10月8日至12日之间。历史资料表明,美国空军10月14日才侦察拍摄到苏联导弹,10月15日对胶卷冲印并审核,报到肯尼迪总统手里已是10月16日。这一情况说明,美国的军事行动计划的确是早有预谋。

在整个危机期间,肯尼迪总统不断对他的弟弟、时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说:如果苏联觉得被逼得太紧,严重影响到了它的自身安全,美国就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战争。

 

一场核灾难曾距他们两步之遥:解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人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掰手腕,讽刺漫画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每日从特殊渠道通信

据葛罗米柯回忆,莫斯科力图寻求双方立场的共同点,以缓和苏美两国业已激化的矛盾。于是,作为交换意见的主要方式,从1962年10月23日到28日,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开始信函往来,每日都不间断。

美国总统心里十分清楚,苏美两国首脑直接会晤是不可能的,并且这种会晤不仅无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反而可能导致美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使缓和目标功亏一篑。肯尼迪曾多次亲口承认,美苏两国的力量对比旗鼓相当,武力火拼定会落得两败俱伤。所以他的愿望是,采取一切措施缓和紧张气氛,而不是以干涉别国内政来激化两国矛盾。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私下谈妥,将信件交由可靠之人代为转达,从而绕过美国政府和苏联外交部的耳目。进入这一特殊信息传递链条的人不少,有罗伯特?肯尼迪、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几位新闻记者和几名驻外特工。有幸目睹到两个超级大国领导人秘密外交的内幕后,这些书信随后在各国学者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对于那场与加勒比危机有关的秘密外交,苏联驻华盛顿使团工作人员格奥尔吉?博利沙科夫也成了一名亲历者。博利沙科夫曾经在前线打过仗,后又在苏联军事学院进行过深造。因他极其善于与人打交道,在美国政界、新闻界和文学艺术界关系甚广。通过他的这些朋友,他的触角直接通到了美国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那里。

在与博利沙科夫的一次谈话中,罗伯特?肯尼迪坦率地对他说出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对立的原因之一:“我哥哥认为,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主要是由于缺乏理解,错误地揣测了对方的意图和行动。”罗伯特?肯尼迪接下来总结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总统扩展了信息渠道网络,以便向莫斯科传递他的“新疆界”政策信息。肯尼迪总统还要求他的每一位助理都要在华盛顿拥有自己的“俄国朋友”。

 

一场核灾难曾距他们两步之遥:解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人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握手

当通过博利沙科夫与克里姆林宫的联系建立起来后,不论是五角大楼还是中央情报局,都对这一信息通道鞭长莫及了。无论是对于美国总统,还是对于苏联领导人,这条渠道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政治军事价值。

赫鲁晓夫的口信

博利沙科夫在多年之后透露,在1962年9月,他从华盛顿回国休假。在莫斯科一下飞机,他就立即转机前往格鲁吉亚,去见正在那里度假的赫鲁晓夫。博利沙科夫十分清楚地记得,他是如何与苏联一号人物会面的。

赫鲁晓夫当时身着一件乌克兰绣花衬衫,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在随和的家庭气氛中接见了博利沙科夫。赫鲁晓夫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在莫斯科密切注视着你与罗伯特?肯尼迪的接触,以及通过他与美国总统的沟通。”谈话时米高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也在场。两位领导人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美国是否会与古巴展开军事较量?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情报官和政治观察员,博利沙科夫掌握着大量的情报信息,即使没有莫斯科的指示他也十分清楚,国家首脑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兴趣,哪些国际问题需要格外留意。因此,在回答最高领导人的问话时,他显得胸有成竹。

经过详谈以后,赫鲁晓夫向博利沙科夫交了底,说克里姆林宫有意向约翰?肯尼迪总统传递信息。赫鲁晓夫当时嘱咐他说:“我们在莫斯科应该知道一切。”但赫鲁晓夫在谈话中避而不谈苏联导弹,更不提那些核弹头。

过了几天,博利沙科夫就结束“休假”,返回了美国。他一回到华盛顿,罗伯特?肯尼迪马上就接见了他。在向美国方面转达苏联的意图时,博利沙科夫强调指出:苏联领导人认为,最近以来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主要根源在于美国对古巴的敌对行动。对于事态向如此危险的方向发展,莫斯科感到极为失望。对于肯尼迪总统欲与苏联展开对话的尝试,克里姆林宫正在加以考虑。

“我们再度重申,苏联向古巴运送武器仅为防御性质,而不是为了入侵美洲大陆某国,包括美国在内。”博利沙科夫逐字逐句地转述了赫鲁晓夫的话后,又转达了苏联领导人的口头承诺:克里姆林宫很理解肯尼迪总统目前的处境,在1962年11月美国国会竞选之前,苏联不会单方采取针对美国的任何行动。博利沙科夫最后说,莫斯科希望结束竞选之后,两国首脑能着手新一轮积极的谈判。

 

一场核灾难曾距他们两步之遥:解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人

美国人以漫画的形式嘲讽了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失败

情报传递的三套车

接到博利沙科夫捎来的赫鲁晓夫的口信之后,罗伯特?肯尼迪毫不延迟地把情况通报给了他的哥哥。在得到美国的反馈以后,通过苏联驻哈瓦那大使,苏美双方的意见都通报给了古巴领导层。各方为打破危机僵局的努力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调解危局的核心人物就是罗伯特?肯尼迪、多勃雷宁和博利沙科夫。1994年,谢尔盖?赫鲁晓夫出版了一本关于父亲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书中就提及了这个由一名美国人和两名俄罗斯人组成的“三套车”的特殊作用。

因为莫斯科坚决否认已把苏联导弹运抵美国海岸附近,故而向古巴调动核导弹的真相连苏联外交人员也不清楚,因而使博利沙科夫在华盛顿执行特殊使命的处境极端复杂。当美国拍摄到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发射阵地,并将照片向全世界公布时,博利沙科夫等苏联外交官感到极为难堪。

令博利沙科夫深感痛心的是,罗伯特?肯尼迪和美国总统身边的其他人都真诚希望化解危机,与苏联实现关系正常化,所以担心他们会指责苏联外交官虚伪,并导致联络渠道中断,从而使苏美制止危险冲突的努力化为乌有。而面对尴尬局面,博利沙科夫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并没有做出任何不恰当的举动。

好在苏美两国领导人意识到核大战的危害,都采取了克制态度,并在相互让步的基础上使加勒比危机得到圆满解决。1962年11月20日,约翰?肯尼迪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苏联导弹也在此前从那里撤走,国际紧张局势终于得到缓和。

在这场戏剧性事件结束之后,罗伯特?肯尼迪邀请博利沙科夫到自己家里做客。他看起来很是愉快,但却显得非常疲倦,因为那场危机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对博利沙科夫说:“现在我们应该尽快忘掉这十三天里发生的所有事,应该像总统建议的那样,眼睛不要只盯住过去,应以新的姿态翻开新的一页。双方都应该吸取教训,总结出恰当的结论。总统认为,首先我们不应该互相推诿引发危机的责任,不应把自己当作胜利者,而把对方当作失败者。”

这是美国司法部长与博利沙科夫进行的最后一次会面,从此以后两国首脑通过罗伯特的联系渠道就关闭了。在履行完自己的使命以后,博利沙科夫回到了莫斯科。罗伯特?肯尼迪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俄国人认为,博利沙科夫的身份已经暴露无遗,因而他必须被召回。”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