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特展,在成都赏战国锦袍、西汉乘云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华夏服饰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彰显着深层的精神追求。1月25日,“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断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艺术成就。展品囊括荆州市马山战国墓的?衣、凤鸟花卉纹锦袍,蒙古地区出土的龙形金项饰、镶宝石金冠饰,甘肃的出土的采桑丝帛画像砖等。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古往今来,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展览以“一带一路”“民族融合”“技术与文化交流”等为主题思想,通过“丝路初开与汉锦西传”、“民族服饰的融合发展”、“织造技术与样式革新”等主题,表现丝绸之路上的多源头服饰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延绵不断、欣欣向荣的画卷。

?衣 战国?荆州博物馆

?衣 战国 荆州博物馆


凤鸟花卉纹锦袍(复制品)战国?荆州博物馆

凤鸟花卉纹锦袍(复制品)战国 荆州博物馆

来自荆州市马山战国墓的?衣、凤鸟花卉纹锦袍,将先秦时期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故事娓娓道来;有内蒙古地区出土的龙形金项饰、镶宝石金冠饰,宁夏盐池出土的金方奇等实证了外来文化与中原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甘肃高台县出土的采桑丝帛画像砖,真实描摹了魏晋时期西域当地纺织生产工艺,展现了中原纺织技术在丝路沿线的传播。

龙形金项饰 晋代?内蒙古博物院

龙形金项饰 晋代 内蒙古博物院


龙形金项饰 晋代?内蒙古博物院

龙形金项饰 晋代 内蒙古博物院


镶宝石金冠饰 汉代?内蒙古博物院

镶宝石金冠饰 汉代 内蒙古博物院


狩猎图金“方奇”?十六国时期-隋代?盐池县博物馆

狩猎图金“方奇” 十六国时期-隋代 盐池县博物馆

本次展览涉及23家参展单位,集中了成都地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丝路沿线文博单位,既有省级大馆的经典馆藏,亦整合了多家之前较少进入大众视线的地方中小型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策展人表示,这不仅满足了成博作为策展方,集合更多文物、集中力量呈现好展览的需求,也促了地方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交流,让其馆藏精美文物得到充分展现;同时还可满足观众看新展、看好展的观展需求,可以领略不同地区精美文物的风采,实现互利互荣、多方共赢。

采桑图画像砖 魏晋?高台县博物馆

采桑图画像砖 魏晋 高台县博物馆


采帛机丝束图画像砖 魏晋?高台县博物馆

采帛机丝束图画像砖 魏晋 高台县博物馆


剪布图画像砖 魏晋?高台县博物馆

剪布图画像砖 魏晋 高台县博物馆


开箱图画像砖 魏晋?高台县博物馆

开箱图画像砖 魏晋 高台县博物馆

丝路初开,泛漾泱泱汉风

嫘祖始蚕、蚕丛教民养蚕、蚕神马头娘……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先民就已经将野生桑蚕驯化为家蚕,随之发明了缫丝、丝织技术,建立起原始丝织业。

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代服饰制度随之建立。

从冠服到发饰,从丝锦到纹纱,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服饰体系逐渐形成,于泱泱汉风中开启了一段美的历程。

西汉年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轻薄而透明,外观有明显方孔的平纹组织,体现着汉代大一统盛世之下中国服饰文化的飞速前进。

印金银火焰纹纱 西汉?湖南省博物馆

印金银火焰纹纱 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以绮为绣地,织纹和绣纹交相辉映,图案中几何纹、动植物纹交替分布,尤显华贵。桃形花纹和云纹,遣策称之“乘云绣”,寓意“凤鸟乘云”。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西汉?湖南省博物馆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西汉?湖南省博物馆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 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

千山共色,尽显服章其美

南北朝时期,以成都为起点的北方丝绸之路河南道十分兴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争奇斗艳,构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旋律。

这一时期,吐谷浑、龟兹、大秦等西域古国,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各民族间的服饰特点交融贯通,形成了恣意洒脱、不事雕琢的独特服饰风尚。

紫缬襦?前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紫缬襦 前秦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前秦紫缬襦,扎染缬点呈方形,均匀平铺,错落有序;袖口宽博,腰身阔落,如此大面料的绞缬衣十分难得,身着其衣,尽带仙气飘逸之感。

绯碧裙?前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绯碧裙 前秦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前秦绯碧裙,裙有碧、绯两色,共六片,采用裙幅之间跳色拼接织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尚爆款”。

同时,在服饰文化大融合、丝绸之路繁荣发展这一阶段,西域已开始在当地生产丝织品,纹样融合中西方文化特色,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

素绢合欢裤?北魏?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素绢合欢裤 北魏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合欢裤即左右两片相连而成。这条由矩形布料拼接的裤子,尽量节制地裁剪布料,体现了中国"惜物"的传统造物观,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功能需要。

狩猎图金“方奇”?十六国时期-隋代?盐池县博物馆

狩猎图金“方奇” 十六国时期-隋代 盐池县博物馆

狩猎图金“方奇”,其纹饰具有明显的域外风格。狩猎武士带有游牧民族的特征,有翼狮子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艺术因素,外框龙纹又是中国传统纹饰的代表,因此这件“方奇”成了丝绸之路上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者”。

大唐新样,始成衣冠王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仙李白的“云想衣裳”,道出了杨贵妃的服饰之雍容华美。这种富丽,与当时的盛世之气密不可分。

大唐盛世,展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服饰承秦汉、魏晋之风,收丝路沿线诸国之美,深刻影响着东亚地区的服饰发展面貌,成就了中华民族“衣冠王国”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彩绘灰陶女俑?唐开元十八年?庆城县博物馆

彩绘灰陶女俑 唐开元十八年 庆城县博物馆

来自开元盛世的彩绘灰陶,女俑头梳发髻,双鬓乌发遮耳。身着曳地长裙,足蹬翘头履,罩黑色大折领外披,双手拢于腰间,形态端庄大方,雍容华贵。

彩绘男俑?唐?庆城县博物馆

彩绘男俑 唐 庆城县博物馆

俑裹黑幞头,身穿黑底白花圆领内衣,外罩浅黑色右衽曳地长袍。腹部束黑色革带,袍左下摆提起掖在革带下,露出月白色里子和四瓣花红绫裤,足踏白色尖头履。陶俑圆脸丰颐,面带微笑,左臂曲握于胸前,右臂外撇,小臂搭粉色宽袖。

宝花纹锦袍?唐?中国丝绸博物馆

宝花纹锦袍 唐 中国丝绸博物馆

从款式上看,该件应属窄袖袍。织物组织为斜纹纬锦。图案是典型的唐代团窠宝花纹,大窠的宝花以八朵正面花瓣为花芯,再以八朵盛开的侧式宝花为第二层,最外层也为八朵花叶兼存的宝花,层层宝花开,十分华丽富贵。

红地瓣窠对马锦衣?唐?中国丝绸博物馆

红地瓣窠对马锦衣 唐 中国丝绸博物馆

短袖长衫,锦为红地,以黄、蓝等色丝线显花,瓣窠之内装饰带有异域风格的对马。

从妆容到服饰,从饰配到穿搭,唐朝服饰文化特色在服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它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流光溢彩、百美尽呈的华章盛世。

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唐?中国丝绸博物馆

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 唐 中国丝绸博物馆


褐地刺绣花卉绫袋??唐?甘肃省博物馆

褐地刺绣花卉绫袋  唐 甘肃省博物馆

回首丝路,从手摇纺车到束综提花机的技术革新,从斜纹纬锦到加金织物的不断尝试,从融合南北文化的裤褶裲裆,到唐代“女着男装”独特风尚的开放兼容……中华服饰一直在演进变革,在兼容并包,在发展出更多元的精神内核。其内涵,在于持续大胆地创新、在于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在于内心深处的气度和自豪。

受本次西安疫情的影响,部分来自陕西的展品不得不暂缓上展。为此,展览特地推出沉浸式历史影像,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观展体验。观众将看到,展厅中央多台投影仪映射画幅交相叠合,映照于前方曲面壁之上,影像再现敦煌精美故事画、彩塑人物服饰形象,新疆楼兰遗址出土的兽头纹锦以及来自尼雅遗址的各色纹绣……浮光掠影间如同只身走进历史,亲身感受泱泱华夏服饰文化的变迁与流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本文图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