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考察记:从李贤、李静训到李白

怛罗斯古战场

吉尔吉斯斯坦原先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一些加盟共和国分离出去,其中就包括中亚五国里的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是内陆国家,四边都不靠海,在《史记》和《汉书》里被称为“鬲昆”、“坚昆”,汉武帝时就与中国有来往。到了唐代,唐军平定西域最强大的对手突厥后,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以及阿姆河两岸的诸城邦国,包括了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所以这个地区和中国不仅有密切联系,在唐代还一度被中国所管辖。

这个地方我去过两次。第一次是我国刚刚改革开放,苏联还没有解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的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进行的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再次重返,吉尔吉斯斯坦已经独立成国,我特别兴奋也特别好奇,现在这个国家又是什么样子了呢?

这次我们是去参加一个关于李白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但特意提前去了几天,目的是专程去造访怛罗斯古战场。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很特别的战争,要去古战场考察,必须翻越海拔3800米的阿拉套山,这本身也是考察的一环。

天山雪域

天山雪域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多山,其中1/3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这些山都属于天山山脉,天山延伸到中国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最高的托木尔峰位于中吉边界,海拔7443米。这些地方常年积雪,还有很多冰川,山地之间有伊塞克湖盆地、楚河谷地等。

盛唐时,这个地方崛起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阿拔斯王朝,中国文献里叫黑衣大食,就是阿拉伯人。这个帝国消灭了著名的伊朗高原波斯王朝,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

黑衣大食崛起后,便与东方大帝国唐朝产生了地区争夺上的矛盾。公元751年七月至八月(唐玄宗天宝十载),两大帝国在怛罗斯开战,这是当时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之间的直接碰撞,战争的结果是唐朝大败,黑衣大食胜利。

当时唐朝的将军是高仙芝。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六七岁就来到唐朝,在军事上很有天分,且善于打山地战,被誉为“山地之王”。

开元年间,吐蕃和突骑施等联盟争夺西域霸权,“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这些小国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朝几任安西节度使数次派兵讨伐,皆因地势险要,行军异常艰苦,无功而返。天宝六载(747)三月,唐玄宗下诏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领唐军前往,一路披荆斩棘,声威大震,很多小国都投降归附了。天宝八载(749)十一月,唐朝再次调发安西兵助战,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进入怛罗斯古战场的公路

进入怛罗斯古战场的公路

可是高仙芝个性高傲又贪功,公元750年,他率军进攻了与唐朝关系友好的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而且是先和约后突袭,纵兵杀掠屠城,引发了中亚一些小国的不满和害怕。逃走的石国王子到各国游说求援,黑衣大食开始联合中亚各小国准备进攻唐朝。

高仙芝率唐朝军队三万多人越过葱岭,深入大食控制区域七百余里,到达怛罗斯城。按照史书的描述,怛罗斯之战双方激战五日,关键时刻,唐朝军队里的葛逻禄人(原来投降的西突厥部队)突然叛变,和大食一同夹击唐朝军队,高仙芝率众杀出一条血路,仅带数千人生还。我们路过的一段狭窄的山谷,也许就是唐朝军队与大食激战的地段。

怛罗斯之战的主战场,被认为是跨越山谷后的平原,这个地方现在根本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也没有发现任何古战场的遗留物。虽然有一条公路,但几乎没有人走,因为这条路连接着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他们原来是一个国家,但现在已经各自独立,所以道路虽没封,却很少使用了。

因为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考古调查,怛罗斯战场的确切位置还未完全确定,但应该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相邻边境的塔拉兹地区。吉尔吉斯斯坦认为在吉方,哈萨克斯坦认为在哈方,但实际上只是一河之隔。

怛罗斯古战场遗址

怛罗斯古战场遗址

一条几步就可跨越的小河,竟然成了自由沟通的鸿沟。分裂与统一,政治概念的对与错,历史上看是一个事件,文学描述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故事,但对百姓来说则是徒然增添的乡愁家愁。原本是邻居亲戚,晚饭后就可以相互来往,如今一条小河或一道铁丝网,便成国境线。人性原本区别不大,主义和利益是造成冲突甚至战争的主要原因。

关于这场战役的原因和参战人数,中国、阿拉伯、突厥的文献都有记载,还被拍成了纪录片(《怛罗斯之战:大唐帝国最失败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重大,它改变了亚洲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大唐帝国失去了控制中亚和丝绸之路的霸主地位,畅通的陆路丝绸之路从此衰落。到8世纪中叶以后,再提丝绸之路,主要就是指新兴的海上丝绸之路了。

碎叶城与李白

离怛罗斯战场不远有碎叶城。

贞观二十二年(648),唐朝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正式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府来统辖,之后时置时罢,名称、地点也时有变动。安西四镇是中国控制西域最西部的军事机构,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碎叶城。

碎叶城之所以有名,除了是设在最西部的军镇,还因为它和唐代大诗人李白联系在一起。名满天下的李白,出生地却是个谜。有人说是四川江油,有人说是陇西成纪(甘肃秦安),甚至有人说是湖北安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有人认为他有胡人血统,是唐朝唐高祖李渊嫡长子、开国太子李建成之后人。《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至西域,神龙初返还,客居陇西。”也就是说李白在8世纪初年才回到甘肃秦安。

碎叶城遗址

碎叶城遗址

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李白就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比如陈寅恪先生《李太白氏族之疑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都考证李白出生在碎叶城。

碎叶城(Suyab),当地称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市西南八公里处。该城为唐将王方翼所修筑,以取代焉耆镇,是中国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但现在一片荒芜。

关于碎叶城的文字记载不多,但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如考古学家们在城内发现唐代钱币,上面有“开元通宝”和“大历通宝”的字样;这里也曾发现过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最早的基督教古迹,即一座7至9世纪间的景教教堂。1982年,在阿克·贝希姆古城发现一块非常重要的汉文石碑残件,是唐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上柱国杜怀宝为祈其亡妣冥福所立,敬造了一佛二菩萨像,并题铭勒记。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学者林俊雄等将碑铭拓片、照片及有关研究成果予以刊布,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强烈关注。碑上有杜怀宝的名字,确凿证明了阿克·贝希姆故城废墟就是碎叶城遗址,学术界对于碎叶城遗址究竟该在何处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

碎叶城,除了李白,还与很多名字联系在一起:裴行俭、王方翼、杜怀宝、杜环、高僧玄奘……

唐朝名将、政治家裴行俭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王方翼修筑了碎叶城。“筑碎叶镇城,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现在的废墟虽未全面发掘,但隐约可见王方翼所筑碎叶城的影子。当时裴行俭选择王方翼筑城,也是知人善任。王方翼原来在甘肃带过兵,曾发动士兵修建城墙,引水环绕城墙,建立烽火台和加强巡逻守卫。史书上提到将军修城的不多,看来王方翼对建造城池军事防御很内行。

杜怀宝做过安西都护,唐占据碎叶城之前,他被调整为庭州刺史。当叛乱平定,王方翼修筑碎叶城完成后,唐高宗一道诏书又将二人职位对调,杜怀宝被派往碎叶任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守使,王方翼调任庭州刺史。杜怀宝远离家乡去往中国最西部边陲的军镇任官,而且还降职了,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境。一佛二菩萨的石碑是他为追思母亲立的,思念亲人的情绪,只好在佛祖这里寻找安慰了。

还有一个人叫杜环,他写过一本书叫《经行记》,原书已失,但部分内容保存在他叔叔杜佑编纂的《通典》卷一九三《边防典》中。在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唐军溃败后,杜环被俘,但这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到阿拉伯世界游历的机会。十多年后,杜环经海路回到广州,后来写下《经行纪》,其中记载说,碎叶城是昔日交河公主所居住的地方,建有大云寺,杜环到碎叶城的时候这座寺仍然存在。

唐时,武则天利用《大云经》作为登基称帝的政治宣传品,颁令在天下各州建立大云寺,存放《大云经》。碎叶城虽然只是军镇城,也要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建立了大云寺。现在考古发现的大云寺基址,与杜环《经行纪》里的记载完全吻合。这说明在武则天时期,唐朝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非常严格。

还有玄奘,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素叶水城就是碎叶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载:“至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既与相见,可汗欢喜,云:‘暂一处行,二三日当还,师且向衙所’。……三日可汗方归,引法师入。……法师去帐三十余步,可汗出帐迎拜,……因留停数日,……又施绯绫发服一袭,绢五十匹,与群臣送十余里。”

除了这些名人,历代王朝的使节、商人、僧侣和军队曾一批又一批地来到这里,在这条古道上沿着天山北麓的峡谷西行到楚河流域和西域各国。

李贤墓与李静训墓

玄奘离开伊塞克湖九十九年之后,李白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他为什么会出生在碎叶城呢?

隋代大业年间,朝廷发生一起大案,权臣李浑被告谋反,李浑、李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被诛,李门中幸存的老幼皆徙岭外,其中有一房流寓到碎叶。学者考证,流寓到碎叶的李氏一房,即为李白的五世祖。

这场大案实际上是一场冤案,隋朝大臣李浑想继承爵位,“谓妻兄太子左卫率宇文述曰‘若得袭封,当以国赋之半,每岁相奉’”。结果“二岁后,不以奉物分述”,宇文述帮了他的忙,他却没有回报,宇文述怀恨在心。后来诬陷李氏要篡位。李氏家族当时十分强大,已经引起皇帝的警惕,因此皇帝借机做成铁案,结果整个家族有官职的被杀,剩下的人全部流放。

有两个考古重要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对应参照。

1957年,陕西西安市发掘了隋代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二十六年后的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发掘了北周天和四年(569)李贤夫妇墓。李贤是李静训的曾祖,亲缘关系密切。从地域上看,一个葬在宁夏固原,一个葬在陕西西安。从朝代上看,一个是北周人,一个是隋代人,这是少见的巧合。

李贤夫妇墓是现在已发现的北周墓里出土文物极为丰富的墓葬,其中有成套的彩绘陶俑。这些北周时期的陶俑,背部扁平,每一类陶俑体形基本一致,外轮廓鲜明,缺乏细部刻画,身体多施白色,服装、甲胄等用红、紫、黑、白色彩绘,是北周代表性的陶俑的特点。李贤夫妇墓里还出土了一个波斯萨珊王朝的玻璃碗,保存得非常完好,凸起磨花玻璃。据我所知,全世界类似的玻璃碗保存这么好的并不是很多,而且都是传世品,这件是在有纪年的墓里出土的。

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墓出土陶马

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墓出土陶马

另外,李贤夫妇墓出土了一个鎏金银胡瓶,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个精品。它的具体产地在哪看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在中亚,瓶上的图案展开是六个人,选材于《荷马史诗》中著名的希腊神话金苹果的故事。

李贤在北魏、西魏、北周三朝为官,世居原州,就是现在的宁夏固原。他在北周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曾担任使持节、河州总管、洮州总管、统领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洮州刺史、瓜州刺史、原州刺史等要职,成为北周政权西陲的权臣。可以说,他是当时当地最高的军事长官和行政长官,负责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商业贸易的安全。所以墓葬规模很大,随葬品也很好。

再看李静训墓。

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李静训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隋代墓葬。这是一个长方形竖井土坑墓,规模很大,长6.05米,宽5.1米。这个墓葬里边出土的东西特别多,可以作为隋代考古的一个标尺。

古代一直讲“葬之于野”,墓葬是不能够放在城里的,但李静训墓就在城中的道观里。另外,按制度,人埋葬都不得以石为棺椁,可是李静训墓却有石椁,棺材是放到椁里边的,这些特殊耐人寻味。

现在发现的唐代、隋代的墓葬中大约有二十多个带石椁的墓,比如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等等。墓葬中发现石椁,全都有特殊的原因,这些人确实与众不同。文献记载,李贤的后代李穆功绩显赫、官位隆高,隋文帝下诏“自今已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丧葬时特别“赐以石椁、前后部羽葆鼓吹、辒辌车”,这就是一种特殊的表彰。可见任何时候都会有制度,但也都会通过特例违反制度,来达到特别的政治目的。

李静训墓石椁

李静训墓石椁

李静训是北周大将军李贤的曾孙女,隋代光禄大夫李敏之女。她自幼深受外祖母周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隋炀帝大业四年(608),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以厚礼葬之,非常奢华。

研究隋代的玉器、瓷器、金银器等等,一定会讲到李静训墓。墓中出土的玉器,玉质非常好,而且带金扣,是最高级的。还有白瓷,是有纪年墓里出土的中国最早的白瓷之一,做工也是最好的。白瓷鸡首壶非常有特色,小扁壶也极为罕见。这个墓里还有二十多件玻璃器,是现今为止出土玻璃器最多的墓。

学术界公认,早期的钠钙玻璃是西方的,铅钡玻璃是中国的。经过检测,李静训墓中的玻璃器既有钠钙玻璃,又有铅钡玻璃。重要的是,有的钠钙玻璃器形是中国的。通过这个墓里面出土的玻璃器,可以知道隋代已经掌握了西方制作玻璃的技术。

李静训墓还发现一件嵌宝石的金项链,是中国发现的最好的一件,这是件外来的物品无疑,但是具体产自哪里不知道,至今我在外国博物馆和已出版书籍中,找不到可以类比的标本,或比它更精美的。

北周、隋代墓葬发现甚多,出土精美的外来文物的墓葬却极少,为什么这些精美的外来品恰好出现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李氏墓葬中?答案应该饶有趣味。

李氏家族太特殊了。李贤能带兵打仗,深得朝廷信任,“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李静训墓出土玻璃杯

李静训墓出土玻璃杯

李贤的弟弟李穆,历任同州刺史、原州刺史、雍州刺史、直州刺史、原州总管、并州总管。另一个弟弟李远,历任长城郡守、高平郡守、原州刺史、河东郡守。

固原地区有胡人聚族而居,当地已发现粟特人后裔的墓群,其中有史射勿墓,志载:“其先出自西国”,“天和元年(566),从平高公于河东作镇”,“建德五年(576),又从申国公击破轵关,大蒙优赏”。平高公即李贤之子李询,申国公是李贤之弟李穆,即粟特人史射勿曾跟随李询、李穆坐镇出征。到了隋代开皇二年(582),史射勿又“从上开府岐章公李轨,出向凉州,与突厥战于城北”。李轨也是李贤之子。

也就是说,李氏以军人世家长期经营河西,与胡人关系密切。他们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无论是战争中缴获,还是直接从胡商或外国使臣手中获得,李氏家族最有机会获得这些东西。

后代李浑被告谋反,李氏家族除了被杀,剩下的都流放到了岭南,有一支到西域去了。联想到他们祖上李贤曾经营西域,及其与胡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难理解其中的缘由。

整个李氏家族一直到隋代大都是军人,其中只有对李敏的描述有点不同,说他“美姿容、善骑射,工歌舞管弦。开皇初,周宣帝后封乐平公主,有女娥英,妙择婚对”。(《旧唐书》)可知李敏并非叱咤沙场的勇士,而是具有帅气外表和歌舞才艺的文艺青年,以其风流才华成为周宣帝的女婿。在能文能武的李氏家族后代中,出现持剑走江湖的诗人李白似乎理所当然。

伊塞克湖和东干村

到吉尔吉斯斯坦,一定会去伊塞克湖,这是该国著名的游览景点,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还有特别的意义。伊塞克湖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图斯池、热海、清池,它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而且常年不封冻,湖面海拔1608米,平均水深278米,最深处达668米,两边雪峰平均高度3700米,周围为天山山脉所围,汇入河流五十余条。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泪忽,龙龟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周千四五百里,东西长,南北狭,望之森然,无待激风而洪波数丈”。

凡是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书,几乎都会描述这个地方,这里的确景色奇异美妙。当年这一地区是成吉思汗儿子的属地。据说,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后人秘密地将成吉思汗遗体和众多的财宝运到湖区,并制作了巨大的石棺,将遗体和财宝装入其中并沉入湖底。参与工程的人都被杀死,藏宝的秘密至今也没有被揭开。

伊塞克湖里确实有古城堡遗迹,考古学家们曾从湖底打捞出一些成吉思汗时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钱币,但能否和成吉思汗联系在一起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

在吉尔吉斯斯坦,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名为“东干人”的村庄。为什么叫“东干人”?有很多说法,其中最容易被理解的是,因为他们来自东部的甘肃。让人完全想不到的是,这些中国人很久以来几乎是与世隔绝地生活,像是晚清的“活化石”。

清朝末年,西部发生过回民叛乱,朝廷派左宗棠去镇压,一部分造反军残部和家眷逃脱了清军的前堵后追,翻越雪山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并形成一个个聚落在那里生活。此后一百多年,他们不仅跟中国大陆之间没有联系,也没太融入到当地和俄罗斯的社会当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及文化传统。他们的节日服装全是清代的,回族饮食中的八大碗也十分地道。这种现象透露出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移民的文化交流中,人们如何落地生花,维系血脉,拒绝或接受不同的文化。

最有趣的是他们保留了陕甘方言,他们把政府机关称作“衙门”,官员称为“大人”,警察是“衙役”,选举总统叫“选皇帝”。对于现代汉语中的“照相机”“电视”等的称呼多从俄语中转借。

今天的东干人

今天的东干人

我曾两次来到东干村,一次是1991年,这次时隔二十多年后,看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干人也开始跟中国大陆做生意,还开发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的东干人,也随时代的大潮开始变化。

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考察,激活了我们对一个战场、几座古城,以及关于玄奘、李白的记忆,还有高仙芝、裴行俭、王方翼、杜怀宝、杜环、李贤、李静训等等,这些联系在一起,再参照文献记载,抚摸文物,尽管有些支离破碎,却共同构建了丝绸之路真实、悲怨、壮美的传奇。

本文选自《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齐东方 著,中华书局,2021年8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