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摘要

美国的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代,始终以海军为战略的核心和第一位。这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英国在争夺北美大陆控制权的斗争中,将其海军思想和海军传统在北美殖民地扎下根。美国革命的领袖如华盛顿在实战中切身感受到海军和制海权的重要性。建国初期,开国元勋如华盛顿、汉密尔顿、亚当斯、杰斐逊 都认识到: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捍卫美国的独立和尊严。但由于海军耗资巨大,在建立一支什么样的海军上存在分歧,从而影响了海军的建设。1812-1814年战争美国又一次尝到了海军落后的苦果。从战后到内战前,“海军第一”的战略思想由厄普舒、罗杰斯、多宾、卡尔洪、杰克逊、克劳宁希尔德等人系统地阐述。同时,美国也建立了世界第三的海军。内战中,海军成了北方总体战略的中坚力量,为北方的胜利起了关键性作用。从内战后至19世纪末,特雷西提出“海军是进攻性”而非“防御性的”。马汉则提出了“海权论”。美西战争的胜利加快了海军建设的步伐。经过罗斯福的推动,美国建立了“大海军”,打破了英国对世界海洋近200年的垄断,为美国确立其世界霸权奠基。今天,美国海军仍是其推行对外政策的核心力量。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三卷本),

主编:陈海宏等

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

正文

在飞机出现以前,尤其是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海洋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通过海洋进行交往和联系,进行贸易。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西欧各大国正是因为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海军,才确立了对世界的控制,将亚非拉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因此,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又被称为“兰色文明”。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重视海军的国家,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形成了“海军第一”的战略思想,海军始终在美国的军事及国家安全战略中占据核心和第一位。本文主要是揭示这一战略思想演变的过程。

美国军政领导人很早就对海军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这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地时期,英国人在创建殖民地时也把海洋意识传入北美。英国是个岛国,具有航海的有利条件。英国人富有航海天赋,早在8世纪末,来自北欧的挪威海盗和丹麦人在入侵不列颠时,就把海洋意识、航海技术、海军传统传入了英国。北欧人凭借海军横行一时,不列颠的7个王国毫无办法。在同北欧人的长期斗争中,不列颠人懂得了海军的重要性。威塞克斯王国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王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在海上打败了丹麦人,不久又在陆地上打败了丹麦人。阿尔弗雷德也被称为“英国的海军之父”。到了伊利莎白女王时代,英国把组建强大的海军和夺取制海权作为战略目标。同时,还把开发殖民地作为夺取制海权的战略部署。1584年,哈克卢特牧师在法国收集了有关北美的资料,回国后向女王呈递了《论向西部拓殖》一文,力陈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众多好处和必要性,其中包括:可以提供海外基地,以便在战争中对抗西班牙。在战时,英国可以从北美袭击西属西印度群岛,使英国战舰得到补给。

1588年英国建立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一举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跃成为欧洲的海上强国。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打败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英国成了世界的海上霸主。18世纪英国同法国在争霸北美的四次战争中,在英国首相皮特制定的军事战略中就把夺取制海权放在第一位。英国海军打败了法国海军,切断了法国本土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阻止了法国向北美增派援军和供应品,而英军却可以利用海军运兵,实行战略机动。同时英国还鼓励殖民地袭击西班牙和法国的船只。英国掌握了制海权,终于在1763年打败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国家法国,夺取了整个北美大陆。殖民地的民兵在随英军参战的过程中,对海军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殖民地的著名将领乔治·华盛顿的哥哥曾参加英军在加勒比的远征,他在给少年华盛顿的信中力劝他参加海军。华盛顿也一度动了心,准备行装,后因母亲坚决反对而未能如愿。但华盛顿已深深热爱上航海事业,深知制海权的重要性。后来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在任何作战中,在任何环境中,一个决定性的海军优势都应当是一个基本原则,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应以其为最后的基础。”

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革命领袖在实战中,切身感受到制海权的重要性。早在1775年,为了打破英军对波士顿的封锁,华盛顿就曾把一些渔船改装成武装船只,对英国帆船成功地进行了袭击。为了反击英国海军的袭扰,罗得岛最先提出要大陆会议建立一支海军。开始,大陆会议对这一建议置之不理,但当英舰屡次袭击南方后,南方各殖民地的代表也同意建立海军。1775年10月13日,大陆会议正式决定建立海军。海军分两种类型:一是由大陆会议直接领导下的海军,由每个殖民地出一名代表组成“海事委员会”进行指挥。大陆海军主要由战舰组成,战争初期有34艘战舰。1775年12月大陆会议批准了建造军舰的计划,决定建造13艘远洋快速战舰,但实际只建成了7艘。二是各州自己的海军,13个州有11个州建立了海军,只有特拉华和新泽西例外。但州海军多是单层甲板的帆船和武装小艇,只有麻萨著塞有远洋战舰。州海军一般负责防守本地的海岸或从事劫掠。同时,大陆会议还成立了海军陆战队。但是大陆海军和英国海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英国海军的战舰是美国的10倍,有近300艘战舰。

华盛顿在进攻加拿大时遭到了惨败。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敌人由于控制了海上,享有运输军队的巨大有利条件,因而能够用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来骚扰我们”,“敌人在舰艇及制海权方面的令人惊异的优势往往使我们防不胜防”。“没有一支起决定作用的海军,就不能取得关键性的战果,而有一支这样的海军就可以赢得辉煌的胜利。如果经常保持海军优势,将迅速结束战争……如果海军早日出现,则整个战役的决定权操在我手。”他后来指出:大陆军只有同法国舰队合作,才能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战争期间,美国海军主要采用私掠船出击袭击英国的供应线 ,很少同英国海军进行正规海战。美国私掠船的活动遍及大西洋和欧洲水域,给英军造成严重损失。富兰克林在出使法国的路上,就曾经俘获了两艘英国商船,并用这两艘船换了大批枪支弹药供国内使用。他还成了美国在海外实际上的海军司令,在1778-1779年间指挥美国私掠船以法国港口为基地,袭击英国的港口和船只,给英国造成严重损失。1779年他还代表美国,与法国海军部共同制定作战计划,要对英国海岸发动两栖攻击,后因故计划流产。因为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美国海军始终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未能取得制海权。美国海军也蒙受了多次失败。1780年查里斯顿失陷后,美国海军基本上被消灭了。 美国陆军只是依靠和法国陆海军联合作战,才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独立战争的惨痛教训使美国开国元勋认识到: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捍卫美国的独立和尊严,才能保卫美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战争刚一结束,华盛顿便于1783年5月提出了《关于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意见》。他在计划中把海军作为和平时期第一支需要建立的军事力量,“ 没有海军,在战争时既不能保卫我们的商业,也不能在这样广阔的海洋上彼此相互支援。”海军一方面可以保卫美国的商业;另一方面,能维护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海军,在战争时既不能保卫我们的商业,也不能在这样广阔的海洋上彼此相互支援。” 1796年,他在国会中呼吁加强海军建设。他根据国际形势陈述其理由:“要使我们在国外的商业贸易受到保护,非有一支海军不可……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有组织的海军以随时准备保证中立不受侵犯和侮辱。”当“再次爆发欧洲战争时,我国的商业将不会再陷于象今天这样毫无保护的状况”。华盛顿开始时从节约角度出发,只要求建立一支用于防守海岸和保卫商业的小型海军,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紧张,他才要求扩大海军规模。

亚力山大·汉密尔顿也把海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阐述了海军的战略地位,认为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强国英国、法国和荷兰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海军,才控制了世界的海上运输并强占了大片殖民地。这些国家已认识到“美国商业特征所表现的冒险精神”是他们强大的商业对手,因此千方百计想“鼓励分裂并且尽可能阻止我们独立的贸易的政策。” 而“美国有建立一支强大海军所必须的一切,而且拥有一切手段。”他指出:美国建立海军的目的是保护美国的安全和对外贸易并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商业民族,或者要保持大西洋这边的安全,我们必须尽快地为有这样一支海军而努力。” “只要我们继续对外贸易,就需要一支海军的保护,因为缺乏海军将使必需品的供应失掉保障……”“我们需要一支足够的海军来保卫我们的海上事业及施加决定性影响。” 他强调说:“对于建立海军这一伟大的全国目标来说,联邦将在各方面作出贡献。”联邦将是自己海军力量的唯一源泉。” 由于发展海军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需要全国上下通力合作。他以英国为例,英国就是靠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的合作,才建立了世界第一的海军。“如果一个全国性政府不把国家的全部财力和物力用来组织海军,那么英国海军的威风决不会被人赞美。假定英格兰拥有自己的海运和舰队,假定苏格兰拥有自己的海运及舰队,假定威尔士拥有自己的海运及舰队,假定爱尔兰拥有自己的海运及舰队,假定不列颠帝国这四个组成部分由四个独立政府统辖,那么不难看出,不用多久它们都会变得比较无足轻重了。” 因此,全国都应为建设海军出力,制造军舰将使用美国南方生产的木材、柏油、沥青、松脂精;南部和中部生产的铁以及从北部征招的海员。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就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

华盛顿之后的总统约翰·亚当斯也十分重视海军。他指出:“一支仅次于民兵的海军力量是美国的天然防御力量。”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海军。他的后任托马斯·杰斐逊原来坚决反对常备军和海军,认为美国的国防只要依靠民兵以及海防工事便足矣。但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美国遇到的挑战使他改变了初衷。18世纪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战争正在激烈进行,英法两国互相采取海上封锁政策,美国船只深受其害,许多美国商船被英法海军掳获,船员被扣作人质。北非海盗也对美国船只进行海盗袭击,勒索巨额赎金,这才使杰斐逊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他已看到商业本身孕育着战争,将来与欧洲某个列强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他指出:在美国人从事航海和捕鱼业时,“他们的财产将在海上,在外国港口遭到侵犯,他们的人身将蒙受侮辱……防止发生此类事件,也必须采取对策。换言之,我们在海上及其他国家进行的贸易所蒙受的损失,必须通过频繁的战争得到赔偿……”。为防止列强对美国发动战争,“我们必须采取惩罚手段。”“基于以上的推论,建立海军实有必要,那是我们能够对付敌人的唯一武器……”。杰斐逊主张发展海军,并不违背其民主思想,因为他认为海军不会对人民的民主自由构成威胁,“只是陆上的军队才会引起他们(人民)的恐惧,”“一支海军力量决不会危及我们的自由,也不会引起流血。”

这一时期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是首任海军部长本杰明·斯托德特,他提出了用技术和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来抵消英国的海军优势、用海军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思想。他主张:美国应建造12艘战列舰来同英法两国海军相抗衡。他认为,虽然12艘战舰是个很小的数字,无法和英法两国的战略舰的数量相比,但这是个威慑力量。在战略上美国还要把分隔美欧的地理距离加上去。这样任何一个国家要想侵略美国,都必须有多一倍以上的大型战舰;此外,还要加上后勤、供应和通讯等一系列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海军力量应该扩大——扩大到这样的程度,即使最强大的国家也希望同我们友好相处,最无条件地尊重我们的中立。”他还辩证地看待发展海军的费用问题,指出虽然建造这些大型战舰耗资巨大,但“这是最明智、最经济和最和平的手段了。”它所保护的美国商业、海运业和国防安全的效益,远远高出这笔费用。如果前几年美国也拥有一支海军,那么这几年就不会受到如此巨大的贸易损失了。这个损失4倍于建造和维护这样一支海军的费用。这些论点一扫前几年普遍流行的“海军就是费钱”的传统观念。人们开始用新的经济观点来看待国防费用问题,即:和平时期为国防支出的费用,会换来避免战争的破坏和消耗这样更高的效益。例如1798年,由于有强大的海军保卫商业贸易,美国船主少缴的保险费达8,655,566元,远远超过造舰的费用。斯托德特的计划虽然因为避免了同法国的战争而未能实现,但是他关于用海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及辩证地看待国防费用的观点,成为日后美国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美国的开国元勋均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战略价值,但是由于建造海军耗资巨大,新生的美国,其国力难以承受。因此,在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这一点上存在分歧,导致海军建设走了弯路。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独立战争中掳获的英国战舰

重建海军是华盛顿执政时期最大的贡献。独立战争刚一结束,小小的美国海军就被拍卖一空。取消海军,主要是因为它耗资过大,远远超过正规陆军的费用,美国当时的经济难以负担。但是由于北非海盗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加上华盛顿的努力,1794年3月27日,美国国会批准建造6艘新式战舰。后来因北非事件得到解决,战舰数减少到3艘。亚当斯执政时,美法关系紧张,华盛顿时的小海军根本不能在公海上保护美国的利益,亚当斯便在扩军备战中把重点放在海军上面。他将每年1100万元中的250万元拨给海军。1797年动工建造长期停工的三艘战舰。1798年4月成立了海军部。同年7月组建了海军陆战队。从此,美国海军脱离了陆军部的管辖,正式独立成为一个单独的军种。到1798年年末,美国海军已有战舰54艘,私掠船200余艘,又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在对法战争中屡挫法国海军。1798年12月,海军部长斯托德特根据他的战略思想,向国会提出一份《海军发展计划》,计划设想:美国建造12艘战列舰来同英法两国的海军相抗衡。斯托德特的计划因为对法战争得以避免而未能实现。杰斐逊上台后,于1801年对海军进行了裁减,战舰经拍卖和腐烂,仅剩下13艘。但是不久,国际局势紧张,杰斐逊又赶紧重建海军。1807年,杰斐逊向国会建议拨款85万元建造188艘小炮艇,每艘艇只有一门炮和不到20个人。实际上一共造了200艘,耗资185万元。这种小炮艇受到人们的嘲笑,被称为“杰斐逊的海军”。但是杰斐逊以1788年的俄土战争为例,说此种炮艇十分有效。杰斐逊之所以要造这些小炮艇,是基于单纯防御\避免战争的思想。他认为“只要有一支能保卫沿岸和港口的海军就行了,不需要建设远洋舰队。”因为远洋海军费用高昂,人民难以负担。此外,这些小炮艇易操纵,可由民兵来操纵,这也符合他反对常备军过多的思想。但是这些炮艇在1812年战争中毫无作战能力。建国初期美国虽然没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海军舰队,但是海军的重要战略价值已经得到军政界的共识。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陈海宏的《世界近代史》精品课程

1812-1814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再一次证明了“海军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战争中,美国陆军接二连三地蒙受失败的羞辱,甚至出现了2000美军在底特律向700名英军缴枪投降的奇耻大辱。只有美国海军创造了辉煌战绩。在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全面出击,战舰和私掠船遍布大西洋,在同英海军作战中经常占上风。仅在头几个月,美国海军便击沉英舰3艘,俘获英舰船500多艘。1813年9月10日迫使英国大湖区舰队投降。但是,英国海军有800艘军舰,其中有230艘超过了美国最大的军舰,占有绝对优势。英国的大批舰艇增援北美,很快就掌握了制海权,接着便取得了主动权。而美国的小炮艇根本无法出战。英海军封锁了美国海岸,使美舰船避于港内。在大西洋上,美舰几乎不见踪影。美国的航运业和渔业几乎瘫痪。英军可以利用海军实行战略机动,在沿海地区选择美军空当随意发动攻击。首都华盛顿一度被攻占,白宫也被英军付之一炬。后来,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牵制、英国内的反战运动以及改组后的美陆军实力增强,这些综合因素抵消了英国的海上优势。最后,美军在陆战中获得胜利,在大湖区打败了英海军,迫使英国与美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美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得到的教训惨痛,尤其是证明了前一阶段的海军政策是失败的。战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了海军巨大的战略价值。由于在战争中,杰斐逊式的小炮艇在战争中根本不起作用,而在夺取制海权的战斗中大型战舰却大显身手。于是仗还没打完,美国海军将领们便纷纷提议建造大型战舰。海军上校斯图尔特在一份计划中明确地阐述了战列舰的价值:“一支由大型战列舰组成的海军中队所产生的后果,二者必居其一——或敌人被迫放弃我们的沿海,或在这一带部署更大的兵力,至少两倍于我军。出于这一点,他们将被迫冒着一切海上危险,承担巨大的额外开支以及运输粮食和水的风险。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们就难以在我们沿海保持这种优势。对我们的巡洋舰及其俘获的船只来说,进进出出的门始终是开着的,同时我们其他级别的船只可以派去追击敌方较小的巡洋舰,袭扰其贸易,上述意见适于将来我们可能与海上列强进行的一切战争……”。

19世纪20年代以后,装甲蒸汽战舰的发展、舰炮革新、空心炮弹的出现……这些都对海军学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海军部长厄普舒认为:新技术会使美国在海上竞争中有可能获得领先地位,美国可以凭借新技术的优势粉碎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因为美国不可能在数量上追上英国及其他欧洲强国的海军,但是凭技术会事半功倍,用一半的军舰便可与一倍于己的外国海军相抗衡。因此,美国应该大力建造装甲战舰,这不但会使美国保持技术优势,而且还会促进国内炼铁工业的发展。

1836年海军委员会主席约翰·罗杰斯提出了一个海军计划。他考虑到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美国在海上运输和渔业方面有9万水手,战时美国很容易就能征集到3万水手到海军服役。所以他认为美国应以此为基础来建造足够的军舰,其中至少要有5艘蒸汽战舰,“准备一支拥有可观数目的蒸汽战舰舰队……需要引起早期严肃的关注”。他还主张派小型舰队到世界各个重要地区廵访,以显示美国海军的实力。同时在美国东海岸保持两支分舰队,一支分舰队执行战备,另一支用来训练海员。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一战日德兰海战时使用的蒸汽战舰

1836年海军委员会主席约翰·罗杰斯提出了一个海军计划。他考虑到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美国在海上运输和渔业方面有9万水手,战时美国很容易就能征集到3万水手到海军服役。所以他认为美国应以此为基础来建造足够的军舰,其中至少要有5艘蒸汽战舰,“准备一支拥有可观数目的蒸汽战舰舰队……需要引起早期严肃的关注”。他还主张派小型舰队到世界各个重要地区廵访,以显示美国海军的实力。同时在美国东海岸保持两支分舰队,一支分舰队执行战备,另一支用来训练海员。

1853-1857年任海军部长的詹姆斯·多宾力图进一步阐述蒸汽战舰和新式大炮的战略意义。他认为:美国在与其他海军强国至少平起平坐的情况下,所推行的海军新技术会勾销英国的海上优势。因为蒸汽动力使美国受益匪浅。由于从欧洲到美洲路途遥远,需消耗大量的煤来供给动力,英国即使在加拿大和加勒比地区拥有加煤基地,也很难重演1813-1815年的海上封锁。而美国用本土的基地加煤,再使用新式榴弹炮,就会使美国确保对本地区海域的控制,进而可以到海外保卫美国的商业利益。他认为美国海军要建立一支由6艘轻型蒸汽巡洋舰组成的“至少控制我们自己的水域和海岸的海军”。而要保卫几千英里的海岸线、日益发展的商业、大湖区、墨西哥湾,则还要增加舰艇。国会接受了他的建议。

在这时期,系统阐述了“海军第一”的思想,把海军放在国防各项事业首位的是陆军部长约翰·卡尔洪。他认为:在战备工作中,“海军……应占第一位,这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防卫方式”。 因为美英两国最薄弱、最容易遭受打击的环节都是海运和商业。如果敌人获得制海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发动攻击,而漫长的海岸线是防不胜防的。只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有效地拒敌于海上。为此,他力促国会加强海军建设。他在任职期间,除了加强海军外,还努力修建海防工事及沿海公路。

此外,杰克逊总统也为海军建设摇旗呐喊。他批驳了关于海军花钱过多的论点。他指出:建立一支海军“作为我们防御的天然手段,将最终证明是最便宜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可以年复一年地增加其力量而不用增加人民的负担。”他认为:美国的海岸线漫长,河流港湾众多,适于发展对外贸易。美国不可能在漫长海岸线的每一点设防,只有利用海洋这个天然屏障,用海军既可御敌于国土之外,还可以进攻敌方领土,是国防的有效手段。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本杰明·威廉斯·克劳宁希尔德(Benjamin Williams Crowninshield)美国前海军部长

这期间的历届总统和军政要员除了确立了“海军第一”的战略思想外,都支持海军建设,把建立远洋舰队作为海军建设的重点。海军建设被放在优先地位,国防开展工作的主要部分都投入到海军。1815年,海军部长克劳宁·希尔德说:“建立常备海军的重要性看来已为全国舆论所赞成……逐步发展海军力量的办法也完全为国家财力所许可。”美国海军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发展时期。

首先,改革了海军的行政机关,1815年成立了“海军专员委员会”,负责日常行政和后勤事务。委员会的成立解脱了海军部长的许多行政负担,还可为他提供业务上的建议。这可使海军部长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海军建设。此外,还建立了军械部、干船坞和舰炮工厂等设施和机构。当时来访的一个英国官员赞叹到:“美国海军的这个机构看来是目前最好的体制。”在海军专员委员会的影响下,国会对海军的兴趣日益浓厚。1816年参议院成立了“海军事务委员会”。1822年众议院也建立了“海军委员会”。这两个机构是国会专门研究海军问题的常设机构。后来,海军专员委员会因为与海军部长的职权没有分清,常常发生扯皮等矛盾,于是,1842年国会撤消了该委员会。与此同时,国会还建立了海军学校。

其次,进行了海军技术的革新。在此期间,海军在技术上有了重大进步,其标志是用蒸汽战舰取代了风帆战舰。1815年以后的6年,国会每年支出100多万美元用于建造9艘巨型战舰。1820年代初,美国已有7艘当时世界的一流战舰。海军分成6个小型分舰队分布于世界的各大洋。但在1820-30年代,因国会过于重视海防工事的修建,军队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西部……海军又一次受到了长达十几年的冷遇,1837年美国海军仅居世界第八位,连一艘蒸汽战舰都没有。美国海军部长伍德伯利不禁忧心忡忡地说:“我们最暴露的部分、我们最大的危险就是在海上。”1830年代末,美国开始将富尔顿1814年发明的蒸汽船用技术用于战舰上。1835年美国恢复了1816年的造舰计划,开始建造蒸汽战舰。同时,美国海军还采用了螺旋浆和装甲等新技术。

第三,采取措施提高海军人员的素质。由于海上生活艰苦,美国人不愿意参加海军,所以当时的水手大都是外国人。为提高海军官兵的素质,美国实行了“新兵训练制”,招募14岁以上的男孩,经训练后到海军服役至21岁,以逐步取代外国水手。1842年第一艘海军训练舰下水,开始训练海军军官。海军还实行“连续服役制”,对超期服役者实行奖励和鼓励。这时期海军的生活待遇也有了很大提高。

这样,到了内战前,美国上下已形成了“海军第一”的战略共识,海军建设也有了长足进展,已拥有18艘蒸汽战舰,建立了能在世界各大洋航行的6个分舰队。美国的海军力量排在英法两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美国军事思想史》,陈海宏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

正当美国海军建设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时,美国内战爆发了。在内战中,传统的军事战略发生了革命,从有限战略变成了总体战略。在这一转变中,海军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了总体战略的中坚力量。在总体战中,北方把海军作为关键性的力量。因为总体战是成败的关键,用海军封锁南方的海岸线,切断南方与外界的联系,可以摧毁南方的经济,使南方窒息而死。

战争伊始,北方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很快便扩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军舰艇总数从1861年9月的82艘扩大到1862年12月的472艘;1863年为588艘,1865年达到700多艘,林肯总统十分重视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同海军建设结合起来。他清醒地认识到蒸汽机給海军带来的变革,指出:“自从蒸汽机被作为动力引入舰船中以来,海军舰船和海战产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在建造军舰中,把装甲舰和蒸汽战舰作为重点。到战争结束时,北方已有蒸汽战舰200多艘。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独立战争中的切萨皮克海战(1781年)

美国南方的海岸线长达3500多海里,其间有189条河流和无数港湾。为了封锁,在战争初期,北方把所有能装上一门炮的各种各样的船只都投入了封锁行动。后来,随着北方舰艇数量的增长,封锁大见成效。1862年南方每8艘船只仅有1艘被北方捕获,到1865年每2艘就有1艘被捕获。 在战争期间,北方共俘获1500多艘南方各类船只。北方海军的封锁已“使南方与外界隔绝,补给渠道被切断,陆海军的力量也削弱了,最后是各种物资来源枯竭。”北方海军还积极配合陆军作战,攻占了南方最后的几个港口,并使南方的海军瘫痪,从而加速了南方的崩溃。总之,在内战中,海军起了关键作用,为北方战胜南方起了决定性作用。

内战后有十几年时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重建工作,使国家财政困难,加上国家集中精力开发西部,所以海军一度受到了忽视,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状况。到了19世纪后期,随着西部土地的开发完毕,美国开始向海外扩张。向海外扩张必须有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但是美国海军这时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于是许多有识之士为重振海军而奔走呼吁。《美国海军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了大量文章,强调海军的战略地位。如参议员马西克称:“世界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无海军之理。”参议员巴特勒主张美国应放弃传统的进行贸易掠夺的海军战略,而采取建立远洋舰队作战的现代海上战略。海军部长本杰明·特雷西重申了“海军第一”的思想,而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马汉则把特雷西的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系统地阐述和发展,提出了“海权论”,把海军理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特雷西抛弃了“海军是用于防御的”传统观念。他主张:海军是进攻性的。在所有的军事力量中,海军占第一位。他反复强调:海洋是决定美国称霸世界的基础,“海洋是国家未来的活动中心”。“海洋是未来霸主的宝座,像太阳必然要升起的那样,我们一定要确确实实地统治海洋。”他认为美国海军的战略目标,在和平时期是防御性的,在战争时则要摧毁敌人的舰队和供应基地,并为美国的商业航线提供保护。他主张:为了完成海军的战略任务,必须建立以装甲战舰为骨干的两洋舰队,即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来保卫美国东西两侧的安全。舰队主力为战列舰。战时,以战列舰来消灭敌人的舰队与海军,然后取得制海权。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建造20艘战列舰,其中12艘在大西洋,8艘在太平洋。还要建造12艘海岸护卫舰及20艘重型护卫舰,将巡洋舰数目增加一倍。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海军又开始了重振雄风的建设。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

阿尔弗雷德·马汉是美国著名的海军理论家和历史学家,1859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在内战中曾参加北方军队。战后任纽波特海军学院院长并讲海军学术。后来担任过海军战略委员会成员、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和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他毕生致力于海军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过著作17部,文章120篇。他的代表作中有被称为“海权三部曲”的《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和《海权与此同时812年战争的关系》以及《海军战略》等书。他非常重视历史研究,从对历史上各个帝国的兴衰的研究中得出了结论:“历史的钥匙……就是制海权。”他将历史和法国军事家约米尼的军事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主要内容有:1.制海权是称霸世界的首要因素,“控制海洋,特别是沿着那些主要路线来控制海洋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因素中的首要因素。”2.海权体系,包括进入世界主要海洋的便利的地理位置,在本国沿海港口建立的海上后勤基地,一支现代化的商船队,一支强大的海军,分布在主航线上的据点,以及广阔的领土、人口、资源和经济实力。3.海军在国力中占第一位。海军是国家政策的工具,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国运昌盛,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国际舞台上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海军还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最终体现。4.海军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场决战中打垮敌方舰队,夺取制海权。“敌人的船只和舰队无论何时都是需要攻击的真正目标。”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击败敌人的主力舰队。为此,或是在总决战中消灭敌人的舰队,或是将其封锁在基地里,或是二者兼用。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建立强大的舰队。5.海军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基础。美国具有称霸世界的有利条件:东西为两洋环抱,拥有众多的港湾、湖泊和河流,有从事航海的充足人材和富有经商才能的民族禀赋以及民主体制。美国要想生存和强大,称霸世界,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能同时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作战的“两洋海军”,来控制海洋。

马汉根据其理论,提出了一个对外扩张的纲领:1.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夺取制海权,美国要建立两洋海军。2.在中美洲地峡开挖沟通两洋的运河,使两洋海军灵活调遣。3.同欧洲列强进行三方面的斗争:首先在加勒比地区建立优势;然后在远东和太平洋以“合作的方式”同各列强争夺霸权;最后是不介入欧洲的争端。4.建立一支强大的商船队作为海军的基础和培养人才的摇篮。5.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建立加煤站和海军基地。马汉对海权论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恢复了海军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他过分强调海军的作用而忽视了陆军实际上是决定战争的根本力量;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帆船时代而没有考虑到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数量上的不平衡,但他创立了完整的海上战略思想体系,从而使美国从陆上战略开始转向海上战略时代,因此他获得了“海上战略的约米尼”的称号。

在特雷西和马汉的推动下,美国开始重视海军建设,着手实行“大海军计划”。1892-1894年,美国已拥有世界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5艘,巡洋舰16艘,实力居世界第三位。美国依靠这支新式海军在美西战争中大显身手,轻而易举地打败了老朽的西班牙舰队,取得了美西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马汉思想的最好证明。海军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位总统都极力加强海军建设,都把军事预算主要用于海军上面。尤其是罗斯福,更是积极鼓吹建立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的海军。他为此聘请了马汉作军事顾问,在军事建设中把海军看作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唯一手段。他认为:现代海军的战略价值和用途不是防御,而是进攻。“能有效地保卫我国沿海反对外国海军可能行动的唯一方法是摧毁那支外国的海军。”他把建立战列舰队夺取制海权作为海军建设的重点。他不惜斥巨资建造战列舰,开始每年造一艘战列舰。1903年每年造3艘。1907年,美国已拥有20艘世界一流的战列舰。他的后任塔夫脱又在4年里造了6艘战列舰。此外,还造了许多各类舰艇。1907年,为了炫耀美国海军的实力,罗斯福下令由16艘新型战列舰组成一支舰队作环球旅行,因舰体为白色,又叫“大白色舰队”。到了一战时,美国海军已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在菲律宾和夏威夷建立了海军基地,为参加世界大战、向世界扩张并夺取世界霸权做了充分准备。

两次大战为美国的海军成为世界第一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一战时,美国已扩建2000余艘舰艇,海军50多万人,具世界第一,在战争中挫败了德国的“潜艇战”,还运送了200万美国远征军和大批军火物资,未损失一人一船。二战中,美国海军更是大显身手。美国海军共拥有各类舰艇5万余艘,仅航空母舰就有近140艘,海军官兵近百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海军在全球战争中为盟军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打败法西斯军队起了关键的作用。二战后,美国海军在美国进行的历次战争和军事干预行动中,在执行核威慑战略中,一支是最重要的力量。在冷战后的美国军事行动和反恐作战中,依然是关键性的军事力量。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海权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著

从殖民地到20世纪初,美国人对海军的认识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仅仅认识到海军和制海权的重要性,到19世纪前半期提出“海军第一”的思想,再到马汉的“海权论”,美国海军思想经过了100多年时间的发展,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完善形成了系统成熟的海军战略思想。与此同时,美国人在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这个具体问题上,也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经过战火的洗礼、战争的检验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美国人才终于认识到: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而只有夺取制海权,才能建立对世界的霸权。美西战争验证了马汉的“海权论”。战争的胜利给美国海军注入了强心剂,加快了建设的步伐。经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努力推动,建立起以战列舰为主力的“大海军”,从而打破了英国对世界海洋将近200年的垄断,为美国走向世界,确立对世界的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终于称雄于海洋,取得了它梦寐以求的世界霸主的地位。冷战结束至今,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美国海军,仍然是美国进行军事行动、军事干预和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

本文原载自《军事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篇幅所限,注释从略。

作者简介

 

“海军第一”到“海权论”:美海军战略思想演变

陈海宏,河南省襄城县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顾问;美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雪城大学、犹他韦伯州立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世界史和美国史的教研工作;专攻美国军事史。现已出版《美国军事思想史》等专著5部、译著10部、主编或参编12部,各种文章70余篇。曾获国家优秀教学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二等奖两次及三等奖一次、山东省优秀教学一等奖,是国家重点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的主讲人和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两次获得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出版资助和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资助。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