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海防形同虚设,海军去哪了?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海防形同虚设,海军去哪了?

甲午战败之后,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中国人萌生了不要海军的想法。北洋水师花了大笔的银子,本来以为能用一支强大的海军巩固海防,实际上,建立海军非但没有巩固成海防,反而招致了战争。不过,这种议论很快就过去了。

甲午战后,海军衙门被撤销。原来反对海军的“清流派”进入了朝廷中枢,他们摇身一变,主导了新的海军建设活动,直隶总督王文韶负责具体执行。军机处和王文韶主持工作期间,基本上是“吃现成饭”,不少舰船都是李鸿章在甲午期间就订货了,只是尚未交付。这些舰船是陆续到位的,所以在开始时,清政府从南洋和福建急调了一些舰船填充北洋海防。

从南洋水师抽调了“开济”、“南琛”、“南瑞”几艘巡洋舰,又从福建船政抽调了“福靖”号鱼雷巡洋舰,一同开赴北洋填防。这些军舰大都是19世纪80年代中叶造成,“开济”等三舰属于旧式巡洋舰,“福靖”参与丰岛海战的“广乙”是同型。总体这些军舰的技术等级并不高,但在当时全中国所有的军舰中,已经是最精锐的军舰了。

1896到1898年间,中国海军购买了一些新的战舰。最著名的是“海字舰”,一共五艘,分别为从英国手里买来的“海天”、“海圻”,从德国购买的“海荣”、“海筹”、“海琛”。这几艘均属于巡洋舰,在当时还算比较先进。其中“海天”和“海圻”排水量4300吨,与日本的吉野号差不多;另外三艘为2950吨级的巡洋舰。这五艘战舰成了大清海军的五大主力。

可惜“海天”号巡洋舰命运不济。1904年4月,在舟山群岛执行运输任务时,遭遇大雾,不幸在舟山群岛附件海域触礁搁浅。“海天”号算是报废了,剩下四条巡洋舰就成为中国的顶梁柱,一直顶到了1937年。

总体上说,由于具体负责海军工作的直隶总督王文韶是个官场滑头,思想保守,自然对海军不感兴趣,只不过他坐在那个位子上负责工作而已,算是个“吃现成饭”的。因此,这个时期的中国海军显得没有章法,海军建设的理念也还停留在甲午战前的“防海”,没什么长进。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海防形同虚设,海军去哪了?

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再一次从大沽口登陆。中国海防形同虚设,中国海军跑到哪里去了?

八国联军入侵时,清政府虽然下令开战,但一部分地方督抚就没有响应,自己搞了一套所谓“东南互保”,海军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主力舰队集中到了山东沿海,远离了风暴中心。也就是说,海军奉行了“不抵抗”主义。从道德层面说,应该是政治不正确。不过,只要了解一下敌我力量对比,就很能理解海军的“不抵抗”主义。毕竟,我们的海军和八国联军相差太悬殊了。并且,当时清政府对各国开战非常不理性,盲目排外,更是错误。海军在失控的局面下,力图自保,我想是一种比较正确的选择。甚至于“海圻”号还在战争期间帮助一艘搁浅的联军军舰脱险。

1900年6月28日,八国联军舰队中的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在山东庙岛附近触礁搁浅。当时,“海圻”号在萨镇冰指挥下停泊在庙岛一带待命。萨镇冰率“海圻”前往援救。“俄勒冈”出险后,美国国会曾致函中国道谢,并向萨镇冰颁授了一枚勋章。“俄勒冈”舰舰长阿尔伯特担心山东也会变成联军和义和团等的战区,曾劝说萨镇冰带“海圻”号南下避祸。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海防形同虚设,海军去哪了?

新政中在海军建设方面有何新意?

新政前的海军计划并无章法。新政之后还是有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海军开始统编。清理全国军舰之后,将海军力量统一编成“外海舰队”和“长江舰队”,这应当算是一种全国统筹布局。

1909年,破天荒地成立了海军部。这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中央各部里出现海军部,海军部就与其他中枢部门成了平级单位,意味着海军大臣的权力得到扩张,就能影响到中央决策。

大清第一任海军大臣是摄政王的弟弟载洵,他自任陆海军大元帅,有意大干一场。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一个重振海军计划: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等。

1910年,载洵出访欧美各国,一路购买军舰。从他购买军舰的思路上看,算是有一些章法。表面上看,载洵这次出访,所购军舰像“天女散花”一般,东买一艘,西买一艘。可是仔细分析,他似乎是在买原型舰。在日本买两艘永丰舰,再仿造两艘。在德国买川江炮舰,回来又仿造出来。

最重要的是跟美国人搞合作。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崛起了。1911年的美国海军当时是和德国争第二。而且美国战列舰先进得多。当时英国和美国各有千秋。德国在技术上完全是一个跟随者。所以,中国学习美国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这个中美海军合作计划,就是美国人给贷款,帮助中国建设海军。当然,贷款必须全部在美国造军舰,中国海军必须要去美国接受培训。这是一个“海军同盟”,如果搞成了,中国就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盟友。很遗憾,中美海军的合作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而烟消云散。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