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文学交流会:因为文学,你一下来到我身边

10月26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多元的书写,共同的兴趣”中葡文学交流会在上海作家书店举行。这是一场线下与线上同时进行的文学交流会。因为疫情的缘故,葡萄牙儿童文学作家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与葡萄牙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诗人若泽·路易斯·佩绍托无法来到书店现场,但他们依然通过“云上交流”的方式,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中国小说家路内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话,与读者们共享文学的美好。

葡萄牙在大西洋的边上,中国在太平洋的边上,相距非常遥远。这让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伟想起了一首上海二十多年前唱的一首歌,歌里有一句:“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我在东边你在西边。有时候感觉很遥远,一下你就来到我身边。”

“这就像今天,我们通过文学和互联网,走到了一起。”王伟说,恰如交流会主题“多元的书写,共同的兴趣”所说,我们是来自不同文化底蕴的人,描写一样的事物时用的是各自熟知的不同的语言,但同时,作为人类,我们又有共通的东西,比如生命、人生、爱、自然、和平等等。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伟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伟


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伊萨瓦

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伊萨瓦

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伊萨瓦也深情表示:“我相信文学有非常多的种类,非常多的语言,我相信今天对话的主题是我们共同的兴趣和方向:我们都希望通过阅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通过阅读去看见新的故事和新的人。因为疫情,我们无法穿越国界,但我们可以通过书写,探讨我们共同的兴趣。”

10月26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多元的书写,共同的兴趣”中葡文学交流会在上海作家书店举行。全文现场供图:活动主办方

10月26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多元的书写,共同的兴趣”中葡文学交流会在上海作家书店举行。全文现场供图:活动主办方

 

经由作品,亲近他们的文学世界

交流会由四位作家的作品朗读开启。伊莎贝尔选择的文本源于她创作的一个绘本故事,它探讨的话题有关“死亡”。“书里没有提及‘死亡’这个词,而是用了‘消失’,通过更委婉的方式,向孩子和其他读者讲述有关‘消失’的种种假设。”

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

伊莎贝尔·米尼奥斯·马丁斯

伊莎贝尔说,她的写作理念是在作品中讲述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问题,“我希望通过作品和读者进行交流,不是简单的展示作品,而是把读者融入到写作中。我的作品不仅面向儿童,也面向不同种族、不同年纪的读者。”

殷健灵

殷健灵

而殷健灵选择的文本是她写于28岁时的《纸人》,这是一篇有关女孩性成长的小说。“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细微的生命体验,但中国人对于性教育一直是讳莫如深的。”她曾以为,这篇小说具有中国特色,不想多年后书被翻译成外语,其他国家的朋友们告诉她这本书很能唤起共鸣,“一个英国朋友说,我虽然在英国长大,但我们都是人。就是这番话让我坚定了自己在创作上的一个追求,那就是永远在意人的心灵与情感。”

若泽·路易斯·佩绍托

若泽·路易斯·佩绍托

若泽出生在葡萄牙阿连特茹地区的一个叫做高维亚斯(Gaveias)的地方,他深爱此地,希望通过小说讲述家乡的景象与故事。他这次选择朗读的文本是自己写于21岁时的《祭父书》。在伤感的文字里,他流露了父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世界。

路内

路内

路内选择朗读的文本则出自他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雾行者》。“这本小说讲的是我的青年时代,大概二十岁左右时的故事。那时候大量农村年轻人带着梦想涌现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我觉得这是中国内部的‘大航海时代’。他们在上海、广州实现了梦想,但不免也有痛苦之处。”

在书写中,他们最关心什么

很巧地,这场交流会上有两个葡萄牙作家,两个中国作家;两个男作家,两个女作家;两个儿童文学作家,两个小说家。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丰富的面貌,不同的气质,却也能从中一见他们对个体,对人心,对时间,对生命存在的共同关注。

路内表示,从他出生到现在几十年,中国的变化以及小人物在这变化中的处境始终是他关注的题材。“我们写作,呈现的不只是优美的文字,还有我们面对的历史的问题,时代的问题,现实的问题,它很复杂。”

“在我的写作历程中,我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题材,我喜欢尝新。一直能真正激发我创作兴趣的,其实是我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刚才路内说到‘小人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普通人、普通孩子在不同时代和际遇下的心灵与情感。”殷健灵说。

就目前来说,若泽最感兴趣两个主题,一个有关事实与现实,他试图阅读大量历史文献、回忆录等资料,通过不同文本之间的交集和佐证,探究背后的真相;另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关于“我是谁”。“我在很多书中会讲到我出生的地方,成长的地方。通过我的写作寻找自我身份,寻找最初的来源,这也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主题。”

伊莎贝尔最感兴趣的则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关于自然,关于人际关系,等等。“我也希望通过写作,唤起大家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敏感。另一方面,我感兴趣的一个主题可能是‘时间’,我相信这个主题也是很大作家同样关心的。”

少儿时代,我们能读什么

回顾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四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少儿时代的阅读以及一份发自内心的表达冲动。

事实上,每个人的阅读几乎都是从少儿时代开始的。近年来,“少儿能读什么”这一话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在伊莎贝尔看来,写作是一种和读者交流的方式,没有必要限制内容,对于一些特定的主题可以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比如谈‘死亡’,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这样具体的方式去讲述抽象的内容。”

殷健灵深以为然。“其实我觉得儿童什么都可以读,有些大人是过分紧张了。儿童文学可以表达任何主题,包括死亡、战争、苦难或者性,而且没有儿童理解不了的主题。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他们拥有着成年人意想不到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当然,儿童文学有一定的表达艺术,所以我很赞同伊莎贝尔说的用具体的故事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她用‘消失’表达‘死亡’,从而让孩子理解生命,但不会受伤。”

“让孩子相信儿童文学作家,是很好的事情。”路内说,作为家长,我们会发现孩子成长得非常快,你觉得今天不应该跟孩子讲的话题,也许到了明年,他/她已经全都知道了,“我们应该相信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他们都是正派的人。因为你不讲,小孩身边的其他人就会讲,若你逃避了(文学)这种方式,别人也可能用狂暴的方式影响你的孩子。”

若泽同样认为刻意避开某些主题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讨论死亡、性这些生命中自然的存在,“很多时候大人也低估了我们的孩子,可能忘记了我们自身作为孩子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其实孩子知道的东西非常多,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

王伟表示,中国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都非常关注葡萄牙的文学。“葡萄牙虽然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但在文学上,在我们看来它是一个大国。葡萄牙作家的一些作品,比如佩索阿的作品、萨拉马戈的作品,在中国都拥有大量的读者。通过今天以及今后这样的交流,我们一定会让更多的葡萄牙作家和作品为中国的读者了解,同时,也让中国的优秀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传播到葡萄牙。”

最后,王伟引用了伊莎贝尔《时间流逝》里的最后一句:“尽管时间一直在走,真心的朋友却一直都在。”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