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至今,如何看待我们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10月22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对该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提到,1980年代我们有一套“走向世界丛书”,那时的世界文学是我们的“一座山”,要我们“从下往上爬”“从这往那走”,但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位置关系中有所发现: 既认识世界,又认识自己。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下文简称“中心”)集中国作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译林出版社三方力量,旨在推动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参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对话;开展基于世界文学视野的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促进海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译介和引进以及中国原创文学的推广和传播;参与新时代大学新文科建设和文学教育。
据悉,中心主任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担任,副主任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处长岳雯和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担任。中心设秘书处,秘书长由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担任,秘书处成员有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朱婧和张博实。中心还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李敬泽、丁帆、朱晓进、陈众议、毕飞宇、邱华栋、何向阳和佘江涛为学术顾问。
10月22日,“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成立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缪建东,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为中心揭牌。全文供图:活动主办方
李敬泽
全新的世界意识
“我想,我们现在是以一种平视的目光,以一种‘我们就在世界中’的自信面对世界文学,而且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正积极参与着世界文学的建构。”李敬泽说,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最大市场,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要思考的是,在建构世界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仅仅是拿着买版权的钱参与建构?是否站在中国本位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对世界如此投入与参与的基础上来建立我们对世界文学的话语与想象?”
与此同时,李敬泽强调我们同样会在建构世界文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文学。“在新的视野下,我相信我们不仅会开辟新的学术空间、话语空间,我们也会有力地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新时代的中国文学获得新的自我意识,开辟新的创造空间。”
“这四十余年来,改革开放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世界’观。”中心主任何平说,从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再到2012年十八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中国当代文学逐渐确立起全新的世界意识。与此同时,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志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的世界地位不断提升。因此,如何重新想象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将自己编入世界文学体系?那些来自世界的“回音”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作用于中国文学自身?是组织文学生产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需要回应的问题,也是中国原创文学出版选择怎样的作家作品向世界介绍和推广的问题。
据悉,中心将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关注与扶持力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也对当下青年作家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城市书写对青年作家而言或许意味着巨大的可能。事实上,很多青年已缺乏乡村生活的经验,他们没有办法复制莫言、毕飞宇书写故乡的成功,他们还要发掘其他更多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或许就在日益变化的城市中,提取科幻和魔幻的想象类元素的朝向未来的写作。”
邱华栋
如何在世界文坛让人眼前一亮
在主题分享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丁帆强调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差序”格局:“一方面,我们不缺乏大量外国文学文本的输入,我们的作家甚至来不及消化这么多的外国作品;另一方面,欧美读者对中国作家的作品了解甚少,尤其是欧美专业作家对我们了解的程度,远不如我们了解他们的程度。这种不平等的‘差序’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坛让人眼前一亮,抓住更广大的读者?”
在他看来,只有更多、更密集的作家作品占领国际文学舞台,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出去”。也基于此,他认为中心的成立是弥补“差序”的战略方针:在创作层面,中心可采用选题研讨的方式,对输出作者、作品题材展开充分的学术研讨,让作家、批评家、文学史家共同参与建构学术体系,并对原创作品提出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他特别强调除了关注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也要留意已成名的中老年作家手上是否还有佳作。接着,出版社需要建立最好的翻译团队,作协需要做好桥梁般的推广工作,以此让中国文学进入更广大国际文学爱好者的视野。
丁帆
“当我们思考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时候,过去我们思考的是‘拿来’,现在我们思考的最多的是‘推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说,我们要让自己的目光投入到不同语种世界,要关注不同地方的价值导向与审美需求,要研究不同国度的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接受心理,“所以我们也要做到主动性,主动地推出、系统地推出、有选择地推出、同时有对应性地推出,如此让更多中国文学走出去。”
朱晓进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认为,中国文学要成为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一定要和其他文化、艺术“结盟”,“文学要走向世界,一方面是自己要强,要有原创性、思想力,另一方面是要和其他的文化结盟。就像音乐,中国现在的音乐很受欢迎,我们开始演绎《红楼梦》了,但如果仅仅从音乐谈音乐,很难出去,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大胆地探索。每个作家主动让自己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文学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佘江涛
一个民族最古老的文本,依然具有无限辐射的世界性
“当他和我们毫无隔阂/我们却与他相距无垠。”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以诗人韩东的一句诗,阐释她对世界文学的看法。在她看来,世界文学不只是东、西方文学的总和,注定还有一些别的什么没有落在纸上,还没有被我们肯定、认识,但它们确实改变了我们,比如想象、虚构,比如写作所依存的无垠世界和我们的有限认知。
“世界本身已是一位巨大的原创者,面对这样一个巨人,我们的文学原创在哪里?只能是描摹和速写吗?”何向阳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无边无际、充满奇迹的世界,对于已将这一世界落在纸上几千年的文学,作为此时此刻的书写者,我们准备好了吗?文学当然向作家要求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你的世界观的边界。”
何向阳
在来参加活动之前,邱华栋一口气看完了《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五卷。这套书由知名文学教授沼野充义编著,他历时6年,先后邀请了23位来自日本、中国、美国、保加利亚、乌克兰、捷克等国的当代知名作家、学者进行了16场对谈,并将这些对谈内容修改提炼成给东京大学学生授课的世界文学讲义。“日本和我们一样,长期以来他们也出两种书,一种叫日本文学全集,一本叫世界文学全集,没有把日本文学放在世界文学里,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主题,这套书其实有着很好的阐发与启示。”
邱华栋提到一次和《世界文学》主编在一起开会,一个作家还问主编《世界文学》里怎么没登中国作家的作品,“对于这个事,我们很多作家还没想明白,中国文学就在世界文学中,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有时我觉得,作家可以做一个参照比较,比如外国朋友问我莫言,我就说相当于你们的福克纳,外国朋友问我毕飞宇,我就说相当于你们加缪、 勒克莱齐奥的合体。这样他们马上就懂了。”
毕飞宇
从写作者的立场出发,毕飞宇并不纠缠于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概念。在他看来,一个民族最生动的作品、最准确的作品、最原创的作品、最具有概括性的作品,就是世界文学。
“我可以举例证明,一个民族最古老的文本具有无限辐射的世界性。”他很喜欢《诗经》里的一首《郑风·溱洧》。诗很简单,写河水奔涌清澈,女孩跟小伙子说,我们去看看呗?小伙子说去过了,姑娘说再去。去了以后果真挺好,他们互赠芍药,高高兴兴。
“这是一首标准的发生在溱河与洧河边上的诗。那么,它发生在太湖边行不行?它发生在多瑙河边行不行?它发生在尼罗河边行不行?它发生在密西西比河行不行?都行,为什么?大自然的美是普遍的,少年与少女的相爱是普遍的,表面上这是古老的郑国的生活场景,但只要把语言一换,它又是最地道的人类行为与情感。换句话说,它只能是世界文学,它不是世界文学它是什么?”
也因此,毕飞宇认为,作家不用做世界文学的梦,“我们就是中国人,我们用汉语写作,但是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作品提要求:生动、准确、原创、具有概括性,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就是世界文学的一员。”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