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巴金故居策划、巴金故居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薪传”——鲁迅与巴金图片展在徐汇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开幕。全文由活动主办方供图
2021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5周年。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巴金逝世16周年,展示鲁迅和巴金间的友谊和精神传承,10月18日,由巴金故居策划、巴金故居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薪传”——鲁迅与巴金图片展在徐汇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开幕。
此次展览分上、中、下三个篇章,分别追溯了巴金与鲁迅的交往故事、展示了巴金珍藏的与鲁迅相关的书刊与物件、呈现了巴金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的实际行动。
“巴金先生也是我们理解鲁迅先生的一个重要桥梁。”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两位中国文坛巨人,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匠的精神风范,感受到他们的温暖情谊至今还在温暖着我们,他们的精神光泽至今还在照耀着我们。“我觉得‘薪传’两个字很好地涵盖了我们今天面对鲁迅,面对巴金需要展开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继承他们两位的精神?”
主题海报
此次展览分上、中、下三个篇章,取名“那个人比别人更认真”“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他”“追随鲁迅的道路”。三个篇章分别追溯了巴金与鲁迅的交往故事、展示了巴金珍藏的与鲁迅相关的书刊与物件、呈现了巴金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的实际行动。因鲁迅被称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本次展览特选用了许多著名版画家的木刻版画作品,如版画家刘岘所作鲁迅小说《阿Q正传》插图、《野草》著者像——鲁迅,木刻家曹白所作《鲁迅的花边文学》,书画艺术家陈光宗的木刻作品《鲁迅造像》,画家古元所作木刻鲁迅像,版画家赵延年所作木刻像《陆行鸟》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
“薪传”——鲁迅与巴金图片展
“鲁迅、巴金,他们对很多人而言是在书本上的名字,但因为我有幸生活在上海,所以他们同时也是我年少记忆里生动的存在。我从小参观鲁迅故居、鲁迅公园,后来慢慢地熟读了巴金先生的作品,也知道了巴金故居,巴金先生和上海作协的渊源,现在想来依然有一种奇妙和不可思议的感觉。”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向黎感慨,“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给我们每一个人文工作者的精神馈赠,是我们很重要的精神源泉。”
在她看来,鲁迅和巴金有三个相似之处:绝不庸俗,绝不浮泛,也绝不虚假。“这三点听着容易,其实不是。考虑到他们两位大师所经历的时代背景,真是各种波澜起伏和波折。我想这三点对我们这一代的写作者是很重要的启示,也是我们永远的标杆,是我们写作入门的第一课,也是我们终身的修行。”
鲁迅与巴金互相支持、互相信任。
日本学者增田涉曾问过鲁迅,为什么要和自己“倾向很不同的青年作家一道搞工作”,这里的青年作家,指的就是巴金。当时鲁迅用信任的口气说:“那个人比别人更认真。”
在以“那个人比别人更认真”为名的上篇里,通过巴金藏鲁迅作品、鲁迅手迹、巴金文章等展品,展览带领读者回望了巴金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少年时在成都读到《狂人日记》开始,巴金便是鲁迅的忠实读者。他在一篇文章里写:“一九二六年八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北河沿一家同兴公寓。……在北京我只有两三个偶尔来闲谈的朋友,半个月中间始终陪伴我的就是一本《呐喊》。我早就读过了它,我在成都就读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过的《狂人日记》和别的几篇小说。我并不是一次就读懂了它们。我是慢慢地学会了爱好它们的。这一次我更有机会来熟读它们。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的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以后的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我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
参与文学工作后,巴金与鲁迅有了直接的接触,编书、组稿、同席交谈,进而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在巴金受到他人质疑时,鲁迅坚定地站在巴金这一边,比如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展览也展出了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手抄稿、刊出件和剪贴稿。
巴金亦对鲁迅有着极高的评价,始终是鲁迅的维护者。在巴金看来,鲁迅是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战士,他是跟随着时代而推动着时代的伟大的战士中的一个,“对于自己以外的一切都不大关心的人,才可以摆出一副笑面孔讲宽容和礼让。一个爱正义恨罪恶的人是不能够宽容的。因为他的爱和恨都是真实的,并不是随时都可以照大廉价出卖的货物。残酷无情地暴露了我们这社会的黑暗面,而且对之加以最猛烈的打击,在这之外鲁迅先生还给我们指示了向光明的道路。这是爱的工作。在他的文章里面永远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
与鲁迅有关的一片纸,巴金也倍加珍惜,此为他珍藏的纪念邮票。
中篇名为“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他”,该篇章主要展示巴金珍藏的与鲁迅相关的书刊与物件,其中有鲁迅的部分作品、译作、鲁迅全集、鲁迅手稿全集、鲁迅编印的图书,甚至鲁迅纪念活动的信封和鲁迅头像的邮票。巴金把接触到的与鲁迅有关的一切,包括一张纸片,都珍而重之地保存起来。鲁迅去世时,巴金这样说:“他活着的时候我找不到一个机会来表示我对他的感激。现在我只有把我的感激埋在我的心里,永远埋在我的心里。”
与鲁迅有关的一片纸,巴金也倍加珍惜,此为他珍藏的信封。
据悉,巴金晚年长期住院,在他带到医院的书中有一册袖珍本的《鲁迅诗稿》,家人说他在病床上经常翻看和背诵,以此来锻炼记忆力。巴金的藏书数以万计,他单单挑了这一本。
《鲁迅诗稿》
下篇“追随鲁迅的道路”则讲述了巴金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的实际行动。《纪念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十年祭》《忆鲁迅先生》《秋夜》《我认识的鲁迅先生》……纪念回忆鲁迅的文章,巴金写了一篇又一篇,“对我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每每站在鲁迅雕像面前,或参观先生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巴金都能回想起与先生相处的点滴,时刻反思和鞭挞自己。
到了晚年,巴金更是举起了“讲真话”的大旗,直接继承和发扬了鲁迅真实地看取人生的精神。学者钱理群认为,巴金一生始终坚守鲁迅开创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巴金理所当然地成了鲁迅的精神传人之一,他是继鲁迅之后最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
开幕式后,上海文史馆馆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巴金研究会副会长陈子善作题为《鲁迅与巴金的交往——以〈夜记〉为例》的讲座,回忆一册由巴金提议、鲁迅初编、许广平编定而由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夜记》的诞生始末。由巴金故居制作的《夜记》复刻本将在展览现场发布,该书除收入巴金先生主编的“文学丛刊”外,七十年来未再复刻,此次复刻本推出,是对两位前辈的文学友情的纪念,也希望借此形式具体呈现和承传新文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