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间:鲁迅传》中文版首次出版

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9月25日,日本学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明暗之间:鲁迅传》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引进出版。这是丸尾常喜的著作《魯迅:花のため腐草となる》首次被译成中文完整出版。

《明暗之间:鲁迅传》书封

《明暗之间:鲁迅传》书封

丸尾常喜(1937—2008)是日本战后第二代鲁迅研究者,也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开辟出了与竹内好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研究,因此有了竹内好“竹内鲁迅”、丸山升“丸山鲁迅”之后的“丸尾鲁迅”。

《明暗之间:鲁迅传》分为九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展开论述。它写到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两地书》等作品诞生背后的秘密,也写到了鲁迅面对原生家庭的束缚、留学生活的寂寞、职业生涯的苦闷、朋友离世与兄弟反目的痛苦、包办婚姻与真切爱情的纠结时的内心世界。

“总体来说,《明暗之间:鲁迅传》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鲁迅评传,但其中也融合了诸多鲁迅研究者的成果,因此不失学术的严谨与深度。我感觉,对于此前一直以研究式写作为主的丸尾教授来说,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书写体验。”该书译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陈青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这次翻译工作中,有以下两件事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尽管本书是通俗读物,但与包括“丸尾鲁迅”在内的战后日本鲁迅研究是相互衔结的,因此也值得研究者一读;第二,或许因最初面向的是日本读者的缘故,本书在还原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语境方面着墨颇多,丸尾常喜善于从小处着手,辅以多种资料铺引论述,巧妙还原了鲁迅所处年代的时代语境与他的个人心境。

《明暗之间:鲁迅传》内页

《明暗之间:鲁迅传》内页

这本传记的立足点

鲁迅写过一句话:“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回想鲁迅的一生,丸尾常喜脑海中浮现的便是这句话。他在序言中写:“这短短的一句中包含了一种生存方式。我想要阐述的,也正是这句话呈现的生存方式的具体内涵。换言之,在思考鲁迅的人生时有几个可以被料想到的视角,而我试图思考的立足点是:作为一个将过渡性中间物视为自身命运并加以承担的人,他是如何在仅此一回的生命中活下去的。”

丸尾常喜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鲁迅的及门弟子增田涉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历任北海道大学助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与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等。著作有《“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鲁迅〈野草〉研究》等,译著有《鲁迅全集(第2卷)》《彷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

陈青庆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明暗之间:鲁迅传》的写作缘起是丸尾常喜应日本集英社的邀请,为该社“中国的人与思想”系列丛书撰写其中一本。这套丛书的主旨是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引领读者探索他们的生活与思想轨迹。因此,《明暗之间:鲁迅传》的写作重心也是通过对鲁迅人生与文学世界的追索,展现鲁迅思想中“历史中间物”意识的确立过程。“这也正如丸尾教授在本书序章中所言,他思考鲁迅的立足点在于 ‘作为一个将过渡性中间物视为自身命运并加以承担的人,他(鲁迅)是如何在仅此一回的生命中活下去的’。”

与此同时,陈青庆分析,由于“通俗读物”的风格定位,《明暗之间:鲁迅传》在内容选择、行文结构和遣辞用句上都较为简洁,但有时对于一些事件的介绍可能稍显简略,“估计这是丸尾教授为了降低阅读难度而采用的一种写作策略。”

有治学方法的“通俗读物”

陈青庆介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介丸尾常喜的鲁迅研究成果,此前已经出版过他的两本研究论著。这次《明暗之间:鲁迅传》中译本出版尚属首次。书的日文名为《魯迅:花のために腐草となる》,过去也有学者在文章中引用、翻译过书中的部分语句,并将书名直译为《鲁迅:为鲜花而甘作腐草》。

在他看来,尽管《明暗之间:鲁迅传》被丸尾常喜称为“通俗读物”,但字里行间仍可以窥见丸尾常喜作为一名研究者的治学方法和严谨态度。

“譬如,丸尾常喜的研究往往非常注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的还原。本书的开篇并不直接介绍鲁迅的家族或晚清的历史,而是首先考察‘绍兴’之名的由来,引经据典地梳理中国历史上出身绍兴的才俊义士,勾画出绍兴自古以来革命家辈出的历史传统,为读者理解鲁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等同样出生于绍兴的历史人物骨子里的革命性格,提供了一个时代性的切入点。不仅如此,书中有多处关于中国‘鬼’文化的叙述——时而出现在少年鲁迅爱看的社戏之中,化作‘无常’和‘女吊’模样;时而出现在鲁迅决心‘走异路,逃异地’后就读的江南水师学堂里,成为人们口中讳莫如深的‘吊死鬼’和‘淹死鬼’;时而出现在鲁迅的婚姻之中,化作鲁迅与朱安婚姻背后的无形推手。这些论述有助于读者思索历史现象背后的文化底蕴,理解传统文化在鲁迅思想成长与人生抉择中的影响。”

陈青庆还强调,丸尾常喜擅长在研究中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推进论述,所以书中不仅借助了大量鲁迅的文学作品、往来书信、日记、族谱等材料,将鲁迅的文学世界与其人生经历互相勾连,而且常常引用鲁迅同时代的人物评论、报刊报道等文献,借此推演鲁迅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

一个伟大“普通人”的心灵肖像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陈青庆认为,如果要纪念鲁迅,最合适的方式莫过于直接阅读他的作品。

“但是,今天的读者想要读懂鲁迅体裁多样的作品可能并非一件易事。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多义性、他身处年代的历史语境、作品中半文半白的语言,以及他喜欢大量引用他人话语的杂文写作方式,这些都可能成为读者阅读鲁迅时遇到的难题。所以,想真正理解鲁迅的作品,还是有必要借助一些辅助性的书籍资料。由阅读鲁迅的传记入手,或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他说,除此之外,在鲁迅阅读中或许还存在着另一重“难关”,那就是鲁迅在大众读者心中的形象存在“固化”的倾向,仿佛鲁迅“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与世俗沾边。在一些人眼中,永不屈服的“民族斗士”似乎已成为鲁迅唯一的形像了。此外,教育中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也让一些学生对鲁迅既敬又“畏”。这都在无形中造成了大众与鲁迅的距离感。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只有读者去直接阅读鲁迅的作品,切身体会鲁迅的表达,形成自己的鲁迅认识。这也是我在此次翻译工作中的一个小小期盼。”陈青庆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也表示,我们在进行鲁迅研究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神话鲁迅”的包袱,而外国学者没有这样的包袱。鲁迅是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去看他的,丸尾常喜的这本传记《明暗之间——鲁迅传》,提供了你我中间的鲁迅这个伟大“普通人”的心灵肖像。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