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头颅今何在?

笛卡尔头颅今何在?

笛卡尔 资料图片

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曾表达他的“天赋观念”,宣布:“我思故我在”。他提出“有序怀疑法”,但坚称绝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精神实质”,凸显一些法国人思想执拗的秉性,在“文明冲突”中往往失之偏颇。

在法国生活,能够体会到这里不少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笛卡尔印记”。同他们交谈,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不时会陷入“聋子对话”。其实,笛卡尔当年在自己国家里过得并不那么自在,天主教会对他的“唯理论”谈不上宽容,反而使他去国,定居在异乡荷兰。笛卡尔接受伽利略1633年遭天主教宗教裁判所定罪的教训,暂时放弃发表其著作《论世界》。躲过风头后,他于1637年出版了更为重要的《方法谈》,在欧洲引起震动。接着,他又印行《形而上学的沉思》和献给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的《哲学原理》,宣扬理性至上,与天主教推崇信仰的经院学究们决裂,影响波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

1649年底,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仰慕笛卡尔学识渊博,特邀请他到斯德哥尔摩讲学。现存凡尔赛宫一幅由杜梅尼尔绘制的油画,生动绘出了女王克里斯蒂娜待笛卡尔为上宾,跟他探讨哲学原理的情景。这位女王美貌睿智,自登基后广招欧洲诗哲贤才到她的宫廷。好莱坞瑞典籍影后嘉宝在银幕上曾将她的心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克里斯蒂娜求知心切,子夜时分还常会召见笛卡尔前去侍奉,令这位法国哲学家不堪其扰,更不甘当君主的文化附庸,不时怀念昔日在祖国跟数学家帕斯卡切磋学术的岁月。不料,笛卡尔翌年2月11日客死异邦斯德哥尔摩,享年54岁。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克里斯蒂娜女王逊位十余载后,要求瑞典王室将笛卡尔的遗体返还法国。经过整整八个月周折,笛卡尔的遗骸被运回巴黎。由于天主教会出面阻挠,哲学家的葬礼无法正常举行,延宕时日,最后只得悄悄将他埋进了圣热纳维沃修道院。 

笛卡尔头颅今何在?

笛卡尔与瑞典女王 资料图片

1793年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国民公会尊崇杰出的思想家勒内·笛卡尔,决定将他移入先贤祠,可惜最终未能实现,没能让他跟伏尔泰一样得到应有的牌位。1819年,笛卡尔的遗骸迁进巴黎圣日耳曼草地教堂。这之前,他已经尸骨不全,有所散失。迁葬圣日耳曼教堂之日,当局突然发现,遗骸中没有笛卡尔的颅骨,惊骇万分,百思不得其解。

众所周知,头颅本是一个思想家最主要的象征,据人类博物馆研究员菲利普·麦纳西耶分析,早在笛卡尔的遗骸埋进圣热纳维沃修道院时,他的颅骨可能就已被盗。不知是谁人将他像法王亨利四世那样“斩首”,又是出于何种动机。是因为珍视大思想家的头脑,还是对死者恨之入骨,一切都无从查证。菲利普·麦纳西耶后来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笛卡尔的颅骨被盗后失落民间,数度转手,先后有十余人在其上镌刻了自己的姓名,最后由一个赌场经营者收藏在家中。1821年,瑞典化学家雅各布·贝赫兹留斯将之从赌场老板那里买下,转送给著名的法国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保存。乔治·居维叶是古生物学的创始者,跟影响达尔文的同时代博物学家拉马克齐名,著有《骨骼化石研究》等书。由他收留笛卡尔的颅骨,逝者可以说是得到了安全的归宿。如今,笛卡尔的颅骨收藏在巴黎人类博物馆,为该馆七万四千件展品中一件“镇馆之宝”。巴黎人类博物馆位于启蒙城夏乐宫,经六年修缮,重又向公众开放。

只是,笛卡尔颅骨的谜团未消。夏乐宫内珍藏的这一笛卡尔遗骸是否为赝品,大思想家的头颅会不会至今流落他方,亦未可知。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笛卡尔头脑的思维方式已为大多数法国人承继。他的《方法谈》,全称《谈妥善引导理性,在科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在十七世纪由雷吉斯和马勒勃朗什两位哲学家分别阐释其原则体系和自由思想的意志力,得以更广泛传播,在西欧深入人心。

《方法谈》共分六个部分,是作者自身智慧的经验。笛卡尔继蒙田之后批判经院教育,确立了自己的哲学原则体系。他的思维方式依据事实、分析、概括和枚举等四项基本规则,从中得出一种在怀疑时期必要的暂时性先期伦理。他特别强调思维中的分析归纳因素,认为这充分体现对理性的正确引导可以探求出科学真理。为了指导其《方法谈》的具体实施,笛卡尔于1637年又推出《折光学》、《大气现象》和《几何学》三部“思维指南”,说明他所提“方法”是一种“智慧研究”,能够助人达到“上善”的境界。这也是他谈的方法吸引人之处。黑格尔指出,笛卡尔的“方法论”开启了主体和机械与几何唯物哲理的先河。恩格斯也强调:“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此外,他主张的思维方式还在相当程度上启发了十八世纪法国音乐家让-菲利普·拉摩的旋律创作。

当然,受卢梭和伏尔泰自由思想熏陶的法国人也不都拘泥于笛卡尔重理性的思维模式,遂有了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思潮泛起。更明显的是,世态的变化日益暴露出推崇“理性”的启蒙哲学和推动西方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孔德实证主义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况且,笛卡尔召唤人类主宰自然界,已被证明有悖于宇宙规律。至于他的极端分析思维方式,弊病在于会导致一些人患精神分裂症。这种现象在法国,特别是青少年中屡见不鲜,着实令家长担忧。一些西方的觉悟者因此将目光投向东方,尤其是中国古典传统意识形态,认同《易经》和《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的宇宙自然逻辑。

说起来,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与笛卡尔的同胞迥异,表现在对同类事物的不同反映上。我们中国人习惯于一种从全局观出发的“综合思维”,或曰“意象考量”,即“象思维”,被西方人称为“一元论”,或曰“直觉脉冲中断”的“意合”,但法国人却倾向于笛卡尔拘于形式的内存二元论“典型分析”模式,重视有条不紊,对感觉的偏见持“有序怀疑”态度。历史的进程表明,与中国先贤老子和孔子的有机组织思想相较,欧洲的笛卡尔思维方式显得过于机械和片面。

在当今中西跨文化对话里,法国犹太-基督教与中国儒释道两种异向文明采纳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观念与笛卡尔的分析往往产生碰撞,乃至冲突。为了各民族和谐相处,真正需要的是,充分考虑现实,承认差异,换位思考,避免陷入相互交流的阻碍和彼此不理解的困厄。(文/沈大力)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