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建议每个学生都懂点科技史

今天介绍科技的书籍已经很多了,各种历史书也不少,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写这本《给孩子的科技史》呢?促使我下决心动笔写这本书的原因有这样4个:

第一,了解科技的历史很重要,而市面上又缺乏一本给大众阅读的科技史图书。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一个信息,即人类历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

虽然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所记述的历史可谓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但是,如果对比一下从公元前后一直到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类的生活水平,你就会发现,其间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根据英国历史学家安格斯的研究,西方的人均GDP不过是从600美元增加到了800美元左右,东方的情况更糟糕。不论出了多少伟人,不管今天历史学家如何分析王朝和世界的兴衰背后的政治和军事原因,其结果就是人类的生活没有多大改善。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科学理性时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一切就改变了,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为什么科技在历史上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如此重要?因为科技是几乎唯一能够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理论。今天没有人敢说自己的诗写得比李白、杜甫或者莎士比亚好,没有音乐家敢说自己超过了贝多芬或者莫扎特,但是今天的物理学家却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他们的研究超过了牛顿和爱因斯坦,这就是叠加式进步带来的结果。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一直保持着经济高速增长,这和全民重视科技、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直接相关。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今天大部分科技类图书是供专家学者阅读的参考书。而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科技读物,比如霍金的书,一般只涵盖一个专题的内容。霍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作为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教授”,他在物理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但遗憾的是,他的书只涵盖一部分物理学的内容。大部分善于写通俗读物的科学家的书也是如此。于是,在读者朋友的建议和鼓励下,我便勉为其难地接受了通过一本小书介绍科技发展全貌的重任。

第二,近年来,全世界出现了一种科技虚无主义和反智的倾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娱乐至死的思潮,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美国一些科学家嘲笑总统特朗普缺乏科技知识,甚至反智,但是恰恰是这位没有科技知识的总统知道科技的作用,并且致力于改进中小学的STEM教育[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4门学科。——编者注],同时在移民的配额上向大学中学习STEM的外国学生倾斜。反倒是反对特朗普的人试图在美国中小学中减少STEM的教育,以便让那些不能努力学好相应课程的学生觉得有些面子。以拥有硅谷而自豪的加州居然有议员提出取消高中部分数学课程,以便照顾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多人问我今后的20年是美国有希望还是中国有希望,其实答案很明显,但前提是,中国不能学习美国那些冠以公平名义的不理性的做法,不能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因此,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崇尚科技的精神是有必要的。

今天的中国,全民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依然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在全国提倡“双创”时,照理应该是通过技术革命提升工业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但是绝大部分的创业都和科技无关。更有很多人以没有科技含量而能融资上亿为荣,很多机构还在为这种公司背书。至于出现保健品泛滥这样的怪现象,其实反映了全民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素养还亟待提高。

第三,长期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告诉我,科学的思维训练对人的帮助非常大。在科学上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不做任何主观的假设,而是要根据事实,通过逻辑得到结论。这样的结论是摒弃了偏见的结论,是可信的、可重复的和有意义的结论。在工作中,我们强调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这是大家能够合作的基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这种尊重客观事实的做事方式。

第四,了解科技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这个必要性就不多说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任何一项发明发现,都需要放到一个大的历史时期、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看出它的意义,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历史方法。当我们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发明创造串联起来,并且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时,就能看出几千年来科技发展有两条非常清晰的脉络,就是能量和信息。它们不仅可以将整个人类科技史贯穿起来,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下和未来科技的动态。

1597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喊出“知识就是力量”,它成了随之而来的欧洲理性运动的宣言。这句话至今依然振聋发聩,也是对人类文明史最好的诠释。

人类的文明与科技还在不断地发展,同时新的发现也在迭代人们的认知,加上本人学识有限,书中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读者指正。

本文为吴军新作《给孩子的科技史》的后记,原题为“人类历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

《给孩子的科技史》,吴军/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8月版

《给孩子的科技史》,吴军/著,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8月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