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英]路易莎·普雷斯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05月
图源于网络
下面我们要讨论的这部电影仍然以地外生命为主题。它不仅极具观赏性,还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存在——它就是《阿凡达》(2009)。故事的背景设定在 2154 年,那时候的人类已经有能力抵达其他星球。和太阳一样,半人马座α 星 A 发出黄白色的光芒,照亮了围绕着它旋转的巨型气体行星——波里菲密斯和它的第五颗卫星。这颗卫星被称作潘多拉星,它的表面气候温暖湿润,地面长满了参天大树。巨大的生物漫步在丛林中,而天空中则盘旋着类似翼手龙的生物。通体蓝色的纳美人是潘多拉星球上的高级智慧生物。除此以外,他们的体形、样貌几乎和人类一样。他们在这里和自然和谐相处,与人类展开了一场战争。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物理专业出身,他运用科学知识为我们打造了这个世界。潘多拉和波里菲密斯所在的半人马座 α 星系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并且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整个半人马座α星系是一个三星系统,有3颗恒星互相绕转。它的中心是一对和太阳类似的双星。其中半人马座α星A约比太阳大20%,半人马座α星B则比太阳要小15%。第3个成员半人马座α星C是一颗红矮星,大小约为太阳的20%。它也叫作比邻星,围绕着双星旋转。半人马座α星A和B的化学成分和太阳相似,它们的行星或卫星上也应该含有和地球成分类似的“原始有机汤”。虽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但能上头条的消息则是2012年一颗类地行星的发现。这颗行星围绕着半人马座α星B旋转,距离我们仅4.3光年,这在天文学上是一个触手可及的距离。尽管现在看来,这条消息可能不太靠谱。这就意味着卡梅隆的想法可能是对的。也许不久的将来,潘多拉星将不再是科幻题材中的概念。
潘多拉这样的星球被确认为卫星是科学界近年来的一大进展。科学家们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块头较小、遍布岩石,处在一个合适的区间,温度适宜,水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地表。但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很难被定位,科学家们在合适区间内发现得更多的是像土星这样较大的气态巨行星。显然,这类巨行星不适宜居住,但是如果它们有卫星,生命可能会存在。在太阳系中,所有的气态巨行星的周围都环绕着冰冷坚硬的卫星。以此类推,在那并不遥远的地外星系很有可能存在着与地球体积类似的卫星,围绕着气态巨行星旋转。不过生命要想存在于这类卫星上,还需要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来自气态巨行星的致命辐射。以木星为例,如果你在木卫一上待一天,遭受的辐射足以让你死 4000 回。因此,詹姆斯·卡梅隆对潘多拉星球进行了科学的设定。在超导岩石的作用下,潘多拉星球的周围形成了一层磁场保护层,挡掉了致命辐射,使生命得以繁衍。为了强调保护层的存在,电影中出现了绚烂的极光特写。当太阳风冲击地球磁场时,在南北极也能看到类似的极光。
类似《阿凡达》这样的电影冲击了我们现有的认知,让我们不禁思考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潘多拉星上富含一种虚构的稀有矿藏Unobtainium(科幻小说中常用来指代不可能存在的物质)。除此之外,还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和蓝色海洋。植物能够在潘多拉星球上茂密生长,就意味着潘多拉星球离“太阳”不远,可以得到足够的光和热。潘多拉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氙气组成,密度比地球大20%。由于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对地球人来说是有剧毒的。人类必须戴着氧气面罩才能生存,这点在电影中也有展现。潘多拉星球上的树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和地球上的类似,不过却长得非常高大,这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重力较小(约为地球的20%)。
同样受重力影响的还有前文提到过的纳美人,他们的体形也十分魁梧。和人类相比,他们视力超群,擅长打猎,有着猫一样尖尖的耳朵和灵敏的鼻子,利用身后的尾巴帮助自己保持平衡。他们的皮肤中含有色素,呈蓝色,能在黑暗处发出美丽的荧光。他们的血液呈红色,其中的铁基化合物可以运输氧气,有点儿类似于人类的血红蛋白。除此之外,他们的体形、样貌几乎和人类一样。影片对外星生物和环境的刻画似乎过于细致,不过这也使其内容更为充实和可信。卡梅隆和他的团队依据生物、物理和化学规律打造出了影片中的世界。他们通过观察其他行星和卫星,绘制出潘多拉星球的风貌;同时,他们依据地球上的生物和物种进化规律对潘多拉星球的生物进行了合理改编。外星生命和环境可能存在的形式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尽管大多数科幻小说并不是完全按照人类的模样去塑造外星人的形象,但两者之间还是透露着几分诡异的相似。书中的外星人也有脑袋、躯干和四肢,并且左右对称。他们直立行走,双眼直视前方。在某种程度上,机器人也是根据我们的形象来设计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创作灵感通常来源于自己的所见所感,而且小说中也已经假定了外星生命更加复杂智能,如果再把外星人描写成一团不会叫也不会动的浆液,想必读者也无法接受。不过外星人既然被称为地外生命,也就意味着他们和地球没有半点儿关系。更何况地球上有90%以上的生物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外星人长得像我们呢?
……
作品简介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英]路易莎·普雷斯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05月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孕育了生命的星球。但是宇宙之大,其中至少有1000亿个星球都有宜居的潜质。难道地球真的就是生命的摇篮吗?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以地球为模版,在宇宙中搜寻地外的生命。作者从大众所熟悉的童话、科幻、文艺作品入手,将地外生命探索领域的基本的条件、概念和知识体系娓娓道来。全书风格轻松活泼,在各种关于地外生命的科普读物中独具一格。
路易莎?普雷斯顿(Louisa Preston),伦敦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和行星地质学家、英国航天局极光计划研究员。她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禁区,尽管那里的环境艰苦,依然可以萌发生命,这对研究地外生命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研究之余,她也乐于与大众分享。BBC拍摄的仰望夜空系列纪录片中就有她的身影,她还曾在2013年TED大会上就火星生命搜寻发表了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