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要努力回到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去

徐芳 :您敢于突破创作藩篱,去追求大文化的创新精神。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您的笔下显得情理交融、哲思绵远、诗意丰沛,文字品质向中国传统经典审美趣味回归,亦古亦今,具中华文化气象。有趣味或者不难,而有禅意——却让人感受一种如坐春风的阅读享受。这种看似冲淡的表达,说是返朴归真也好,说是回归自然也好,既有静谧的传统乡村生活,但又与城市曲径相通,这就是吸引您或者说您的写作魔力所在吗?

王祥夫:古典画论上所说的”一石四面,一树多枝”这八个字,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或者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视点不要太单一,要多面点。如果说作家和常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作家的阅历和经历,一定要比平常人丰富,而且综合修养,也要努力比一般人好些。

相对而言,小说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散文的基础却是文化。新时期以来,我们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关注比较多;也倾心于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借鉴。而往往忽略了向我们的传统学习,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学有太多的好东西,我以为我个人比较得力于此,但还远远不够。您说得十分对,我的努力方向——就是返我们的朴,归我们的真。实际上,就是要努力回到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去。

开句玩笑话,我是吃过了几年西餐,回过头来,却还是觉着我们的中餐好。

等我知道了为什么,那种对比对我是重重一击

徐芳: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随原始农业而出现,人类社会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即成为文化源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您常常逗留于城乡结合部“呼愁”,这是您的“乡愁”策源地吗?还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对比,正是您结构故事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王祥夫:说到这一点,身陷其中的感受,与旁观的感受肯定不同。我认为城乡生活的深度对比,对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作的火花一定是在这里。比如,我在某篇文章里写过,当年我还小,不谙世事,看到乡下人拿上鸡蛋到城里来换粮食,我曾经天真地问我父亲,乡下人为什么不爱吃鸡蛋?却被我父亲怒斥。

那时候我太小,等我知道了为什么,那种对比对我是重重一击,我认为,身陷其中的苦,与旁观而知其苦大不一样,后者多了些对比后的思考。正因为如此,许多作家旁观而知其苦,而又为之心动,才创作出许多传世之作。我现在写农村小说少了,因为我现在远离了乡村。

作家、艺术家不会“融”不行,会"融"才能达到“圆融境界”

徐芳:您的文字,既有向“思想”要深度的思想美文,也有向“生活”要热点的生活随感。更有向“文化”要广度,而加强了文学性,甚至向文化性加强了倾斜——凭此构造大文化、大视野、大气息的大作。或者说,把寻找中华文化基因与品尝生活之美,能够“融”起来,那才是文艺家的真正挑战?

王祥夫:决定一个作家和艺术家,究竟能走多远或爬多高,是要靠他的综合能力,或者也可以说要靠他的综合修养。古人所说:“圆融境”,即指此,这个话题说起来太复杂,视野之大小,气息洪大或微弱,与一个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家庭、阅历、经历等,一切都分不开。

总之,作家要多经历一些,好的坏的,都要经历。对作家而言,无论好的经历,还是坏的经历,到后来都是财富!要涉猎多一些,美术,音乐,天文地理,五花八门,就像吃东西,吃的太单调,就会营养不良!确实要学会“融”,作家、艺术家不会“融”不行,会融才能达到“圆融境界”,文章才会滋润好看,才会丰饶而不见其底。

在我的心目中,“文人”不仅仅指会写文章,会弄文字……

徐芳:您是著名小说家,还是一个著名的书画家,“每天若不写字作画写文章,就像没吃饭一样”;据说您每年还要抽出不少时间,把古典名著重读一遍,这是兴致趣味或者习惯?有人戏谑:如今的写作,有文章而无“文人”——您觉得“文人”的理想生活与创作样态,究竟该是咋样的?

王祥夫:其实我所要做的事很有限,也就是画画与写作。画画从九岁开始,第一个老师就是朱可梅,教我工笔,我现在每天还能画一只工笔草虫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第二个老师是吴啸石老先生,他教我山水,这么多年画下来,几乎没一天停止过,写字画画已经是我的生活一部分。

我认为当代作家,在传统文化修养上,可能远不如现代文学时期。许多作家离“文人”,这两个字相去甚远,可能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修养不够。这里或有时代转换与发展的关系,生活形态与文化形态变化的关系,造就了这样一批,或那样一批的作家。这不能责怪谁,但也实实在在与具体的每个个体有关系。

我个人给自己规定的是,努力多读些,努力多吃些——文学之内与之外的东西!

说到古典名著,起码《金瓶梅》和《红楼梦》我每年要争取再读一遍。《红楼梦》不说,《金瓶梅》我每年不但读,还要评点。我计划,或也许,在许多年后会有“珊瑚堂评点《金瓶梅》”,这样一个版本出版。

在我的心目中,“文人”不仅仅指会写文章,会弄文字;古人认为“文人”,最起码琴棋书画要俱通。现今,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当代作家未免有些迂腐。但“文人”首先要是个读书人,多读书,明事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你未必要去做某一行的专门家,但要涉猎一下,最好什么都知道一些,修养全面一点。

即如汪曾祺先生,既写字,也画画儿,年轻时还是梅派青衣票友,喜欢美食,还出入厨房。他的爱好真是广泛,这成就了他的“文人”气象。我们现在太缺少这种作家,我喜欢的“文人”,是要闲情逸致多一些,对大事要有担当,而经营算计要少一些,接人待物要有趣些,人无趣不可交。当然,“文人”若无趣,也就不是“文人”了。

王祥夫:要努力回到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去

图为王祥夫

【嘉宾介绍】王祥夫,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书画家。文学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作家奖"、"赵树理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上海文学奖","滇池文学奖",并屡登"中国小说排行榜"。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美术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奖","2015年亚洲美术双年奖"。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