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筹拍这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同时,也套拍2D 版)之初,作为导演,我依然碰上了以虚拟表演为主的京剧艺术和以写实表现为主的电影艺术之间如何协调这一“绕不过去的话题”。显然,时至今日,一味的“虚”呈现在大银幕上,会难倒并非戏迷的许多电影观众,外国观众更会“摸不着头脑”;一味的“实”,则与京剧表演的“魂”不符,会损害京剧的核心——想象和韵味。出路在哪里?我在第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中看到了曙光,继续以此为例,突破京剧电影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纠结,打开一条通往新的可能性之路。我的宗旨是:京剧为本,电影为用,该虚必虚,该实才实,虚实与共,视听再造。

历史是发人深省的,有时,又十分巧合。我在研究剧本时发现,这部历经80多年、被周信芳先生及麒派艺术精心打磨的京剧作品,与《史记》中的“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等对萧何、韩信、刘邦三人纠葛的历史叙述颇为一致。令人赞叹的是,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萧何月下追韩信》对这段中国历史的传奇往事进行了深入挖掘,既充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生质感,也远远地抛开了“套路”,刻画出了三个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果说,自己之前导演、拍摄完成的《霸王别姬》是令人扼腕的悲剧,那么,这部《萧何月下追韩信》则是一波三折的喜剧。而从时间轴看,后者在前,前者在后,实乃书页两面,互为关联。它使中国2000多年前秦汉交替之际的历史得到了一种阶段性梳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兵强马壮的项羽最终兵败刘邦、自刎乌江的历史根源得到了某种揭示。至此,这两部影片自然而然地完成了那段历史的有效衔接,演绎出了一个历史的、耐人寻味的因果版图。同时,前后两部3D全景声电影有如此这般紧密的史实互相关联,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鲜见的。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陈少云饰演萧何,在镜头前将麒派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撩开茫茫历史尘埃,剧中人物的个性化分析也是电影导演要做的必修课。毫无疑问,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中,著名的上海京剧院麒派老生陈少云先生扮演的萧何是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中心人物。电影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从刚健苍劲、抑扬顿挫的唱腔、念白和洒脱自如、绝招连连的身段表演中,真实地刻画出萧何可亲、可敬、可贵的人物形象以及他对人才倾心、紧迫的渴求。为此,镜头重点刻画了伯乐拜跪相迎、三次保荐、月下追赶、饥渴不顾、再跪相邀、辞官相逼等看似有点失去理性的举动,在充分铺垫的前提下,影片让这一切不仅可以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地表达出了一个真正的伯乐,在贤才被弃、贤才出走的危急时刻,必然表现出的一种家国为重、人才为重的豁达、真诚性情。当萧何在明月清辉的崇山峻岭之间唱出那段经典的“三生有幸”时,已是人之所至、情之所至、心之所至:是萧何不辞辛劳、戴月追赶后,委屈、欣慰、期待、盼归等多种情感的集中爆发。为此,镜头重点表现了麒派表演的典型元素,如耸肩、抖袖、踢袍、吹髯口、吊毛(即向前腾空翻后背部着地)等,而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限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生中,陈少云先生扮演的正直且带有幽默感的萧何这个形象牢牢地立在了观众面前,也让观众饱享了麒派艺术的神韵绝活。

《萧何月下追韩信》 无疑是传统京剧中的一部骨子老戏,但研究中还发现,它有着更容易被今天的观众所接受的诸多要素,如:故事的关联、节奏的明快、对白的幽默、身段的功力和唱腔的独到等。在人物设置、情节展开上,甚少时空隔膜和认知差异,似乎有些接近话剧或故事片,是一部兼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另外,整个剧中没有反面角色,但主人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小缺陷,这一点,韩信表现得尤为鲜明。在“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发生之前,韩信曾有过乞食漂母、胯下之辱的经历,而后“仕楚三年,官止执戟”,怀才不遇,直到幸遇萧何。韩信耻辱的过去和悲惨的结局都不能掩盖其在“萧何月下追韩信”时所彰显的孤傲和理想主义色彩:月下忧思时的苦闷令人爱怜,面见萧何时的从容令人倾倒,怀藏角书而不献的自信令人敬佩,有意出走褒中出人意料,而一路上数次徘徊,几次回望,祈盼被唤回的眼神又令人唏嘘,英雄又何尝不想被人赏识,韩信“口是心非”的举动竟让人有些心酸。浓厚的儒家情结,强烈的功名渴望,偏偏遭遇了怀才不遇的现实,这正印证了韩信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明珠久埋尘土中,怀才不遇梦成空”。然而,当崇山峻岭之中马蹄声碎,一声“韩将军,慢走”划破长空,韩信所有的顾虑都打消了。电影镜头准确地刻画出韩信脸上那近乎孩子般的笑容,尽管他还要“装腔作势”推辞一番,但是,随萧何回朝已是定局,这番推辞,恰是韩信真性情的体现。整个人物,在擅长老生、又武功底子过硬的青年演员傅希如的塑造下,颇有光彩。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导演滕俊杰在给陈少云(左)和饰演韩信的青年演员傅希如(右)说“影”

节奏每随心理转,意境常幻月与影

对于电影,我清醒地认识到:“节奏是艺术作品的‘寿命’”,某种意义上讲,处于黑咕隆咚影院里的电影尤甚。这里讲的节奏,绝不是一味的快慢概念,而是导演把握故事进程的合理性与接受方——电影观众对故事进程合理性感受的一种暗合程度,是视觉、听觉和心理节奏恰到好处的大银幕呈现。《萧何月下追韩信》作为故事性很强的影片,节奏的把握主要体现在剧情处理和随着这种处理的“蒙太奇”运用上。例如,在萧何三次面见刘邦时,一方面,情势一次比一次紧张,战事僵持,萧何欲举荐韩信的心情越来越急迫,可是另一方面,刘邦对韩信的不屑与不信任反而越来越深。萧何与刘邦的每一次会面,都成了一场君臣之间的心理战,都是一次唇枪舌剑的较量。刘邦因萧何是汉鼎之臣而一再容忍萧何的保荐,萧何也在不逾越君臣之大忌的前提下尽力保荐韩信,同时,也在试探刘邦的心理底线。此时的电影,一改舞台上从头至尾一个全景的呈现,通过快速的、适时而准确的镜头对切,或采用快速的前后景变焦方式,使之情绪连贯、一气呵成,清晰表现出了萧何的心急如焚、刘邦的固执己见,从而使观众心理上对故事发展的走向充满悬念,剧情表现的危机感也进一步得到凸显。

除了节奏,我还倾心“意境”。众所周知,《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部少见的全男角色的剧目,但这并不妨碍我对意境的追求。我的意境顿悟首先来自于片名中的“月下”两字,它已经营造出了一种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的意境。在影片中,故事的起点在月色下,那时在楚营的韩信苦闷而不安;故事的高潮在月亮下,那时韩信的心情已由散淡、凉薄转化成感动和鼓舞。在“追韩信”的主要段落中,一轮圆月始终高悬,这实际上是一种上苍般视角的存在与观照。明月以一种近乎圆满的状态俯察人间,只是“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萧何与韩信快马出城的数十里山路上,人迹罕至,唯有明月相伴。明月照见了历朝历代对贤才的渴求,这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存在,人与人的期许,有时会辜负,但明月常在,不离不弃。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萧何的这把胡子,在镜语中飞起来了!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导演、主演现场切磋

月朗星稀的意境之下,还有一个意象引起我的注意并作了刻画,即:影子——韩信的影子。影片中,每当韩信苦闷彷徨、需要做出抉择时,都以影子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中,如影片开头的“帐中惆怅”,又如出走前的左厢房内“徘徊辗转”等。这是在我分镜头时,专门增加的一组镜头,它是京剧舞台上没有但恰恰是电影擅长表现的重要意象。影子是个虚影,唯有造型与动态,隐性地表达了一切。实际上,这是一个纯粹的“自我”,此时,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在与“自我”对话。它以虚实相照的方法含蓄地反映了无论楚王帐下还是在汉王朝中,韩信都在考虑是走还是留,唯一不同的是,离开楚王是决绝的选择,而出走褒中则是无奈的试探。

除了镜头之外,影片在舞美包括背景等视觉表现形式上也努力追求意境效果。为此,导演和舞美设计师、多媒体工程师们几易其稿,可谓绞尽脑汁。这里面有新的理念迭代、新的审美再造。如:萧何追出城郊后,导演静静地用一个长镜头来表现大自然此刻进行的一次“庄严的换景”:太阳下山,月亮升起,天色由白天变成夜晚的意境呈现。这既展示了萧何和韩信之间事实上存在的距离感,又表现了时间流逝,并迅速将剧情带入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核心时空。而夜色中,萧何面对黑夜和莽原,追赶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剧,反衬了这位伯乐的伟大!

“追”到虚实相映,“听”得全景真声

在此片的创作中,还紧紧抓住了一个字——“追”。《萧何月下追韩信》中韩信的“跑”与萧何的“追”就是典型代表。电影中,韩信从府邸一路经过街市、东门,穿越山谷。萧何得知韩信出走,也是一路经过街市、东门,穿越山谷,整个呈现从写意到写实并得到了视像的升华。在戏曲舞台上,这一连串的剧情,则是通过念白、唱词、身段表现成上场、下场、随即再上场的虚拟表演为主达到效果的。但是,在电影中,这种表演则要尽可能回归到真正的“蒙太奇”当中,因此,尽管受到客观上的多重限制,我们仍然在对场景的拓展与营造想深想透后,有诚意地进行创新突破。当萧何疾步在街道上,影片第一次用多媒体的创意设计,调整了影像运动方向,加上一连串麒派高难度的标志性动作,陡然增加了画面“反向运动”带来的观赏性和冲击力,产生了电影的审美效果。同时,也保留了麒派经典的圆场段落,既强化了萧何此时此刻焦虑万分的心情,也以虚实融合的方式,尽情展示了京剧的特色。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三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工作现场照

3D“萧何”接力“霸王”,京剧麒派在镜语中出神入化

第一部三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电影,说到底是一门与科技紧紧相连的艺术。记得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首映时,刚一开始,在沉浸式声音全方位的感染下,有专业人士在我耳边激动地说:“太美妙了,简直就是大片的感觉。”我们学习掌握的世界最新电影声音分层技术,为3D电影研制而用,这是对一些电影“重视视觉、轻视听觉”的一次革命。这次拍摄同样如此,只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实践,难点都已基本攻破,特别是一部全景声电影还推动了市场和产业,除了上海和北京正在进一步增加全景声影院外,国内另有大城市去年元旦前后也建成了第一座全景声影院。而中国第一家全景声制作公司力鼎制作也已在上海正式成立,并无偿鼎力相助《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全景声制作。如今,在观赏这部京剧电影时,分明会感受到声音的精细分布、细节的多层次传递以及唱腔和乐队沉浸式的高品质效果,大大饱满了真声,强化了韵味,能让听众享受到难得的京剧声音的美感。 (文/滕俊杰)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