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晴人谈日本的财阀史研究


武田晴人(章静 绘)

武田晴人(章静 绘)

财阀在二战前的日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三井、三菱、住友等企业集团,在控股公司制度下发展成为金字塔型的独特企业组织形态,其旗下的子公司在当时的日本经济各产业领域中独领风骚,战前的日本被称为“财阀的时代”。

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名誉教授武田晴人长期从事日本经济史、财阀史、经营史的研究,其关于日本财阀研究的经典著作《财阀的时代》近日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广涛翻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日本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约八十年间的经济发展史中,作为“政商”的财阀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日前,王广涛副教授应《上海书评》之邀采访了武田晴人先生,请他围绕日本的财阀和财阀史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财阀的时代》,[日]武田晴人著,王广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2021年5月出版,292页,79.00元

《财阀的时代》,[日]武田晴人著,王广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2021年5月出版,292页,79.00元

据我所知,在《财阀的时代》出版之前,除岩波书店“日本史系列”中《高速增长》一书曾在香港出版繁体版外,您并没有中文译本的专著问世。能否借此机会向中国读者介绍您的研究经历?

武田晴人:我于1949年出生于东京,1968年考入东京大学,在经济学部和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完成学业后于1979年4月成为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助手,1981年4月为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助教授,1991年晋升教授,2015年退休。在东京大学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是日本经济史的研究与教学。东大十分重视年轻学者的培养,所以我也有意发掘和培养年轻的日本经济史人才。年轻学者们关注的领域更倾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因此之故,我也有机会将视野扩展到战后,并出版了相关研究著作。我从东京大学退休已经五年多,当前的主要精力用在专著的写作上。2020年6月就任公益财团法人三井文库常务理事、文库长一职。

您作为日本经济史研究者,有多部涉及日本经济史、经营史的专著问世,而财阀史只是其中相对狭小的领域,但是您出版了《财阀的时代》《三菱财阀形成史》《岩崎弥太郎》等著作,请问您的研究视角切入到财阀的契机是什么?

武田晴人:在我准备攻读研究生时,最初的研究题目是日本的非铁金属矿山(铜山)产业的发展。近代日本的铜山是住友、三菱等尔后成为大财阀的企业家们的事业基盘,所以我对问题领域的关心自然也向财阀的历史倾斜,后来在合作研究中也承担了这一领域的工作,不知不觉间财阀史研究成为我主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关于日本经济史研究,我还发表过有关经济政策、金融、劳动问题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日本经济史不能仅仅关注宏观,对于企业等层面的微观研究近些年来也越发活跃,所以这也是我将精力放在财阀史研究的理由之一。此外,还有一点,1996年我获得在三菱经济研究所附属三菱史料馆实地研究的机会,后来基于三菱史料馆的史料发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这也是我在日本学界被视为财阀史研究者的原因吧。

《财阀的时代》日文版

《财阀的时代》日文版

《财阀的时代》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教养性的著作,系在东京都世田谷区的市民系列讲座讲稿基础上汇总而成。日本民众层面对财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据我所知,中国读者中除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对日本财阀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我想知道您如何把握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平衡?

武田晴人:其实日本民众从学术层面对财阀的理解并不深入,但大多数日本人都知道三菱、三井、住友等大企业的商号来源于战前的财阀,可能普通民众并不了解控股公司制度、多元化经营以及职业经理人的作用等被视为财阀组织特性的内容。所以,在《财阀的时代》一书中,我以平实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财阀诞生的由来、其得以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营组织的特征、经营者的作用,以及作为持有人的财阀同族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等。其实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日本企业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该书在大学经营史课程上多被列为参考书,虽然从初版到现在已经历经四分之一个世纪,但仍然在学术市场具有竞争力。当然,这是我当初写作本书时所不曾料想的。

其他国家的人们在初次接触日本财阀的历史时,其实与日本的普通读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差别,或许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对于固有名词的理解。不过,以前在跟韩国的同行讨论财阀的时候,针对财阀这一独特的企业运营方式,韩国的学者或许有些根深蒂固的先入观,而这跟事实上的财阀并不太一样。所以,中国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会如何认识日本的财阀,我作为作者也特别期望知道中国读者的反应。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或许书中诸如“内部资本市场”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其实这是大企业如何将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再投资的决策行为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或许更加容易。这种方式与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向股票市场或者金融市场融资的方式稍有不同。巨型企业组织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组织地分配充裕的资本,这些资本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关注这一特征不难发现,在当前巨型企业组织的内部,除了市场经济的机制之外,内部资本市场作为补充性的机制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井家族以吴服店起家,把原本“贵族限定”的吴服引进民间,1904年发展为“株式会社三越吴服店”。图为1911年前后的三越吴服店。

三井家族以吴服店起家,把原本“贵族限定”的吴服引进民间,1904年发展为“株式会社三越吴服店”。图为1911年前后的三越吴服店。

您本人对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财阀在日本国家近代化的进程中所扮演的作用作何种解读?特别是涉及战败后的“解散财阀”,日本国内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对此您采取何种学术立场?

武田晴人:在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纺织业等采取股份公司制的企业群体毋庸置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以财阀伞下的产业领域中尤以银行业、矿山业、重工业、贸易业等支柱产业的作用最为突出。财阀所扮演的角色,简单说就是牵引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同时,财阀所经营的事业涉及工业生产的多个领域,这种发展方式灵活地适应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直到现在,财阀所主导的产业/企业一直占据日本经济的核心地位。财阀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而呈现出的灵活应对能力尤其值得评价,同时我想这也是财阀能够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财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了“解散”的命运,毋庸置疑“解散财阀”意味着其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财阀的组织形式在此前已经经历了重大调整,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财阀同族的出资已经无法让财阀所控制的企业进一步发展,这时在经营上已经呈现出尊重子公司独立经营的动向(分权化)。从这一系列的变化可以看出,日本战败后所谓“解散财阀”的措施中如“解体同族出资的股份制公司”“排除同族的影响力让子公司走自主发展的道路”等,其实基本沿袭了此前财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或者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此前的政策方向“背书”。

在“解散财阀”的过程中出台的“反垄断法”(“独占禁止法”)禁止成立控股公司,这意味着从制度上来看财阀这一组织形式难以复活。1997年随着“反垄断法”的修订,控股公司可依法成立,但是这时控股公司的成立不再参照财阀那样的组织形式,而是作为大企业经营统合的手段而成立。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后日本国内大银行的经营统合大致就采取这一方式。

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财阀,如您在书中重点讨论的三井、三菱、住友之外,还有其他若干第二方阵的财阀或者说企业集团,我们也知道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也诞生了所谓的“新财阀”,那么在战后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以及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是否有财阀更新换代,或者说新财阀集团诞生的迹象?

武田晴人:战前日本的财阀是典型的同族排他性出资并从事多元化经营的组织行为体。采取这一组织形态的除三井、三菱、住友等之外,还有所谓“二流”的古河、藤田等财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经济舞台的“新兴财阀”,这些财阀的总部或控股公司基本是开放性的股份制公司,也就是说并不依赖特定同族的出资,而是以开放股票市场的方式融资,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是跟传统财阀的组织形式相区别的地方。这类财阀的典型代表如“日产”(日本产业)“日窒”(日本窒素)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三井、三菱、住友等企业集团通过相互交叉持股以及主银行制度(Main-bank System)等形式,作为企业集团得以延续至今。此外,还有第一银行集团、富士银行集团、三和银行集团这三个后发企业集团,这六大企业集团的格局一直维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集团并不像战前的财阀那样拥有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企业组织也不具备较强的凝聚力。总的来说,战前的财阀是金字塔型的组织形式,战后的企业集团则是水平型的组织形式。

因此,虽然也有不少主张认为财阀在战后得以复活,或者说财阀是战后日本经济构造的特征,但这些主张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像丰田这样的大企业确实具有强大的存在感,但是丰田家族在丰田的持股率很少,而且从经营的多元化来看也跟财阀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特别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企业间的交叉持股率限制渐次结束,像三井银行和住友银行竟然合并成为三井住友银行,战前财阀排他性经营的痕迹逐渐模糊,我想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巨型企业集团的基本状况。

您如何理解“财阀”与“政治”的关系?明治维新后的“政商”与战后的“政官财铁三角”有无内在关系?

武田晴人:明治维新后产生的“政商”,是被政府赋予特权且抓住此商机的特定企业,这其中的代表是三井。三菱的海运业在事业发展的前半段也具有“政商”的属性,但是随着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海运业从三菱的事业中分离,三菱距离“政商”越来越远。而住友跟政府的关系一直不太明确,很难定义它是不是政商。

进入明治中期以后,在经济界以涩泽荣一为中心的银行业者在涉及政府经济政策的领域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但是并不意味着财阀就能够代表实业界。进入大正时代以后,日本工业俱乐部、日本经济联盟会等制造业大企业组成的经济团体相继出现。这两个组织的代表者是三井合名的理事长团琢磨。这一时期财阀的经营者们代表经济界向政府陈述意见的场合增加。此外,三井同政友会,三菱同宪政会·民政党之间的关系得以强化。但是,在战前的日本,元老、官僚组织以及军部等在政府的发言权十分强大,财阀并不具有左右政治走向的能力。

战后,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团体在经济政策的建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经团联在向自由民主党提供政治资金等领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旧财阀系企业的高层就任经团联会长一职的十分少见。当然,其内部要充分考虑到三井、三菱、住友三者之间的平衡,整体而言成为经济界领袖的人员中以非财阀系企业或钢铁业界出身的居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政官财铁三角”的特征至少在从财阀的历史轨迹来看并不明显。

三菱财阀的奠基者岩崎弥太郎

三菱财阀的奠基者岩崎弥太郎

请问您在研究财阀的过程中有何心得和体会,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史料的选取等领域,年轻的学者如研究日本的财阀,从那些领域或者视角着手较好?

武田晴人:目前日本的财阀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这得益于三井文库、三菱史料馆、住友史料馆等对财阀本部以及伞下企业资料的积极公开。因此,年轻的读者诸君如有志于日本的财阀研究,务必要访问这些资料馆,跟随日本的研究者基于一手资料从事专门研究。目前仍然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有效利用,这些资料仍然沉睡在档案馆,所以对于中国学者而言完全可以做出不逊色于日本同行的财阀研究成果。现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来往日本变得十分困难,但是我相信这种外在的障碍终究会解除,届时欢迎更多的中国学者能够从公开出版的研究成果中挖掘更多的研究课题,挑战财阀研究这一领域。

继财阀在日本“诞生”之后,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随着巨型企业的不断涌现,学术界也有对“财阀崛起”的担忧,您觉得日本财阀的兴衰有何借鉴意义?

武田晴人:如果对于“财阀”的理解仅仅限于巨型的企业集团且同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的话,那么似乎有必要重新思考财阀的定义。日本的财阀在诞生之初的重要特征是同族集团排他性的出资,从出资形态的比较来看,有必要正确认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巨型企业。或许我给出的回答并不确切,在考察当前巨型企业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出资者与企业的关系,同时还要兼顾经营者的专业性、巨型企业的成长模式、高效率组织模式的形成以及权限的分配等各项要素。参照日本财阀发展演变的历史,需要关注上述各项要素的变化,并以此来判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已经或者正在产生所谓类似于日本那样的“财阀”。关键并不在于其定义是否为“财阀”,应该关注企业组织发展所面临经营管理的课题以及解决这些课题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调整,最终分析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从这一组织模式中受益。如果读者朋友们能够从拙著《财阀的时代》中获得些许启示,对于我本人而言则是无上光荣的幸事。

您接下来的研究议程和写作计划可否与中国读者分享?

武田晴人:《财阀的时代》在2020年初出版了文库版(角川ソフィア文庫),与本书同期出版的还有《日本经济的发展与财阀本社》(『日本経済の発展と財閥本社: 持株会社と内部資本市場』東京大学出版会、2020年2月)和《三菱财阀形成史》(『三菱財閥形成史』東京大学出版会、2020年8月)两部著作。其中,《三菱财阀形成史》一书与年轻学者关口薰合著,该书接下来也将有中文译本问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即出)。我的财阀史研究本来到此可告一段落,但是2020年6月,本人就任三井文库的文库长一职,于是重新开始以三井为中心的财阀研究。短期内或许不会产生相关的成果,但我想未来会发表一些三井财阀相关的研究论文。

此外,近期我还完成了日本企业史相关的专著草稿。该书名为《日本经济事件簿》(『日本経済の事件簿』新曜社、1995年初版、2009年新版),与《财阀的时代》初版(『財閥の時代』新曜社、1995年)大约同期写就,但是最近的工作则是完成内容的更新,预计年内能够出版。该书以日本的企业为中心,围绕一些重大事件(经济或社会事件)来探讨企业发展的特征。它与《财阀的时代》相同,也是写给一般读者的著作,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学的入门教科书。

至于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我目前比较关注的是财阀所掌握霸权的1910-1930年代,当我还是年轻学者的时候也曾经发表过涉及该时期的若干篇论文,我期望接下来能够结合早年发表的论文从经济史的角度对这一时期进行分析。书稿计划有八章,目前已经完成了初稿的四分之一。另外,我入门时的研究领域——矿山产业史研究,目前也计划从矿山卡特尔的视角出版一本专著。至于何时能够完成,我也不敢保证。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要涉猎的课题,考虑到我年事已高,唯一的需要赛跑的是余下来的寿命。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