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20多年的《李白》为何还一票难求?

26年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大型话剧《李白》在首都剧场首演,一炮而红,上演后揽获五项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当年38岁的濮存昕首次出演李白,一举成名,获得文华奖的同时,凭借该剧奠定舞台实力派演员的地位。26年来,话剧《李白》热演200余场,成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之一,有人笑言,该剧是“人气”之作,也是“气人”之作——每逢上演便一票难求。下月13日至15日,濮存昕将偕合作20多年的黄金搭档来沪再演“李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6日从东艺获悉,距离演出尚有一个多月,三场演出票已近售罄。

一出《李白》成就一对黄金搭档

“20多年前拿到本子,我对于怎么演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剧本太美了,那种语言的美感以及风格样式的独特是对演员的一种滋养。”濮存昕曾如此形容初次接演李白的感觉。从38岁出演李白开始至今,濮存昕终于到了剧中李白的年龄。对人生的体悟让他塑造的角色焕发出新的活力,“1991年刚开始演时,几场下来我的嗓子都哑了——用力过猛,表演不成熟。现在肯定不会了,我在舞台上找到了一种境界,演员演戏是要让自己流淌出角色的语言,同时又是用角色的名义表达自己。”

演了20多年的《李白》为何还一票难求?

《李白》剧照

以繁漪这一经典舞台形象成功跨越北京人艺两代《雷雨》阵容的龚丽君,一直是剧中李白夫人宗琰的扮演者。和濮存昕合作了20多年,不光是《李白》,还有《雷雨》《北街南院》《家》等。龚丽君说:“我常开玩笑,20多年了,该换一个新人来演了,但濮存昕说,别人都能换,夫人不能换。”导演之一唐烨则说:“每次看到他们俩的演出,都会找到不一样的地方,演员和角色,角色和演员之间,是互相成就的。”

选取李白人生后期阶段与观众共鸣

公元8世纪50年代,唐朝的巍巍大厦在安史乱军的马蹄声中坍塌了。诗人李白满怀爱国热忱,入了永王幕府,壮志凌云却未能洞烛其奸。不久永王谋败身亡,李白获罪被执……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也因此使得话剧对《李白》的演绎有了更多可能。北京人艺版《李白》则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作为编剧郭启宏的“文人三部曲”之一,话剧《李白》中诠释的李白一反往日大家心目中浪漫洒脱的诗仙形象,该剧选取了李白人生的后期阶段,讲述他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深陷政治权谋后的无奈和“出世”与“入世”的两难抉择。这是一个观众不太熟悉的视角,同时也负载了创作者对于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演了20多年的《李白》为何还一票难求?

《李白》剧照

“这出戏要用多彩隽永的韵味,包裹着李白坎坷而又明朗的一生。因此,雄壮、意气、空灵、明朗就成为这出戏的基调。” 当年亲自执导该剧的濮存昕之父、老艺术家苏民曾用“盛唐哀音格亦壮,衰年本色气尤春”来描述《李白》的格调。盛中有哀,衰里含春,看似相互对立的两面在剧中融合。进不能,退亦不甘,这不仅是全剧的核心精神和晚年李白的心理剖析,其实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会经历的大欢喜与大悲凉。唐烨认为,《李白》看似在讲历史人物,实际上也在讨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让观众产生共鸣。

观众自发跟随剧中的人物吟诵诗句,是《李白》演出过程中年复一年都会出现的一个独特场面。唐烨认为,《李白》之所以久演不衰,是李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吸引着观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召着观众。此次来沪演出,《李白》的舞美布景又有更新。“经典是常演常新的。”唐烨说。(文/施晨露)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