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至1980年,是设计史中重要的百年。其间,工业已在各个领域发挥它的作用,人们也意识到设计实乃工业造福万民的翅膀。
6月3日,特展“设计乌托邦1880-1980:百年设计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158件现代设计展品,呈现这百年来现代设计的历史,也展现出这些设计产品背后的设计者的思想、精神,以及各时期的社会形态。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办了“历史视野中的设计现代性”研讨会。
1880-1980:百年设计史
澎湃新闻了解到,比亚杰蒂-科尼格设计收藏(The Biagetti-Koenig Collection)则来自一个关注现代设计的家族,由意大利设计博物馆(Musei Italiani)负责管理,他们的收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伴随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延展、变异的全过程。
展览展出的158件现代设计作品以家具为主,涵盖现代设计史的领军人物,如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安东尼?高迪、阿道夫?路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卡洛?斯卡帕、吉奥?庞蒂、野口勇、埃罗?沙里宁、马里奥?贝里尼、喜多俊之等人,横跨设计史至关重要的100年,影射出这一百年间持续不断创新的鲜活历史,构成一部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史的缩影。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当居住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性和决定性的现象,它便与精神意图相关,而非仅仅为了生存,于是这种现象就成了一种‘行为文化’。这样一来,生活便从基本水平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了。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两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它的作用,不论工业或伪工业、工业手工艺品或手工业,并且延伸至世界最遥远的角落。传统的制造生产系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此次展览,策展人亚历山德罗·格里罗这样写道。
1890年,一场专注于解读“现代性”概念的艺术文化运动出现,即新艺术运动。该运动使用现代性的视觉语言,拒绝对传统的参照,并发展出新的设计风格。建筑师对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因为他们在建筑和装饰艺术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满足了新兴社会阶层的需求。
迈克尔·索耐特,14号椅,1860年
安东尼·高迪,卡尔维特挂镜,1898-1904年
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柳茶室1号高背椅,1904年
20世纪初是艺术先锋派代表对“新现代性”的最重要探索,通过摆脱传统并尝试新的视觉语言,积极参与到当时的社会大复兴之中。 构成主义、至上主义、未来主义和荷兰风格派的艺术运动成员,通过作品塑造出一种新的社会模式。
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标志着设计新时代的开端,截然不同的思想流派并存共进。正是在此期间,“设计师”的概念得到明确的定义,设计师不必具有正式的建筑领域背景。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中途岛2号椅,1913年
赫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红蓝椅,1918年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F51扶手椅,1920年
奥托·里特维格,L20包豪斯台灯,1924年
之后的30年代初,设计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视觉语言的出现与现代主义运动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倡导有机设计,他致力于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视建筑为平衡人造世界与自然世界的一种手段,他通过使用天然材料和光洁圆润的形式来表达这一理念。在斯堪的纳维亚,这种趋势与“民主设计”重合,是一种改善日常生活的方式。
二战后,新一代建筑师和设计师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理念扎根于现代主义思想。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欧洲战争逃至美国避难,也将现代主义带到了美国。这些现代主义思想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大利设计界投身到全国道德和物质重建中,利用新工业化为设计领域打开视野。艺术性实验的广泛传播和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青年抗议运动为意大利设计界注入了全新的创造力,并与新技术产生互动。塑料的运用是巩固创意与工业化纽带的关键,因为它让设计师有机会以更具煽动性的方式表达自我,并产生了后来的“激进设计运动”。
阿尔瓦·阿尔托 帕米奥,41号扶手椅,1933年
加塔诺·佩斯,UP5系列扶手椅,1969年
埃托·索特萨斯,卡萨布兰卡柜架,1980年
展览中的展品是上世纪工业大爆发所投射出的碎片,其背后是一个个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技术发明的支撑。主办方希望展览不仅仅是为了唤起我们对设计的现代主义历程的回忆,而是铺陈展示出来更多的线索,让人们再一次思考。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表示,“现代设计的维度是极为多向的,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形成过程充满着波折、迂回和交替。它可以遵循传统文化的脉络发展,可以与物理进行抗争和平衡,还可以沿着科学发现的线索努力拓展。……表面上看去这些杰作针对了历史中的不同问题,展现了各自非凡的才华。但现代设计的出发点却是大工业生产和机器,人类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面对这个新生的、完全陌生的事物。这时需要一种媒介,将旧有的传统和新生的事物进行调和、嫁接、变通,让人类顺畅地步入一个想象和期盼中的新世界。”
历史视野中的设计现代性
当天下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还举办了本次展览的开幕研讨会“历史视野中的设计现代性”。研讨会由苏丹与陈岸瑛主持,王受之、王辉、王海松、尤洋、方晓风、朱青生、李兴钢、张永和、范晓楠、杭间、周榕、周艳阳、柳冠中、唐克扬、黄居正、曾辉等十六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中回顾和反思设计史与当代生活文化之间复杂而有机的互动,并在新的世界历史变局中重提设计的现代性问题。澎湃新闻特此整理刊发部分专家观点。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中的第一个话题是“回顾与展望”,关于设计史意义的本身,以及设计史跟客观事实之间的话题。建筑教育专家、建筑师张永和从分析一把椅子的设计、工艺开始,谈及了观看设计不仅需要看结果,还需要看设计的过程。同时,他也谈及了设计与手工艺件的关系,“在设计概念出现的那个时刻,其实并没有把手艺完全抛弃,而是造成了这两者之间的融合,造成了从手艺到设计的过渡。当然,在今天回头看这个过程,并不是设计和手艺之间的对立,而是一个包容关系。只有在了解这个过程的时候才能理解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实际上,现代主义以及有一批现代建筑师曾经激烈的反对的古典主义,实际上也是延续融合的关系。所以,现在看到的有些认为非常重要的现代建筑师、设计师,恰恰因为他经历的那个处于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混沌时期,所以他们有了对建筑的一个特殊的认识,有了他们自己的风格。”
设计史论专家和研究者王受之谈及了展览的全面性,他表示,设计从新古典主义结束以后,进入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很不认同机械化的工业生产。而此次展览则是基本上能够把一本现代传统设计史反映的比较完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艺术史学者,批评家杭间则谈及了对于设计的描述方式,包括对设计师、设计作品的功能、材料等。他表示,“设计史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还在不断地判断、在成长、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真正的设计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描述方法,设计史绝对不会只是一种描述方式,而是很多种的角度。”
阿道夫·路斯 卡布瓦,咖啡馆AL1挂衣架,1913
彼得·凯勒,瓦西里·康定斯基式摇篮,1922年
研讨会的第二个话题是“理想与现实:重提设计现代性”。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认为,设计史跟艺术史是互为表里、互为联合的一个方面。他表示,一个艺术史家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他应如历史学家,应该用文献、语言来承载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同时他应该也能够处理物,就像考古学家一样的去处理;同时,他要会处理图像。图、词、物加在一起才是今天我们接受世界和解释未来的可能,这是今天艺术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谈论了设计展览的展示问题。设计展和艺术展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展览承载了100年的时间信息。但是这个时间信息如何展现?物与物之间怎么产生关系。大众能从这个展览里读出多少信息,这也是对现代性的考问。我们应该给观众一种自己去组合信息、挖掘信息背后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现代性的一种表达,不是告诉你,而是给你一定便利和途径,去发展对这个信息的解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批评家周榕对乌托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它是虚拟的,真空的,由精英分子构筑的虚拟社会、虚拟世界,产生了很多新的物种,当然新物种进入到现实有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整个设计史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它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纯艺术问题。这些产品跟资本,跟传播,跟人的状态有非常大的关联,包括它的生产流程,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学问题。”
在关于“中国设计未来的想象”的话题中,上海大学教授、建筑学者王海松表示,展厅的一些产品是百年前设计的,但在现在看依旧非常好。展览是一部设计史,其意义是对我们有很大的触动,思考我们怎么去做出引领性的东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则表示,看待产品,例如椅子的设计,必须看到椅子背后的人和处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所以设计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看的是物背后的事。”
《建筑学报》执行主编黄居正以“风土”一词表达设计中传统与国际的关系。“设计应该是表达风土的,它应该是表达此时此地的风土。风土一定是既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也有当下的。这两者之间无论是做工业设计,还是做产品设计,还是做建筑设计,这两者之间永远要不断地被反复讨论,所以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强大的张力在里面。同时,设计师应该进行跨文化的尝试者,这样才可以既把握到所谓的风土,也把握到国际的潮流,才能有真正的所谓的创造性。这两者之间应该以跨文化的视角去看,无论哪个国家和哪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你设计的基本的出发点。”
吉奥·庞蒂, OO24吊灯, 1931年
野口勇,Akari H吊灯,1951年
亚历山德罗·门迪尼,普鲁斯特扶手椅,1979年
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谈及了设计产品的寿命问题。“我们看的这个展里有很多作品,不仅仅都是活化石,其实仍然是在活着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反思中国设计面临的问题,很多产品是一时的爆款,但不长久,没有美学寿命,而有些产品质量寿命还行,但它的美学寿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思考当代的设计如何建立起新的美学价值观,如何让它真正的可持续创造经久耐用的东西。这是我们应该给社会,给人类创造的价值。 ”最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尤洋表示,中国设计的未来,除了跟设计师有关以外,其实跟设计史论的学科建设、设计的展览、策划和设计博物馆的建设是相关的。
展览“设计乌托邦 1880-1980:百年设计史 / 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将展至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