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与阅读现状报告:中国人均书房面积有多小?

世界读书日前夕,当当网发布了首份国民书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不足一个马桶大小。

书房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是内卷之地还是世外桃源?52.9%的人在书房加班,50.9%的人在书房独处……世界读书日前夕,为了直观地显示国民书房情况,当当在北京三里屯街头搭建了一间“厕所”。

“厕所”所处的地帖上,印有许多关于书房面积与阅读现状的观点。这间透明的“厕所”内部带有马桶,悬挂各式各样图书,“厕所”外侧挂满印着作家金句和趣味书单的卷纸,过往行人可以自行取拿,把有“文化味”的厕纸带回家。这间“厕所”是当当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设计的创意装置,希望以此来唤起公众对于阅读现状的关注。

这件厕所大小的“书房”的数据来源于当当与易观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报告根据中国居民家庭书房拥有情况、书房使用情况以及图书阅读行为等展开调研,把书房作为代表阅读外在环境的意象,洞悉了国人的阅读现状和精神世界,透视不同城市的书房与阅读差异以及社会阅读场景的变迁。

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大城市“书房难求”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72.8%的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65㎡。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越大,书房面积越小。一线城市近9成家庭没有书房,人均书房面积仅0.26㎡;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人均书房面积依次为0.53㎡、0.62㎡、0.80㎡、0.93㎡;只有五线城市达到1.01㎡。

调研用户中五线城市书房拥有率是一线城市的三倍多。不仅如此,在有书房人群的书房面积调研数据上,地县级城市平均书房面积也要明显比一线、新一线城市更大。报告显示,有书房家庭的平均书房面积为8.6㎡,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家庭书房平均面积在8㎡以下,二三线城市在8-9㎡之间,而四五线城市则接近10㎡。

大城市“书房难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是全国人均书房面积排名垫底的五大城市。

房价高启的当下,书房的诗意难抵现实。有书房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房屋面积都在120平米以上,从户型上来看,有书房的家庭住房都是3居室及以上的户型。报告调研了各地书房的花费成本,显示全国实现“书房自由”的平均成本为29万元。而在具体城市方面,深圳、上海、北京的书房成本位列前三甲,分别高达近110万元、78万元、75万元。书房自由很远,但读书自由很近。报告显示,各城市年均购书花费从500元到800元不等,相对于让人望而却步的书房自由,大部分年轻人都能轻松实现读书自由的梦想。

“第二书房”正兴起,通勤、马桶、睡前成为读书新场景

书房的功能和价值也愈发多样化。调研显示,在书房用途功能上,除了阅读,书房也被人们用于工作加班、独处、看影视、会客聊天、和健身锻炼等。高达52.9%的人把书房作为加班工作的场所,50.9%的人更愿意在书房独处“静静”。在书房陪孩子阅读、玩耍的比例倒数第一,多数人把书房作为暂避小憩的场所。

藏书“风花雪月”,读书“功利现实”,是隐藏在书房中收藏和阅读的真相。书房正在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从调研用户阅读的书籍类型看,人文社科类图书是书房中收藏占比最高的图书,高达53.9%;经管/考试/工具/教辅/专业书籍/亲子教育类等实用性书籍却是阅读量最高的图书,合计占比为68%。

此外,从书房存书量对比有无书房的两类家庭,有书房的人不仅存得多,而且还读得多。从数量看,大多数居民家庭存书量为50-200本,有书房的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80本,是无书房134本的2倍多。在家庭藏书30本及以下区间段,有书房的家庭存书占比仅为2.6%,而无书房的家庭占比却高达14%。存书千余本以上区间,有书房家庭占比7.5%,而无书房仅为1.2%。从阅读量看,有书房人均阅读量为7.46本,无书房人均阅读量为4.45本,人均阅读量高出3.01本。

中国家庭平均存书量为264本,其中三四线存书最高,分别为308本及298本。从城市看,上海、成都、南京、天津和郑州位居家庭存书量城市TOP5。

即使有书房,也避免不了大多数家庭的书房沦为“读书气氛组”。报告显示,73.5%的人书房里一半以上的书都没读过,仅0.7%的人基本读过家中藏书,大多数人书房藏书阅读占比为30%~6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碎片化,阅读空间和场景也在发生变化。报告数据显示,通勤、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时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其中,63.6%的人在通勤路上看书,39.5%的人在马桶上看书,35.4%的人在睡前看书。除此之外,午睡时、早起时、就餐时也成为比较常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

报告数据显示,书房与卧室仍是人们在家中看书的首选阅读空间,阅读率分别达到了82.5%、38.5%,卫生间则以32%的比率紧随其后。在外面,咖啡厅与书店则成为人们最心仪的外部阅读场所,阅读率分别达到了41.8%和33.3%。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