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古籍界合作出版《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

尺牍是一种珍贵的原始文献,历来深受学者重视。

4月20日,由上海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主办的“《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新书首发暨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南京、重庆、广州、台湾和上海等地的近四十位图书馆、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研讨会现场。本文图片均由 主办方提供

本次出版的《稀见清代尺牍》第一辑《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精装46册,以原件彩色图片与释文对照的形式面世。这是上海图书馆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自2010年起合作开展的古籍整理项目,经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推出了这项重要的文献整理成果。

上海图书馆有收藏名人尺牍的传统,自1939年顾廷龙先生主持合众图书馆以来,高度重视手稿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不断征集和各方捐赠,目前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尺牍文献达12万多通,是国内公共图书馆收藏名人尺牍数量最多的单位。

此番出版的《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是上海图书馆众多尺牍中文献数量大、涉及人物多、学术含量高、文字辩识难的原件合集之一。这个以清代学者刘文淇(1789-1854)、刘毓崧(1818-1867)父子为中心的珍稀资料宝库,涉及人物460余人,信函3041封。其中有清代道光前后的一批著名学者,如阮元、汪孟慈、刘宝楠、刘宝树、刘恭冕、包世臣、吴让之、梅伯言、曾国藩、魏源、丁晏等,字里行间记录了大量当时的社会生活、文人交往、学界动态、书籍刊刻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近10年来,两岸学者反复释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多次在沪台召开审稿会议,共有30余位学者参与了释读与审校,高质量地推出了这套重要的文献集成。它的出版将有助于促进清代学术史,特别是扬州学派的研究。 

上图方面表示,对于尺牍这份宝贵的历史文献遗产,他们历来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既重视方便专家研究利用,也有序地积极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出版,让尺牍文献孤本不孤,化身千百,为学术界和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可资利用与鉴赏的文本,切实做好历史文献的再生性保护工作。

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也一直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两岸古籍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合作在两岸共同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古籍高峰论坛,基于保护中华文化的共同愿望多次组织两岸古籍学者互访交流和开展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青溪旧屋尺牍》《通义堂尺牍》的新书首发,不仅见证了双方的文献出版合作,也体现了两岸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与会学者认为本套文献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当天,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与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会长林登昱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陈超在会上指出:中华古籍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任重而道远。上海图书馆将继续努力践行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意识,深入开展古籍再生性保护,不断整理出版馆藏尺牍文献,为社会服务。

本书由台湾经学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台湾古籍保护学会也向上海图书馆赠送了全套图书,陈超颁发了收藏证书。在下午的尺牍整理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尺牍文献的整理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