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认为是达·芬奇画作的《救世主》以4.5亿美元天价打破了拍卖纪录。但此后,这件作品再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据几位法国官员获得的一份有关《救世主》真伪的机密报告显示,早在2018年,沙特王储就已秘密将《救世主》运抵卢浮宫。
那么,为何这件作品缺席卢浮宫次年举办的“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近日,《纽约时报》刊发《观念的冲突使杰作被隐藏》指出,这件作品退出展览远非一场关于作品的学术争论。
为了纪念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去世500周年,法国卢浮宫筹备了10年,在2019年秋推出“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但展览拉开大幕,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救世主》(又名《萨尔瓦多·芒迪》,Salvator Mundi),却不见踪影。
2017年,这件默默无闻的作品,被贴上了重新发现的、“失落的达·芬奇”的标签,并以超过4.5亿美元的价格,被一位匿名买家拍得,此后这件作品便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首先缺席阿布扎比卢浮宫开馆展,又“爽约”卢浮宫博物馆“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自此,《救世主》激起了无限的猜测。
2017年,《救世主》以4.503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打破了拍卖纪录。但此后,这件作品再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部分学者认为,卢浮宫得出结论认为这幅画并非达·芬奇作品,买主(据报道是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但他从未承认过)是否由于担心受到公众审视而拒绝展览?这个观点激发了书籍、纪录片、艺术八卦专栏的写作者,甚至还提议推出一部百老汇音乐剧讲述这件作品的故事。
但这些都不是真的。
存在争议的《救世主》
一组法国科学家,采用了目前可获得的最先进的技术,对画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检查。在尚未公开的报告中,他们以更科学而权威的方式宣布,这幅画似乎出自达·芬奇之手。
据几位法国官员获得的一份有关《救世主》真伪的机密报告显示,早在一年多前(也就是2018年),沙特王储就已秘密将《救世主》运抵卢浮宫。报告还指出,这幅画属于沙特文化部所有,但沙特方面从未承认。
那么,为何这件作品缺席卢浮宫“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理由又一次众说纷纭。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国官员上周表示,沙特方面要求将《救世主》挂在《蒙娜丽莎》边,对这一要求双方存在严重分歧。
至此,这件作品退出展览远非一场关于作品的学术争论,更引发出背后权力和自我的纷争。
《救世主》细节,画作出现在佳士得拍卖前的预展中
一些怀疑论者认为,沙特人从未真正想将这幅画纳入卢浮宫的展览,而是想在未来沙特文旅计划中挖掘其商业潜力。但这个想法很快被推翻,因为现任和前任法国文化官员都表示,如果把沙特人刚刚获得的“奖杯”放在世界最著名的画作旁,他们是乐意的。但法国人却认为与《蒙娜丽莎》并排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可行,因此拒绝公开对作品真实性的正面评价,除非沙特人允许《救世主》在展览中由卢浮宫主导。
法国和沙特之间由此产生的外交僵局,让这幅画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围绕它的阴云却继续膨胀。
《救世主》细节
“坦率地说,我认为所有这些杂念都会随着时间蒸发。”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馆长卢克·西森(Luke Syson,2011年伦敦国家美术馆举行的《达·芬奇:米兰教廷画家》策展人,画作《救世主》首次展出)说,“应该就作品论作品,让公众可以通过作品自己感受。”
据悉,《救世主》大约创作于1500年,在《达·芬奇:米兰教廷画家》的展览图录中,卢克·塞森推测达·芬奇可能为法国皇室创作此画,作品于1625年随玛丽亚皇后(Queen Henrietta Maria)嫁给查理一世(Charles I)而被带到英国。肯定的是,此作原为查理一世所有,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后,其收藏清单中记录了这件作品。
根据英国皇室藏品记录,这件作品于1651年10月23日在“英联邦拍卖”中售出,九年后,查理二世重登帝位,国会颁令收回其父亲的财产,故此作亦再次收归皇室珍藏。
但《救世主》自从1763年起一直下落不明,其背后皇室收藏的辉煌历史,一概被世人遗忘。
大约在2005年,一对纽约艺术品交易商在一场新奥尔良房地产拍卖中,发现了一幅修复得很差、部分被涂过的图像,他们感觉可能值得研究。他们以不到1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并交给了一位技术娴熟的修复专家,在去掉后世的油漆层后,恢复了原作。自此以后,这幅画几经易手,并在2011年伦敦国家美术馆《达·芬奇:米兰教廷画家》上以达·芬奇的名义挂出,并在2017年创下超过4.5亿美元的拍卖纪录。《救世主》也登上了全球新闻的头条,后来这件作品的匿名买家是沙特阿拉伯王储,还是另有其人的讨论,又给这件作品添上了传奇的一笔。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巴德王子为其代标人
如今,对于这件作品的争论再次烽烟四起。上周,一部新上映的法国纪录片“待售救世主”试图拨开其中谜团。在影片中,法国马克龙政府的高级官员断言,科学分析表明,尽管这件作品确实来自达·芬奇工作室,但达·芬奇本人只做了有限的贡献。片中两位匿名的法国政府官员称,沙特王储不会把这幅画借给法国展览,因为卢浮宫拒绝将这幅画完全归于达·芬奇。
这部纪录片导演安托万·维克汀(Antoine Vitkine)在电话采访中坚持称,“卢浮宫博物馆拒绝对《救世主》的真赝发表评论,并称,关于这幅画的真实性的报告‘不存在’。”
但其实卢浮宫有一份46页的研究摘要,《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记者艾莉森·科尔(Alison Cole)在2020年3月首次报道了这份研究报告的存在。这份“机密”报告的扫描本也成为流传于达·芬奇研究专家的珍贵素材,《纽约时报》也获得了研究报告的复印件。
法国博物馆研究与修复中心(一个独立的文化机构)的专家们使用了荧光x射线、红外线扫描和数码相机、高倍显微镜等现代技术对准《救世主》,从材料、艺术技巧、签名细节等层面与卢浮宫中其他达·芬奇的作品匹配。
研究显示,画《救世主》使用的薄木板属于伦巴第的胡桃木类型,与达·芬奇在其他作品中使用的核桃木相同。《救世主》的创作者在油彩中混合了玻璃粉末,这与达·芬奇晚年的作画习惯相似。
报告最后总结说,在可见的图层下隐藏的绘画痕迹、耶稣头发上的细节,以及阴影中使用的鲜红的色调,都指向了这件作品出自达·芬奇之手。
“所有论点都倾向于这是一件达·芬奇‘亲笔签名’的作品。”卢浮宫展两位策展人之一文森特·德利温(Vincent Delieuvin)在报告中写道。同时他也指出,这幅画年代久远、被野蛮修复、保护也很糟糕。其中,也有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卢克·马丁内斯(Jean-Luc Martinez)的描述:“历史和科学研究成果使我们能够确认该作品是达·芬奇的功劳。” (他的任期定于本月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逾期未对外宣布他将延长马丁内斯的任期还是任命新馆长。)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卢克·马丁内斯,他在一份未公开的鉴定报告中写道,《救世主》是列奥纳多的作品,归沙特文化部所有。
法方称,虽然卢浮宫非常希望将《救世主》列入达·芬奇纪念展览中,甚至计划《救世主》作为画册封面。但沙特方面坚持要将《救世主》与《蒙娜丽莎》结为一体,这一要求无法满足。因为《蒙娜丽莎》特殊安保措施,使这幅画难以从位于德农馆(Denon)的拱形众国厅(Salle des états)中央的特殊展墙上移开,而专为《蒙娜丽莎》设计的、普鲁士蓝的独立展墙上,再并排挂一件作品的需求难以达成。
卢浮宫拱形众国厅(Salle des états)中央的特殊展墙上的《蒙娜丽莎》。
为此,时任法国文化大臣弗兰克·里斯特(Franck Riester)进行数周的调解,并提出《救世主》在开幕热潮过后,再接近《蒙娜丽莎》。
2019年10月24日,展览在没有《救世主》的情况下开幕,但直至展览开幕前,法方依旧在寻找两全的方案。
2019年10月24日,游客们来到卢浮宫观赏《蒙娜丽莎》。据介绍,展览期间每天都有3万人经过挂有这幅达·芬奇画作的展厅。
《救世主》的代标人、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的朋友巴德王子(后被任命为沙特阿拉伯文化部长)到访巴黎时,法国文化大臣兼卢浮宫馆长还为其进行了私人游览,试图说服出借这件作品。但对于法方的描述,沙特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拒绝置评。
《救世主》细节
最终,在展览正式对外发布之前,删除了展览目录中有关《救世主》的部分,所有相关研究报告也均不对外公布。
卢浮宫博物馆发言人索菲·格兰奇(Sophie Grange)表示,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得讨论任何此类文件,因为法国规定禁止对未在博物馆展出的作品进行任何评估或鉴定。
参与重新发现“救世主”的纽约艺术品经销商和艺术评鉴专家罗伯特·西蒙(Robert Simon)表示,正是由于法国人拒绝谈论这幅画、沙特人拒绝展示这幅画,使有关《救世主》的猜测日益增多。“由于各种无端的猜测,艺术本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注: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原标题为《观念的冲突使杰作被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