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归心》等三种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洛城花落》《我和我的命》《归心》三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发布会。

梁晓声《我和我的命》:关注亲情,聚焦“80后”女性命运

《我和我的命》分享会现场。

《我和我的命》分享会现场。

梁晓声在新书《我和我的命》里,刻画了一个是80后女孩的成长史——她是养父养母眼里的“小公主”,亲生父母眼里的“摇钱树”。她曾被遗弃,但面对血缘亲情,她有抱怨却不能决裂,有委屈却放不下责任。她在奋斗中寻找爱情和友情,被社会历练和洗礼之后,也开始重新感受亲情的意义。她和千千万万的普通青年一样,用城市奋斗扛起家庭的责任,面对故乡贵州,这个女孩也以亲情扶贫的方式反哺家乡。

梁晓声

梁晓声

梁晓声说:“《我和我的命》这部书的动念也有十年之久,我想写关于80后青年,写他们在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的人生,给所有的80后鼓鼓劲,尤其给那些在北上广拼搏、打工的80后们,希望给他们带来一种动力。

人民文学出版社臧永清认为:“梁晓声是一位密切关注现实的作家。从最早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等,关心知青的命运;到现在,他最关心普通的底层人民的命运。这在中国作家中间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我和我的命》写了一个普通女性多年来的挣扎和奋斗,另外,也从女性的个人成长经历看出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些年的巨大变迁。”

文艺评论家刘琼说:“梁晓声的小说写作,我认为受俄国文学影响比较深,他在小说里探讨很多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探讨人性的本质,探讨社会的本源,他会经常有这样的抒情、叛逆、思考。这些东西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他不仅仅是讲故事——讲故事是小说家基本的功能——他还会搭起一个舞台跟我们一起探讨,通过一个形象探讨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本质、社会问题等等,这会激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从文学观、技术风格来看,这个小说里,还保持梁晓声特有的老实和调皮,比如书中的第340页,在他的虚构的小说里面,突然出现一个真实的人名,作家叶辛。他突然出现在虚构小说里面,但这个人物、这个作家是以本真状态出现的。这是梁晓声这样的作家在写作时在技术上的一份从容,可以打通我们过去说的虚构小说写作和非虚构的界限。”刘琼说。

在贵州山区一个家庭里有三个姐妹,老三出生的时候,父母抛弃了她,于是接下来她的命运有了许多反转:这个女孩子被收养到玉县有身份的家庭生活,父亲是县长、市委书记,后来她的养母去世,又跌回过去的生活,出去打工,重建跟原生家庭的关系。“这看起来是一个女孩子的个人命运,背后其实探讨的就是女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最时髦的问题,性别话题。故事讲述一个传统社会的女性的命运,她从出生开始就被抛弃,或者被歧视,然后自己怎么在现代社会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人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要过怎样人生。”刘琼认为。

《洛城花落》分享会现场。

《洛城花落》分享会现场。

周大新《洛城花落》:一部小说版的“婚商学”

“离婚冷静期”在最近成了热搜词,关于婚姻制度的许多讨论都为女性如何确立在婚姻中的位置,提出了新的话题。在《洛城花落》中,周大新用“拟纪实”的手法,从一个媒人的角度,用四次离婚庭审的忠实记录,讲述一段婚姻故事中的风花雪月和一地鸡毛。跟其他小说不同,这一次周大新关注的焦点是:考验婚姻的,从来不是现实困难本身,因为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会雪上加霜。对婚姻来说,生活艰难远远不如互相猜忌更有杀伤力。

在“审判婚姻”的外表下,周大新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带给人的情感能力,探究在智商、情商、财商之外,“婚商”的问题。所谓爱情需要浪漫,婚姻需要包容,都是学习的表现,都是提高“爱商”和“婚商”的办法。不要到了离婚的法庭上,才发现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周大新用这部新书,融汇法律和人情、偏见和洞见,书写了一部“理性婚姻指南”,更书写了“爱的幸福提示”。

评论家潘凯雄认为,《洛城花落》是一部小说版的“婚商学”。“爱情需浪漫,婚姻更需学习与经营,其内容则不外乎平等、坦诚、理解与包容。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许多有关婚姻的秘诀往往要到离婚的法庭上才令人幡然醒悟。”

周大新谈道,自己写作《洛城花落》主要是因为这些年见到的婚姻悲剧比较多:“我刚刚看到一个小事,说2020年婚姻离婚的数字出来了,河南是第一,有27万对,这是非常让人惊奇的,第二是四川,第三是江苏。我的家乡农村的离婚率也是很高的,熟悉的孩子们竟然很多都离婚了。回到城市,我熟悉的人中间也有很多人离婚了。这就促使我思考,我就觉得婚姻这个东西如果比喻成一个建筑物,确实是很不牢固的建筑物,是一个茅草房。风一吹,雨一打,如果不精心弥补可能就会倒掉,倒掉的速度很快,特别是今天人们对情感生活要求特别高,质量要求特别高,很容易这个房子就塌了。”

《归心》:聚焦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

《归心》分享会现场

《归心》分享会现场

作家秦北的《归心》聚焦于半导体芯片制造行业,以两岸芯片制造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为主故事线,抓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重组两岸乃至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历史节点。小说中,企业家林道简和林同根的商战角逐,以及双方干将叶明义、赵用心的黏合向心,交织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多声部商业正剧。书中所涉芯片制造、5G技术等前沿科技内容,均基于敏锐的行业观察和周密调研写出。

《归心》

《归心》

秦北是一位八零后作家,曾在半导体行业从业十余年。小说灵感源于他十几年来在半导体行业切切实实的感受:我国半导体行业在不断做大做强,尤其近七八年,半导体产业链呈现崛起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并仍在快速发展的半导体市场。此外,他希望借此梳理我国工业的发展脉络:从刚建国时着力发展重工业,到改革开放之后着力发展轻工业,再到如今把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时间点上,文学应该对时代做出回应。他也想通过写作本书记录民族自信心的回归: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对中国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行业信心抱有信心;同时,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对半导体行业所折射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抱有信心。

评论家胡平重点分析了小说的两种主题,第一主题是芯片,即芯片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这一主题关系到我国高科技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集成电路在如此小的体积里集合了如此多的电路,改变了世界,也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第二主题是两岸同心共谋发展。小说有三位台湾地区的主角,读者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和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景。这一主题也非常重要。此外,他还指出小说的叙事语言呈现出一种鲜明个性,这源于作品中运用自如的专业语汇,以及高科技素养带给作者的从容自信,让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就能有所收获。

施战军向读者隆重推荐了本书。在他看来,小说填补了中国作家在现实题材写作中“中国芯”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芯”是当下中国的关键词,当代文坛中反映中国芯片制造等高科技发展历程的小说非常罕有,更不必说长篇小说。

“其次,这部小说涉及另外一个隐形主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有原型,但文学创作又是虚构的,是依据现实进行的一种艺术再创作。小说里两位主人公,一个叫明义,一个叫用心,能看出作家为人物起名字时花费了很多脑筋,名字背后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作为基底。民族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都高度契合,这在人物故事中也有所体现。”施战军说。

刘琼借用“斜杠青年”的说法,将秦北称为“斜杠作家”。她指出,一般来说作家擅长文字创作,而秦北却出身于高端技术领域,而且能用文学语言把硬核的题材写软了,写成文学性很强的作品,让我们作为普通小白,都能由作者引领进入关键技术领域、展开富有趣味的阅读。

谈到小说叙事特色,施战军同样认为小说轻松的、不那么皱巴的语言风格,非常难得。另外,小说背后还始终贯穿着一种意识,它一直在暗自发问,在国外对我们技术“卡脖子”的情况下,中国人该怎么办,中华民族该怎么办。最后合上书我们才慢慢悟到,他之所以在小说中融入了这么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要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迟早有一天会重归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才是《归心》最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