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修复符望阁最大山水贴落

央视新闻4月1日消息,昨天(3月31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对外发布,首次成功修复符望阁最大山水贴落《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从最开始时“几乎难以打开”,到经过修复师精修后重获新生,《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修复中都应用哪些新手段和新方法?

纵4.4米,横2.8米,这么一幅巨大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现身的时候“几乎难以打开”。

该文物是清代宫廷画家为符望阁内檐装饰所绘的巨幅贴落,尺幅极为可观,保存状况极差:送修前,画作曾长期绷铺于古建筑的原状环境中,绢质糟朽、缺失严重,伤情复杂,对古书画修复人员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最大的难度它主要是质地绢本而且太残破,尺寸超大,这个画不怕长,特别怕幅宽,幅宽一增大以后,比如说在清洗、翻身等于这些工序会增加很多很大的难度,而且在那边看到质地特别破损,有很多卷的质地已经成了碎末的状态了。

经过仔细检查,杨泽华和同事们推测该画作于清末从墙壁上揭下并卷起存放多年,导致画作出现断裂等严重病害。经过反复实验,最终修复师们选用化纤纸加固绢丝,采用揭、搓、揉等方式,去除画绢背后已经失去承托作用的托心和背衬纸。由于画幅巨大,整个过程如履薄冰。

不同以往的是,故宫博物院此次对尺幅如此巨大、病害情况如此严重的书画类文物,通过“无损伤况勘察技术”“多光谱检测分析”等手段,揭示矿物原料分布情况和薄厚差异。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 雷勇:我们就用多光谱不同的光谱范围的滤镜去摄取颜料的信息,就像刚才说的靛蓝,靛蓝在可见光它是有吸收的,但是在近红外没有吸收,所以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获得整个这一个区域的浅色描绘的区域都是靛蓝。

故宫博物院书画修复组组长 杨泽华:反过来给我们修复也提供参考数据。铜这些含量,包括朱砂,哪个部分使用朱砂了,朱砂有跟别的颜色调和的部分,肉眼可能是看不出来的,只有检测的仪器是非常真实的反应这些数据。

有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对于画绢破损缺失处,专家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仔细观察绢丝显微形貌,选取与之结构相似的补绢,从画绢背面对画心缺失的部分进行补缀。在充分参考颜料分析与红外底稿墨线影像研究基础上,最后由书画临摹组专业画师接笔全色。

此次,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修复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将于5月和公众见面,同时故宫博物院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符望阁的虚拟三维场景,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在虚拟空间中完成贴落的还原和复位。

(原题为《科技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修复符望阁山水贴落》)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