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再次冲刺申遗,第44届世遗大会改为福州线上举办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3月29日下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5届特别会议决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并将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本次会议时间从7月16日持续至7月31日。大会开幕式将在北京时间7月16日晚7点至9点在福州现场举办。

作为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重头戏,“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上会审议。澎湃新闻获悉,泉州申遗项目已经是第二次申遗,2018年泉州“古刺桐”文化遗址项目曾经参加申遗,2020年我国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性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印记更加鲜明。此外,重庆五里坡作为湖北神农架项目的边界微调项目也将接受审议。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

世界遗产委员会考虑到目前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各国推出的旅行限制等因素,认为2020年并不适合召开会议。因此决定将在(中国)福州举行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延期至2021年6月/7月。会议决定,所有原定在2020年和2021年审议的项目和分项目,都将在2021年第四十四届延长版大会上审议。

澎湃新闻获悉,泉州申遗项目已经是第二次申遗,2018年泉州“古刺桐”文化遗址项目曾经参加申遗,但并未成功,而这次泉州申遗在总结上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遗产价值、系列遗产的要素构成逻辑与整体关联,以及可持续的保护管理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化研究和完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去年介绍,2020年我国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性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印记更加鲜明。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最为成熟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被认为在与农耕文明的相互冲突中融入了中华文明史,而对于海洋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却往往认识和重视不够。

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究其根本是由于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抑制了对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海洋活动的记述和传播。中华浩如烟海、极为厚重的典籍文本遮掩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光芒,而今人学者囿于内陆农耕文化的视野和思维,对中国历史仍作陈陈相因的解读,使得充满逐利冒险传奇的海洋活动和以商业文明为内核的海洋文明的记述和传播,很少走进各类权威文本和国人思维,这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中华文明多样性的认知和影响力是一个遗憾。

根据考古发现、典籍文献和域外文字记录表明,中国海洋文明与其他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久、不曾间断。但客观而言,中国开拓海洋、经略海洋的历史极具波折起伏,总的规律是,当朝野上下同心同欲时,海洋商贸活动风正帆满,产生了富国裕民的显著财富效应;反之,当封建王朝与民间社会价值取向相逆时,海洋商贸活动处处受到掣肘并走向边缘化,导致国弊民穷直至备受外族欺凌。历史蕴含真知。对于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极为丰富生动的海洋商贸实践活动,推动人们从“形而下”的现象认识,上升到“形而上”的价值共识,其意义可谓深远而宏大。

“古泉州(刺桐)史迹”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不仅是申遗项目名称的变化,而且将申遗遗产点从16处增加到22处。原纳入申遗的16处遗产点,包括了体现本土航海贸易传统的码头、航标、桥梁、海神庙,体现外来族群文化和生活的寺院和墓地等;项目更改后增加的6处遗产点,包括了冶铁、陶瓷和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等考古遗址遗迹,使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普通价值更加突出,遗产支撑体系更加完整。

按照大会议程,泉州项目上会审议的时间很可能将安排在7月25-27日这三天期间。泉州申遗可谓一波三折,经过重新梳理后今年重新整装出发,在申遗故事的述说上也更加圆熟流畅。更好的归纳,更充分的准备,以及本就杰出的遗产价值,希望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今年夏天顺利地申遗成功。

福建是文化大省,也是世界遗产大省,拥有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永定土楼文化遗产、泰宁丹霞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文化遗产。

具体会议形式见下表:

(其中,线上参会端口支持发言,而线上直播不支持发言)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是采用线上会议形式的大会,在会议安排上与以往有所不同。

1. 照顾到不同地区委员国的时差,每日工作会议的持续时间将缩短为4小时(北京时间17:30-21:30),因此会议天数将延长为15个工作日。

2. 为了保证线上会议的顺利进行,建议不经辩论审议通过尽可能多的项目,只有在大会主席提出要求的情况下,秘书处才应提供澄清或补充信息。

3. 秘书处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支持在线无记名投票,因此将采用举手表决和唱名表决的方式。

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福州为举办地时

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福州为举办地时

大会将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幕,开幕当天19:00-21:00(北京时间)在福州现场也将举行线下的开幕仪式。7月31日,世界遗产大会将通过大会决议,并正式闭幕。在16天的会期中,作为世界遗产的爱好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每年新项目的审议,边界调整,以及濒危世界遗产是否除名等问题。

按照大会议程,7月18/19/21日,大会将审议濒危世界遗产保护状况。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利物浦海事商城”的建设开发问题看来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届时,大会主席田学军副部长是否会敲下小锤子,将该项目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利物浦

利物浦

7月24日-7月28日,大会将审议2020年与部分2021年新申报的项目。如果按照2019年大会的审议顺序,类别依次为:自然遗产→复合遗产→文化遗产,地区则依次为:非洲→阿拉伯国家→亚太→欧洲及北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如果咨询机构IUCN已经完成了对“巴丹吉林沙漠”项目现场的考察工作,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7月24日便可得知其申遗结果。但目前为止,看不到任何关于巴丹吉林现场考察的新闻报道,推测巴丹吉林大概率还未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时间节点,巴丹吉林将有可能无法在今年上会。虽说巴丹吉林作为IUCN曾经钦点过的项目,推迟一年上会应该也不会有太多影响。但去年第14届特别会议中曾提到:如果2021年申报的项目推迟至2022年上会,必须在不影响2022年项目审议的前提下才能上会讨论。

此外,在7月28日,大会还将审议世界遗产项目边界调整的申报。重庆五里坡作为湖北神农架项目的边界微调项目,与神农架价值互补,提供了物种的基因交流廊道。对增加神农架遗产地的完整性意义重大,应该能顺利列入名录。


延伸阅读:

2020年我国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遗产点22处包括了海洋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交通网络,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

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

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九日山祈风石刻(张九强 摄)

九日山祈风石刻(张九强 摄)

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设置于1087年,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

市舶司遗址(庄志阳 摄)

市舶司遗址(庄志阳 摄)

德济门遗址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

德济门遗址(吴志诚 摄)

德济门遗址(吴志诚 摄)

天后宫

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天后宫(陈英杰 摄)

天后宫(陈英杰 摄)

真武庙

真武庙是宋元时期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为宋元时期商人群体从事海洋贸易的重要精神寄托。这里是泉州古代官员祭海的场所,体现了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真武庙(陈英杰 摄)

真武庙(陈英杰 摄)

南外宗正司遗址

南外宗正司是1130年以来迁居泉州的宋代皇族群体的管理机构。这一机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南外宗正司(高能 摄)

南外宗正司(高能 摄)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是儒家祭祀场所和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是泉州社会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泉州府文庙(泉州文庙管理处供图)

泉州府文庙(泉州文庙管理处供图)

开元寺

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

开元寺(陈英杰 摄)

开元寺(陈英杰 摄)

老君岩造像

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体现了泉州港口依托农业帝国的独特历史文脉,反映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多元、活跃的文化特征和港口的繁荣成就。

老君岩造像(陈英杰 摄)

老君岩造像(陈英杰 摄)

清净寺

清净寺是泉州古城商业性城区中的伊斯兰教寺院,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证。

清净寺(陈英杰 摄)

清净寺(陈英杰 摄)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与清净寺共同见证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其中碑刻有一方记载了1322年泉州穆斯林集体重修圣墓之举,另一方为1417年郑和下西洋期间来此的行香碑。

伊斯兰教圣墓(成冬冬 摄)

伊斯兰教圣墓(成冬冬 摄)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史迹,显现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庵中现存一方雕凿于1339年的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成冬冬 摄)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成冬冬 摄)

磁灶窑址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磁灶窑址(成冬冬 摄)

磁灶窑址(成冬冬 摄)

德化窑址

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其兴起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在发展过程中创烧出独特的白瓷产品,显示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本地制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德化窑址(郑永集 摄)

德化窑址(郑永集 摄)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李佳胜 摄)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李佳胜 摄)

洛阳桥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洛阳桥(吴云轩 摄)

洛阳桥(吴云轩 摄)

安平桥

安平桥是泉州与国家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

安平桥(陈俊宏 摄)

安平桥(陈俊宏 摄)

顺济桥遗址

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

顺济桥遗址(成冬冬 摄)

顺济桥遗址(成冬冬 摄)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是连接古城的水陆转运节点,与真武庙同为泉州城郊的重要内港“法石港”的遗存,反映了内港码头的功能构成和使用方式。

江口码头(陈起拓 摄)

江口码头(陈起拓 摄)

石湖码头

石湖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稀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它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

石湖码头(陈英杰 摄)

石湖码头(陈英杰 摄)

六胜塔

六胜塔是石湖港的重要历史遗存,是商舶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并有护佑商旅的作用。

六胜塔(吴文斌 摄)

六胜塔(吴文斌 摄)

万寿塔

万寿塔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

万寿塔(贾福山 摄)

万寿塔(贾福山 摄)

(本文资料参考综合福建日报、“爱世界遗产”公号、人民网、泉州市申遗办等)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