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号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特点

表情符号(图片源自网络)

表情符号(emoticon或emoji),也称“表情包”、“颜文字”或“絵文字”,由网络语言的符号和图标衍生而来;而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产物,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在网络中的体现。表情符号原本只是一种网上次文化,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从而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特点,并成为语言学家、符号学家、传播学家、心理学家等的热门研究课题。

网络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表情传意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其中又以大量的非言语的表情符号为其特征。可见,网络语言的最大特色便是将口语的元素加入到书写文字中,使双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而表情符号作为人们网络交流中被频繁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呈现出了不同民族的表情符号不同的特色和发展轨迹;它充分发挥了语言的符号系统所具有的丰富的视觉表现力,体现了各民族的审美意识和重视视觉信息的特点。

表情符号实际上是一个由网友约定俗成的概念,从目前表情符号的意涵来看,是指人们以照片、视频截图等图像或影视综艺等动态片段,能够在社交网络平台工具上传播的静态动态文件。表情符号也可以搭配以网络流行语或其他适当的语言文字元素以达到使用者更多元化的需求。但目前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表情符号概念或定义。在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旺盛的需求和充足的供给使得表情符号进入大众参与创造内容的新阶段。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新生的非语言符号,既延续了原始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又对其有所扩充。它凭借直观、幽默以及精确表达复杂含义的能力,重构了人们对非语言符号的生产、认知和使用,变革了传统的非语言话语形态。有趣的是,表情符号“笑哭了”还成为权威的《牛津词典》2015年度单词。在网络时代,尤其是5G时代社交媒体中的各种表情符号都可以用来进行与人沟通和交流。可以说,表情符号是传统交际方式“以心传心”在网络交流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学科领域,表情符号属于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门交叉学科是由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后来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2003年,西班牙著名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教授出版了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并对网络语言学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中就提到表情符号是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2005年,英国著名学者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作了题为《网络语言学的范围》的学术报告,其中也提到在人际沟通中表情符号的辅助作用。

表情符号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其最大优点便是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述形式;相较于以往单纯的文字语言,它带来了更多的与人交流的选择。近年来,某些流行的表情符号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些可爱搞怪的表情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盛行,给网络语言的交流带来了更多生动有趣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特点。

文/黄妍(作者单位: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