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

  一、回文诗词

  诗词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堪称精妙绝伦。它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又称“倒章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词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其中,尤以通体回文诗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它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题金山寺》(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通体回文”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被誉为回文诗的上乘佳作。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回文诗在我国历史悠久,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而兴盛于宋代。唐代史学家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给回文诗下了定义,说“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也就是回文诗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诗歌的。虽然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但实际上这是对它的误解。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与回文诗相比,回文词出现较晚,是在北宋时初见。而且与回文诗相比,回文词的创作也更加困难,因为词多是长短句,不如诗名式整齐、规律单一。清代诗人朱杏孙有一首千古绝妙回文词--《虞美人》,该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

  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

  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回文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

  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

  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这首词正读倒读都十分和谐顺畅,天衣无缝,作者真是太有才了。更为奇妙的是,这首词如果调整句读,又会成为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更难得的是,七律也可以倒读: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朱杏孙的《虞美人》,无论是作词读,还是作诗读,倒读也好,顺读也罢,句句珠圆玉润,字字工整稳妥。而且从诗词的对句、属性、平仄、韵律看,都是标准的诗词。从这首词可见,作者似乎在玩文字游戏;但玩到如此炉火纯青、练达精妙、出神入化的程度,真的令人拍案叫绝!

  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妙趣横生和意境深邃的回文诗词在当代已较为罕见,这与它难以创作有关,也人们对它的认知有关。虽然回文诗词带有一定的文字游戏的性质,但它构思巧妙,手法独特,音韵和谐,字句优美,妙趣横生;因此,回文诗词无愧是中国文学中的绚丽奇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偶尔读几首回文诗词,会令人情趣盎然和陶醉神往。

  二、回文对联

  回文对联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它把相同的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这种对联,回环往复都能诵读,且意义完整。回文对联,又叫“卷帘联”,就像现在人家的百页窗帘一样,既能从上往下顺放,又能从下往上倒卷。

“天然居”餐馆(图片源自网络)

  北京有一家餐馆,店号“天然居”,里面有一副著名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顾客进了天然居餐馆,看见这副对联,说自己居然如同天上的客人,虽然还没有进餐,就已经觉得是一种享受。这副对联,不但意境好,文字更显得精巧。把上联“客上天然居”倒过来读,刚好变成下联“居然天上客”。如果把整个一副对联倒过来读,结果还是原联不变。

  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把天然居这副回文对联两句并成一句,作为新的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出对容易对对难,对出回文对联更难。以一副回文对联为上联,要能对出下联,可谓难上加难。倒要看看,有谁能对出下联来呢?乾隆皇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纪昀(“昀”字读“yún”),居然把下联对出来了: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可不是吗,人们走过大佛寺,都会议论说,那寺庙里的佛像,大得超过了真的人呢!

  北京“老舍茶馆”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经营特征都体现出来,令人叹服。另一副更绝:“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此联既点出了茶馆的特色,又巧妙揉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

  三、回文句式

  回文句式相传始于宋代,由回文对联衍化而来,是一种常见的汉语句型。一个句子如果正着读与倒着读的意思一样,就可以称为“回文句式”。例如:蜜蜂酿蜂蜜;奶牛产牛奶;清水池里池水清;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院满春光春满院;著名作家作名著;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又如: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洪异:《长生殿·窥浴》)再如:词典多数是你抄我、我抄你,我就力求跟别人不一样。(李怀宇:《陆谷孙:“我编出了自我实现的乐趣”》,原载《时代周报》2012年9月21日C04)

  回文句式(图片源自网络)

  回文句式通常用于文章题目,它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使用词序变换、结构对称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作为文章题目,回文句式不仅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明视效果,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例如:《“打假”变“假打”》(《经济参考报》2019年3月18日第4版);《画之文与文之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15日第12版);《水中月 月中水》(《中国国家天文》2009年第11期)。

  回文句式还常用作书名,它不仅为书的内容增添一丝深度、哲理和趣味,而且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回文句式来取书名,堪称神来之笔。例如:《人海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11月);《南人北 北人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1月);《语言的美和美的言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4月)。

  四、回文姓名

  在汉语民族中,有不少人的姓名顺读倒读都一样,如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当代作家蓝蓝、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高高、凤凰网副总编辑周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石安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双林、作家及编剧赵小赵、解放军成都军区善后办主任周小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篮球队队长周晓周、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等。这些回文姓名循环往复,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也能给人以离奇的妙意。


回文姓名(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汉语民族还有人运用谐音法来组成回文姓名,如青年歌手林琳、流行歌手蓝兰、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节目主持人伊一、山东省实验中学德语教师原园、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心芳、室内设计师陈明晨、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张小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文章、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主任医师姜红江等。这些名字谐音很好,能透出一股书卷气。以谐音法起名,姓名含蓄委婉、奇妙有趣,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

  汉语回文姓名相传始于宋代,由回文对联衍化而来;而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汉语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汉语回文姓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也是人们之间打交道时的一张名片。有研究表明,对汉语回文姓名的偏好与人们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行为决策等有着密切联系。

  由上可知,汉语回文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但是,运用回文修辞手法写作并不容易,写好就更难。正因为回文的创作难度很高,要求思路开阔,思考缜密,字句凝练,语法多变,意境别致,格调清新,必须反复推敲,瞻前顾后,字斟句酌,初学者切莫指望一蹴而就、垂手可得。

  文/李珍(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