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个不停》是一本关于女孩艺术成长的书。出生于2007年的女孩朱湾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从万国园到清华园,见证一家人的艺术创作和各地云游。朱湾的母亲、艺术杂志编辑吕欢呼把这些和艺术有关的小趣事记录下来,回味一段成长历程,体味艺术的美好。“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选刊《画个不停》中的部分章节,从中可以见出艺术生活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或许,爱和艺术就是最美的生活,真正的艺术启蒙,就在日常生活里。
聪明的米开朗琪罗
初冬的晚上,天黑得越来越早。室外一阵寒风吹过,树上半干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全家早早地吃过了晚饭,朱湾在书桌前认真地写着作业。爸爸去办公室工作了。屋子里静悄悄的,桌前的台灯发出一团微黄而又温暖的光。妈妈半倚在床上一边陪朱湾写作业,一边闲翻书。
“呵呵,真有意思。”妈妈看到有趣的地方小声地窃笑起来。
“有什么好玩的吗,妈妈?”朱湾听到妈妈乐呵,就转过身来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哈,没什么,你先认真写作业。”妈妈怕打扰朱湾的学习,赶快止住了笑。
朱湾低下头又继续写她的作业。
“哈哈!太好玩了。”没过多久,妈妈又笑了起来。
“书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呀?你笑成那样?”朱湾这回索性放下了笔,要跟妈妈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呵呵,那正好你休息会儿,妈妈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妈妈看朱湾学习的时间够长了,也准备让她休息一会儿。
“我刚才正在看一个叫米开朗琪罗的画家的故事,特别好玩儿。他和以前跟你说过的达·芬奇一样,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西方美术史上有‘文艺复兴三杰’,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妈妈故意用提问的方式考考朱湾。
“我知道有个达·芬奇,你刚才说的米开朗琪罗肯定也是。”朱湾狡黠地笑着说道。还真是反应够快,刚听来的知识就现学现卖了。
“那还有一个该是谁呢?是谁呢?”朱湾歪着脑袋嘴里重复着问题,到底也没有想出另外一个画家是谁。
“想不出来了吧?妈妈告诉你啊。另外一个画家叫拉斐尔,这个人活的年纪不太大,只有三十多岁就去世了,但是作品也不算少,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特别勤奋,所以留下了上千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斯廷圣母》。”妈妈简单地把拉斐尔的情况说给朱湾听。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局部
“那‘文艺复兴三杰’就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喽?”朱湾总结性地发问。“没错!就是他们三个。”妈妈赞许地肯定着朱湾的说法。
“你说你刚才看的是米开朗琪罗,他这个人很好玩吗?”朱湾又想起了妈妈刚才情不自禁的笑来。
“是的,很好玩儿!你知道吗,书上说米开朗琪罗长得很丑,但是特别聪明,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溢。他早期的老师是个金匠,也是个画家,这个老师叫吉兰达约,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不是他自己的什么作品,而是教出了一个叫米开朗琪罗的大艺术家。”
“不过,或许妈妈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也是教出了一个朱湾,她可能也会成为一位最出色的大画家,只不过她长得很漂亮。”妈妈说到这里跟朱湾开起了玩笑。
“那是必然的!”朱湾响亮地配合道。
“我觉得我长得真好看。”朱湾对着桌上的小镜子照了照又补充了一句。
“哈哈,别自恋了,咱接着往下说。”妈妈大笑。
“米开朗琪罗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不仅不用跟老师交学费,老师还要倒贴钱给他。”
“那也太牛了,老师还倒贴钱?我们老师要是也倒贴钱给我就好了。”朱湾做了个夸张的表情惊叫道。想想也是,上学老师还倒贴钱,真是件挺美的事。
“是啊,哈哈,学习好就是这么牛。你以后要是学习超好,也必然有这种可能。”妈妈顺着朱湾的话继续打趣儿。
“更好玩的还在后面呢。”妈妈拉长了声音,故意吸引朱湾的注意力。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因为水平出众,很快就被当时罗马的教皇赏识,教皇请他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高高的穹顶上画壁画。那个时候教皇的身份地位特别高,一般画家能在教堂里画画也件是很荣耀的事情,但米开朗琪罗偏偏就不买账。”
“梵蒂冈就是那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朱湾对世界历史是有些兴趣的。
“对啊,就是那个,位于意大利罗马里面的一个国家,妈妈上次去意大利的时候专门去参观过。”妈妈说。
“可是他为什么不买账呢?”朱湾好奇地问。
“问题在于米开朗琪罗他不是个一般的画家,而是个大艺术家。要知道大艺术家一般都很有个性,米开朗琪罗那会儿正对雕塑感兴趣,他不想去画画,就像你一样,妈妈让你画画的时候你偏不画,爸爸让你写字的时候你偏不写,哈哈。”妈妈故意拿朱湾的小叛逆说笑。
“妈妈,你讽刺我!”朱湾做了个怪表情大叫着,她一下就听出了妈妈的弦外之音。
“哈哈,听出来了?”妈妈继续笑道。“哈哈,言归正传。那个时候米开朗琪罗就是不想画画,他更喜欢雕塑,所以拒绝了教皇的邀请。他说我的职业是雕塑,我不喜欢画画。但是,那时候正好有一些嫉妒的人开始说他的坏话,有的人造谣说他根本就不会画画,所以不敢来画。这下可惹恼了米开朗琪罗,他听了之后十分生气,最后决定答应教皇去梵蒂冈画画。”
“那他后来画得好吗?”朱湾想着米开朗琪罗因为被造谣偏要去画画,很有点同情他的意思。
“当然好了,大师就是这样。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很牛!”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朱湾。
“妈妈上次去的时候,专门去看过西斯廷教堂,真是叹为观止,美轮美奂,画得简直太好了!”
“那他都画了些什么呀?”
“他主要画的是《圣经》里的故事,人物特别多,因为是在教堂里画画,要表现出宗教的神秘感和庄重感。米开朗琪罗又是个杰出的雕塑家,他画的作品立体感特别强,看起来十分厚重,后来这些作品还被称为类雕像画,就是画面看起来有雕塑的感觉。”
“在教堂的穹顶上画画是不是要抬着头往上画?教堂不应该很高很大吗?那他怎么够得着啊?咱们家疯狂的墙上面我都够不着。”朱湾比画着,完全想象不出米开朗琪罗是怎么进行工作的。
提到我们家“疯狂的墙”,有必要解释一下。
朱湾创作的疯狂的墙
朱湾上学时,平时就住在爸爸学校分的小房子里。刚装修完的时候,妈妈是不允许她在墙上乱画的。后来不知哪天趁妈妈一不留神她就在上面用铅笔画了起来,后来水彩笔也来了,贴画也来了,最后水笔、马克笔纷纷上阵。妈妈见没法制止她,就索性鼓励她画个痛快,还给她买了专门的水粉颜料和丙烯颜料,放开来画大壁画。小房子被画了一层又一层,有的地方写字,有的地方列算式,有的地方贴立体作品,总之是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到现在为止,只有很高的地方和房顶她够不着。这个小家的墙也因此被妈妈戏称为“疯狂的墙”。
当妈妈提到米开朗琪罗画大穹顶壁画的时候,朱湾立即眼前一亮,第一个就想到那面“疯狂的墙”。
“当然了,那个教堂特别雄伟壮观,比咱家可是高大了无数倍,确实很难操作。当时他们就想办法,先安装了高大的脚手架,就像我们现在盖房子那样,脚手架就有18米高,再在脚手架上放置木板,然后米开朗琪罗就仰面朝天躺在这些木板上画画,这样一来工作难度就非常大,也看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想看整体的时候还要爬下来看看。他画的人也特别大,每个画中人都比真人大两倍,总共画了一百多个人。”妈妈跟朱湾详细地描述当时米开朗琪罗的工作状态。
“那颜料不会滴到身上吗?”朱湾躺在床上盯着小家的天花板模拟着米开朗琪罗工作时的样子,她的小脑袋瓜里不会又想到怎么把小家的屋顶“装饰”一下吧?
“那肯定会啊,所以颜料要控制好,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技术要特别高超才行。”妈妈解释道。
“除了这些艰苦条件之外,更困难的事是这个教皇又很着急,他经常过来视察米开朗琪罗的工作,还不懂装懂地指手画脚,很是干扰画家的工作。”
“他凭什么指手画脚啊!有本事自己画好了,我画画也不喜欢别人盯着看。”朱湾感同身受地表示很气愤,就像米开朗琪罗是她的好朋友一样。
看来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喜欢被人打扰。
朱湾花卉
“哈哈,因为教皇尊贵而威严,权力特别大,米开朗琪罗也没办法。但是他很聪明,知道不能和他硬对着干,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教皇过来看他工作进度的时候,他看准教皇在架子下面,就装作不小心故意把工作用的小锤子碰掉下来,锤子正好落在了教皇的附近,把地上砸出了一个小坑。教皇吓了一大跳,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危险的工地,吓得直到完工再也没敢来打扰米开朗琪罗。”
“哈哈,米开朗琪罗真是太聪明了,好棒!”朱湾鼓着掌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
“虽然没有了教皇的干扰,但是米开朗琪罗还是非常辛苦,画这个教堂整整花了他四年半的时间,而且每天都是躺在那里仰着脸画,完工的时候脖子都不能弯了,头和眼睛也不能低下了,只能往上看,那个时候他才37岁,但看起来都像一个老头了。”
“啊,脖子都不能弯了,好可怜!他本来就丑,那不是更丑了。”朱湾想象着。
“是啊,他还真是不容易!”妈妈也感慨。
“不过,还有一件好玩的事。米开朗琪罗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雕塑作品《大卫》,你以前在书上也看过的,当时雕出来的时候完美极了,他自己也非常满意。可是当时主管这件事的官员看了之后,竟然说这个雕塑鼻子太大了,让他去修改。”
“这个臭官,肯定是不懂装懂。”朱湾愤愤地说。
“是啊,这个臭官就是要显示自己身份高贵,说话管用。但是米开朗琪罗这次表现得更聪明。”
“他干了什么呀?”朱湾兴奋地问。
“他站在雕像前仔细地看了看假装认真地说:‘呀!您说的真对,真是这样啊,这鼻子看起来是有点大了,我上去把它改小一点儿。’他一边说着,一边爬到架子上叮叮当当摆弄了一阵,大理石粉纷纷扬扬地掉了下来。那个官员高兴地说:‘对呀,就是这样,看起来好多了。’然后那个官员满意地走了。米开朗琪罗跳下架子去洗手,跟旁边的人说:‘我其实什么也没动,只不过是上去掸了掸灰。’”
“哈哈,哈哈!米开朗琪罗真是太聪明了!”朱湾拍手笑道。
这个故事讲完后没多久,朱湾在刻一方大印。她刻好后拿给爸爸看,爸爸指点说整体很不错,有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一下。
“哦,知道了。”朱湾乖乖地答应着。
过了一会儿她又拿着印章去给爸爸看,爸爸疑惑地皱着眉头说:“宝宝,怎么没动啊!和刚才一样啊?”
“我像米开朗琪罗一样,只不过是掸了掸灰罢了!”朱湾十分利索地回答。
“哈哈!”妈妈看着一脸茫然的爸爸在一旁放声大笑起来,“爸爸可不是那个臭官,你以为那么好糊弄呢!”
?
做客郁文斋
2月17日,久负盛名的日本书法家、大收藏家高木圣雨教授来到东京学艺大学艺术馆,参观(朱湾的)爸爸和加藤泰弘教授在这里的联合展览。
我们到艺术馆时, 高木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已经到展厅了,正在细细观赏作品。
欣赏高木先生所藏赵之谦对联
爸爸一边陪高木教授看展,一边讲解他的创作思路,朱湾和妈妈跟在后边,一起作陪一边欣赏作品。朱湾拉着妈妈的手,不时仰脸看着这位陌生的日本书法教授爷爷,听他讲着奇怪的日语。一会儿看看翻译阿姨,比较着两种语言的不同,真想知道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高木教授饶有兴趣地询问爸爸题跋中的内容,并对作品中用“句读”这种形式很感兴趣。所谓作品中的“句读”,就是用毛笔在该断句的地方画上句号。书法作品不像现代文章,是不用标点的,一般都是一口气写下去,让观者自己分辨该停顿的地方。
他幽默地说:“当代中国的书法家,王镛先生曾用过这个方法,你是第二个。”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朱湾在一边听得似懂非懂,看他们都笑起来,也跟着大家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日本的作品展示和中国的也不太相同,尤其是在装裱方式上差异颇大,爸爸的每张作品都被衬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在中国一般多用一种黑色或白色等比较单纯的颜色做衬纸,不像日本这么鲜艳。
这种装框的样式,爸爸妈妈和朱湾都是第一次见。朱湾觉得很新鲜,在展厅里走来走去,看看到底有几种颜色的衬纸。
爸爸的日本学生介绍说,在日本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租画框要比买画框贵,我们都感觉不好理解。学生说日本人的家一般比较小,如果画框是买来的,展览结束后家里是放不下的,处理起来还是个大问题。所以尽管租画框很贵,一般展览还是选择租的方式。
我们陪高木教授一一看完展品后,正准备休息一下,加藤教授到了。
加藤教授比高木教授年轻不少,他对高木教授也十分敬佩,正在开教授会议的中间抽了个空来和大家见面。
在高木先生家欣赏古代篆刻珍品
日本的书法家门派林立,很少有一个教授到别的学校去看另一个教授展览的,即使本校同一专业的教授也不观摩,他们虽然同在东京书法界,单独见面看作品的机会也不多。这一点,和中国书法家互相捧场的现象很不同。所以,这次高木教授能来学艺大学看这个展览,非常难得。当大家一起合影时,高木教授对加藤教授说:“我们还是第一次合影呢!”
按照之前的预约,参观完展览,高木教授带领我们一家做客他的郁文斋,共赏珍贵藏品,交流切磋书道。
高木圣雨教授是日本现代大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的入室弟子,其父高木圣鹤先生亦是日本著名书法家,在国际书法界影响很大,和中国书坛的不少名家都有来往。
高木圣雨教授是日本书道的新一代领袖,现为日本最大的书法团体——谦慎书道会的理事长,大东文化大学的书法教授,全日本著名的“二十人展”重要作者之一,曾获得过日本文部大臣奖。
我们在高木教授的带领下,从学艺大学开了大约一小时的车,来到他在箱根的别墅。箱根在东京的郊外,那里没有高楼大厦,路两边都是一栋栋的小别墅,带着精致的小花园,让人顿时觉得幽静了不少。
一到院门,就看到清代吴昌硕篆书牌匾“卧牛庵”三个字,榆木绿字,十分古雅。“卧牛庵”是两幢别墅连在一起,面积也没有中国的别墅那么大。
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门,还给朱湾专门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日式点心。
室内琳琅满目的图书和字帖吸引了我们。我们直接到了他的书房——郁文斋,还在那里碰上了在日本三十多年的高木教授老友和中国书协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来向他借作品展览的。
高木教授和中国来往非常多,家里经常有中国客人,他说他去中国已经一百多次了,也可以讲一些中文,可以说是个“中国通”。他的长相也和中国人没有很大的区别,戴一副眼镜,头发花白,一副文雅老教授的样子。
高木教授收藏有丰富的中国书画艺术精品,明清时期的作品最多,尤以王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清代几大家的收藏为特色,不少博物馆的重大活动都要找他借藏品。
刚坐下来,高木教授就高兴地问我们:“想看什么作品?”爸爸说:“看点王铎、吴昌硕吧,篆刻也可以看看。”他立即从储藏间取出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赵之琛、齐白石等人的40多方印章和王铎、傅山、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的书画长卷、立轴30多件,让我们一一欣赏。
赵之谦、吴昌硕的几方印都是作者的常用印章,特别难得。
赵之谦的大字对联雄强宽博,小字质朴文雅,可以看到他把北魏碑刻和“二王”试图融合的探索。王铎的大幅立轴和小草临阁帖手卷,一大一小,清晰看出他继承“二王”和拓而展大的轨迹。
印象最深的是吴昌硕的作品。
高木教授所藏吴昌硕的作品约有百件,他家中立轴也多挂缶老的。印象最深的是这次见到的一本册页,是吴昌硕和他老师杨见山的数十通手札,从吴氏三十岁到晚年的都有,可以看到他“稿书”的变化,真是大饱眼福。
我们忙着看这些精彩的作品,朱湾坐在一边的地板上吃起了高木先生准备的点心,不时跑过来看看作品。
过了一会儿,我们看她不作声,就过去看看她在干什么。不想,她正拿几方吴昌硕和齐白石的印章搭积木,真把我们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制止。要知道这些作品都是十分珍贵的名家名作,连很多博物馆都没有这么好的藏品。
朱湾花卉
《画个不停》内页
欣赏艺术珍品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我们到高木先生的接待室休息,他向我们赠送了谦慎书道会新编的研究董其昌和张瑞图作品的两本书。
晚上,高木教授邀请我们一家和其他几位中国朋友在著名的东京饭店吃了箱根烤牛。日本的和牛品质卓越,又嫩又香。我们自己动手烧烤,不亦乐乎。
席间,他回忆了自己收藏这些艺术品的往事,并向我们讲述了根据印章把吴昌硕书法判断失误的经历,很感慨地说:“中国书画,要学习的知识很广泛,不能轻易下结论啊!”
收藏艺术品,不仅要有一双慧眼,还要有丰富的艺术史知识。
饭后,酒店有个小型的抽奖活动,类似中国的小转盘,根据消费情况可以有好几次摇奖机会。高木教授陪着朱湾一起摇奖,一共得到了七八种小奖品,他和朱湾一样高兴,开心得像个孩子。
朱湾意外收获了这么多小奖品,更是乐颠颠的。
《画个不停》(三联书店出版)
朱湾与其爸爸学刻印
延伸阅读 | 记录的力量
文/朱天曙
这是一本关于小女朱湾的艺术成长的书,是她妈妈花了一年多时间专门记录下来的。
朱湾从小跟我们一起生活,从上海到北京,从万国园到清华园,伴随着我们的艺术创作和各地云游,有许多可说、可笑、可爱的故事,构成了我们家生活的重要内容。把这些和艺术有关的小趣事记录下来,回味一段成长历程,体味艺术的美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和她妈妈都是朱湾艺术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许多作品还谈不上多么艺术,多么精彩,只是她生活的日常,但其中体现出她艺术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孩童天真的创造力,常常令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她的画中,一只兔子、一只老鼠、一个女孩、一个玩具、一个场景,无不充满生机和童趣。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意无意地讲一些艺术故事,艺术史上的人物、常识和趣闻,她都听得津津有味。我们陪她一起写字、一起画画、一起刻印,自我表扬,相互鼓励,有时也相互嘲笑一番。她为艺术感到开心,也因艺术着了迷。这本小书记录了她生活中与艺术有关的点滴和故事,相信能给读者带来会心一笑。
艺术道路漫长而艰辛。朱湾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严格训练,这一切只是出于兴趣,她的艺术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艺术、自然、生活产生乐趣,并陶醉其中,专注其中,也是很难得的。
这里,记录下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及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