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十多年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心理学家德博拉·格林菲尔德教授一直致力于权力领域的深入研究,并且开设了斯坦福大学的知名课程“权力课”(Acting with Power)。在《权力》这本书中,他以其独特的视角,颠覆了我们对权力本质的局限认知——她探索了权力的概念,分析了权力的本质以及当权者的特质。在作者看来,权力存在于每一种关系中,并且通过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体现。权力不是地位或等级制度的作用结果,相反,权力体现的是我们被需要的程度,以及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权力不是自我提升的工具,也不是个人消费的资源,权力正是我们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而当权者应将责任置于权力之前,以集体利益为重,并重视自己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权力。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慷慨地使用权力,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打下信任的基础,并且使得他人也愿意按照这样的方式为人处世,这就是权力的意义。”
本文摘自该书。
什么是权力?
权力的概念可能令人困惑。权力到底是什么?我们有必要在这一点上花些时间。有些人对权力一知半解。如果你想预测谁会得到权力,为什么会得到权力,以及如何得到权力,就必须了解权力到底是什么,以及权力不是什么。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那句名言:“再没有比合适的理论更实用的东西了。”如果你想有效地处理权力差异、改变权力的天平,或者只是想弄清楚在特定的情况下自己有多少权力,那你必须知道权力是什么、权力来自哪里。
从定义上说,权力是控制他人及其结果的能力。因此,你的权力取决于他人对你的需要程度,尤其是为了获得不菲的奖赏和避免惩罚。有人因此需要你,你比其他人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你就比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就会主动取悦你,这就赋予了你控制权。
权力不是地位。地位是衡量别人对你的尊重程度的标准。权力和地位当然是相关的,但是没有地位也可能拥有权力。例如,你马上就要迟到了,而一个陌生人正准备驱车驶离附近唯一可用的停车位,此时此刻,对你来说情况紧急,对他来说他能够控制结果(他可以不慌不忙地打个电话,让你在一旁着急等待),二者结合就赋予了他权力,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有了地位,通常就有了权力,因为人们想和你建立联系。
权力不是职权。但二者同样也是相关的。职权是基于正式的职位或头衔,告诉别人该做什么的权力。因此,职权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正式的职权也可能拥有权力(就像司机腾出停车位一样);没有真正的权力也可能拥有正式的职权,例如,大学的管理人员负责批准或拒绝增加研究和差旅经费的请求,但不能直接控制预算。
权力和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影响力是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偏爱使用影响力,不喜欢使用权力,因为使用影响力意味着你不必使用武力。但这种区分是错误的。当你有能力强迫别人时,事实上根本不需要使用武力。
简而言之,权力就是社会控制的能力。这部分十分简单, 但也只是冰山一角。为了有效地使用权力,我们还需要了解权力的运作方式。对权力规则的认识会影响我们使用权力的方式,而许多认识都是错误的。为了更好地使用权力,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权力问题,需要开始关注人际关系、群体、组织机构以及社区中存在的权力问题。权力不是个人名誉或财产,而是你在别人的故事中扮演的角色。
为什么权力不是个人的 ?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中,我们认为权力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个人的。我们将其当作个人的荣誉或财产,可以获得,也可以积累。但如果仔细研究权力,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看法过于偏颇。
权力并不是自我的一个方面,不可能被某一个人占有。财富、名望、魅力、美貌、雄心和自信都具有个人属性,我们将拥有权力等同视之。但这些只是权力的潜在来源,也可能是权力的结果,它们无一能保证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能否让某些人产生影响——能否让其他人甘愿遵从这些人的愿望——取决于别人对他们的需要程度。任何人的权力都完全取决于权力生效时的环境。权力存在和消亡于人际关系之中、目标和目的之中、环境之中以及社会角色之中。例如,在人人都自信的情况下,自信就不占据什么优势;在一群俊男靓女中,美貌占据的社交优势也不如现场只有一个让人惊艳的人所占据的优势大。财富、野心和名声这样的品质也完全是相对的。那种认为权力依附某些固定的特征或特质的观点是十分严重的误解,导致了许多关于权力的错误观念。
权力不是永恒的。权力没有固定数量。相反,它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规定了在关系中谁在什么方面、什么时间掌握控制权,判断标准就在于那一刻谁更需要谁。这意味着你不能总是带着权力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例如,一个在与直接下属开会时大权在握的公司总裁,未必能在与董事会开会时拥有权力,也未必能在与自己十几岁的孩子共进晚餐时掌握控制权。
权力相对短暂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与谁能在特定环境中增加更多价值相关——独特的知识或技能比司空见惯的知识或技能更强大。在特定的关系中,权力与你的盟友、你的选择相关。一个没有盟友、没有选择的人,力量要比具备完全相同的能力和技能,但却拥有强大稳定人脉资源的人小得多。
权力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只要一个人同意被你控制,你就有了权力。有权有势的人若是违反了赋予他们权力的隐性协议条款,很少会长期掌权。人们会摆脱无法忍受的婚姻,孩子长大后会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反复虐待员工的老板最终可能会被员工炒掉,激起太多民愤的残暴独裁者可能会引发一场革命……换句话说,权力的天平是可以倾斜的。
我们经常看到,某个人在前一分钟可能还是房间里最有权力的人,在后一分钟却丧失了全部权力:运动员在帮助自己的球队赢得冠军之后,在下一轮选秀中可能炙手可热,但若在赛季前的训练中膝盖受伤,就会变成废柴一个;支持率很高的政客在台上可能权倾一时,但被发现挪用公款被迫辞职后就会失去所有权力;还有一点可能也是不言而喻的,一旦没有演员、导演或投资者与娱乐大亨合作,那么娱乐大亨就无法再利用自己的权力从渴望成功的女演员那里获取服务了。
权力不是一种感觉。对自己获得权力或被剥夺权力的感觉是一回事,在评估自己拥有的权力时,我们往往会出现严重偏差。感觉强大并不意味着你拥有权力,感觉无能为力也不意味着你没有权力。如果让自己的感觉来引导行动,那事情很少会按计划进行。
的确,高估我们的权力有时会带来短期的好处,尤其是当别人也能从我们的大胆行动中受益时。低估自己的权力似乎是谦卑或谦虚的标志,这两种品质通常都是人们希望的。但事实上,最好是能够看清楚你所处的现实环境。没有意识到别人比我们强是许多失礼行为的根源,而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权力比别人大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工作中的性骚扰行为,部分原因是许多老板低估了他们的权力对他人的影响。正如一家大型电信运营机构的人力资源主管所透露的那样,在面对女下属的投诉时,许多男主管都感到震惊,他们会问:“这算什么问题?她是个成年人,如果不愿意她可以拒绝的。”这显然是不了解下属与主管之间的现实关系。如果否认了权力差异的事实,我们可能会为每个人都创造出一个不公平的危险处境。
权力不是权利。尽管一些有权势的人可能不这样想,但占据权力的位置并不能自动给任何人带来尊重或控制社会的权力。当权力运用不当时——欺骗孕育权力的体制,或者不顾群体福祉攫取个人利益——掌权者就失去了地位和合法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控制他人结果的能力。这种情况在一些国家经常发生。在这些国家里,摇摇欲坠、腐败成性的政权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权力,全然不顾愤怒民众的意愿。丧失地位与合法性之后,掌权者只能依靠威胁、威吓和武力来保持优势。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需要展示自己的权势,可能他拥有的权力就越少。
权力不(只)是外在表现。我们的行为方式会产生影响。正如对自己拥有的权力判断得很糟糕一样,我们很容易被他人的权力误导。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权力不是直观的,有些特点是隐性的。我们经常会认为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有权力,并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人更适合掌权。但是,如果试图根据外在表现来推断谁拥有权力,就很容易犯错。
例如,外表温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的求职者比看起来过于自信但没有具体选择机会的求职者权力大;与公司中手握实权的人有过硬关系的初级员工可能比那些职位更高或工作时间更长的同事权力大;负责首席执行官日程安排的行政助理可能是该组织机构中权力最大的(许多人都是吃了苦头才明白这个道理的)。知识几乎总是权力的源泉,你无法直接看到别人知道什么或认识谁。
外在表现可以体现出权力的某些特征,例如肢体语言,但这也可能有误导性。动物在感受到威胁时会表现出攻击性,也就是说,不是在它们确信自己能赢的时候,而是在它们担心可能会输的时候。所以说对某些人的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些人喜欢开昂贵的跑车,有些人大摇大摆到处炫耀,有些人笑起来旁若无人、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有些人厚颜无耻地炫耀财富或地位,这些人往往是在补偿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够强大的感觉。事实上,房间里最重要的人物通常是那些努力显得低调的人,以免吓到他人或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在镜子前摆好姿势后,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更有权势,有时也能通过虚张声势来赢得权力之争,但从长远来看,真正重要的是事实本身,也就是你所处环境中的共享现实。
为什么权力未必是控制 ?
权力的使用通常会让人联想到支配与胁迫,或者是强迫别人出于恐惧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但是,权力不仅仅是使用武力威胁他人的能力。权力是一种社会杠杆,可以通过许多不那么激进的方式来运用、获取和投资。权力在某些圈子里享有盛名,它既能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隔阂,也能使人团结起来。
对互补原则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不只是没那么有权势的人会被更有权势的人吸引,有权势的人也常常被不那么有权势的人吸引。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差异就是一种吸引力,它提供了一个用于协调和联系的结构,可以建立关系、强化关系。等级关系可以使人们一起工作,高效地完成共同的目标,因为他们不必争夺控制权。因此,试图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使用权力可能是浪费精力。正如我认识的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管喜欢说的那样:“如果你在前面带路,但没人跟随,那你只不过是在散步。”
根据已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权力和人类动机研究专家戴 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的说法,大多数职场人士都将自己面临的权力挑战描述为专断独行的愿望。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的是,表达尊敬甚至服从的能力也可以带来权力。所谓的尊敬是指在对待他人时,承认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至少和你的一样重要。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权力小于你尊敬的人,而是意味着你不打算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对付与你有关系的伙伴。尊敬对方可以消除相互间的敌意,表明彼此之间不存在威胁,可以创造信任的基础,建立关系。
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团队运营发展,以此来赢得地位——赢得团队的尊重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如果使用得当,带着尊敬他人的心理使用权力,可以为我们赢得地位(从长远来看,也能赢得更大的权力),因为这被视为胸怀坦荡:它可以帮助提高团队决策质量,可以让别人感觉受到重视,并且非常有利于赢得他人的信任。
1990年,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概念引入国际事务领域。正如他描述的那样,硬实力包括恐吓、军事干预和高压外交,其中涉及使用经济制裁。软实力更多的是关于魅力、谈判,以及使用一个国家可以使用的几乎所有其他外交手段,使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约瑟夫·奈认为,几十年来,美国人过于依赖硬实力,这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而在这期间,中国以其强大的魅力让世人看到了一个长期奋斗的国家的和平崛起。这是将软实力与其他战术结合使用的光辉榜样。中国领导人利用外交软实力,构建文化桥梁,打造商业伙伴关系,从而赢得了战略优势。
后来,约瑟夫·奈又创造了“巧实力”一词,用来描述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外交政策,即将两者结合起来,应对不同的情况。他认为,巧实力不仅要考虑一个国家的武器库规模或使用野蛮武力的意愿,还要深刻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利益关切,以及对方想要的理想结果。同时,还需要理解冲突发生的背景,并根据这一背景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采用什么手段,以及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采取行动。
在我看来,这是完全正确的,甚至在人际关系层面也是如此。这并不是说控制他人能显得更强势,尊敬他人会显得软弱。这两种做法都很有效。想要行使权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完整的武器库,“两种武器”都需要掌握。我们要能够分析面临的具体情况,重点关注哪种方法可能更有效,不要只在乎哪种方法让我们看起来有多么强势或软弱,还要关注身外的结果,因为结果更重要。
有一种观点认为,权力是一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控制他人的能力,但权力也是一种使别人的生活发生积极变化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运用权力,我们常常需要具备这两种能力。
《权力》,[美]德博拉·格林菲尔德(Deborah Gruenfeld)著,林明东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