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在短短25年的人生里,创作发表了《亚洲铜》《日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短诗和《太阳》等诗剧,成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影响最广的诗人之一。
然而,这个天才诗人是怎样成名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在依托我个人创办的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的资料支持下,经过对有关当事人刨根问底式的采访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海子生前发表成名作的第一推手
内蒙古《草原》文学月刊在海子生命的最后五年时间里,将海子列为重点作者,先后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亚洲铜》等共计17首诗作。海子生前公开发表诗歌共约五十余首,《草原》是发表他诗作最多,带给他影响最大的刊物。在《草原》之前,只有云南一个文学杂志发表过海子的一首诗作。
《草原》文学月刊的编辑思路很开阔,其诗歌栏目放眼全国选稿,每期发行两万册,发表了北岛、顾城、杨炼、江河、昌耀等全国各地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越是边远地区办的诗歌刊物,越是开放包容。《草原》诗歌栏目堪称全国青年诗人眼中的诗歌圣地。
1985年4月,对于热爱诗歌、狂热写作却始终籍籍无名的诗歌作者海子来说,无疑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草原》文学月刊第四期“北中国诗卷”栏目发表了他的《亚洲铜》(外一首《新娘》)。
在《亚洲铜》中,诗人写道: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
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
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
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
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
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亚洲铜》的公开发表,使他从此在中国诗坛上一举成名。加上后来四川的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也发了这首诗,北大臧棣主编的《未名湖诗选集》也选了这首,影响更大了。
《亚洲铜》加上外一首,一共三十行,稿费15元,这对于六十多元工资的海子,也算可观的收入。
1986年2月,《草原》杂志创办了诗歌专号《北中国诗卷》,并成为独立出版的季刊。在《北中国诗卷》创刊号上重磅推出了海子的诗剧《遗址》,引起了诗坛的广泛关注。当时内蒙古的刊物《诗选刊》(1984年创刊,1987年停刊)也多次转发海子的诗歌。
《遗址》的发表,使海子对自己在诗剧创作上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信心,此后,海子在诗剧创作上更加野心勃勃,直至创作出了震惊诗坛的《太阳》系列诗剧。
海子的初恋女友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海子为他的初恋情人写了大量的爱情诗。《草原》1987年第8期发了海子一首爱情诗《给B的生日》:
天亮我梦见你的生日
好像羊羔滚向东方
——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
好像羊羔滚向四方
——那太阳落下的地方
秋天来到,一切难忘
好像两只羊羔在途中相遇
在运送太阳的途中相遇
碰碰鼻子和嘴唇
——那友爱的地方
那秋风吹凉的地方
那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
《草原》继续力推海子,1986年第10期《北中国诗卷》上发表他的诗歌《哑脊背》,1987年第8期《北中国诗卷》上发表他的诗歌《草原上》、《房屋》。海子生前最后一次发表诗作居然是在他卧轨自杀的1989年3月,而《草原》1989年第3期十分巧合地刊登了海子的四首诗歌:《秋》《八月之杯》《九月》《秋》(两首《秋》同名)。
1985年,当初扶海子“上马”的是《草原》,而1989年最后送海子一程的还是《草原》。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消息传来,
《草原》的编辑们沉浸在失去一位优秀作者的悲痛之中。为帮助海子家人,该刊于1989年第6期在国内最先发表了海子去世的讣告《就海子逝世告同仁书》,是第一个公布海子死讯的文学刊物:
优秀的青年诗人海子,怀着对理想世界的热切渴望,于1989年3月26日告别了我们,他圣洁的灵魂永远安息了,年仅25岁。
海子去世前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研究室任教。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应为3月,作者注)诞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979年9月来到北京大学法律系求学。此后不久就开始了他短暂而艰难的文学生涯。在9年中,在与生活、与世界,与心灵的艰难而勇敢的搏斗中,他留下了大约100万字的诗作,剧本、小说和论文,其中大部分尚未发表和出版。他杰出的天才的才华在中国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他的诗作,先后被收入《新诗潮诗集》,《探索诗选》(书名有误,应为《探索诗集》,作者注),《中国当代实验诗选》,《中国当代校园诗选》(书名有误,应为《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作者注)《亚洲铜——第三代诗选》(书名有误,应为《第三代诗人探索诗选》,作者注),《灯心绒幸福的舞蹈——朦胧后诗选》,《中国当代10年诗选》,——(以上两种诗集属于谬误,在海子生前从来没有出版。其中,《灯心绒幸福的舞蹈——后朦胧诗萃》出版于1992年7月,作者注)、《现代诗群体流派大观》(书名有误,应为《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作者注)等近20种诗集,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
愿海子勇敢和圣洁的灵魂安息。
谢谢!
骆一禾老木西川
1989、3、31
联系地址:北京三环中路《十月》编辑部骆一禾
这则《讣告》发表后,在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群体中引发了一场悼念海子和为海子家人募捐的潮流,使海子之死顿时成为八十年代末诗坛最值得关注的一个事件,从而为九十年代引发海子诗歌热潮埋下了伏笔。
在海子去世后,《草原》在1989年第8期诗歌栏目上用三个页码刊发了海子生前投寄给该刊的最后一个组诗《秋天》(包括《秋日黄昏》《秋日山谷》《秋日想起春天的痛苦也想起雷锋》《秋天》《八月黑夜的火把》《九月的云》共计六首诗作)。
诗剧《太阳》及其他重要作品的发表
《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当时中国重要的文学双月刊。诗人骆一禾主持该刊的诗歌栏目《十月的诗》,先后发表了西川、于坚、昌耀等一流诗人的作品。1987年7月,骆一禾精选了海子的12首短诗,以《农耕之眼》为题,编发在第4期的《十月》上。11月,这个组诗荣获了“第三届《十月》荣誉奖”,这是海子生前获得的唯一重要的奖项。同月,《十月》第6期又编发了海子的四篇精短小说《取火》《谷仓》《歌手》《初恋》。
海子始终引以为傲的作品是他于1985年至1988年完成的诗剧《太阳》,发表于1989年第1期《十月》。骆一禾在编者前言中高度评价:“它是从元素原型和痛楚狂想的焚烧战斗中掷下的大诗。”
1989年3月,也正巧是海子自杀的那个月份,第2期的《十月》发表了诗剧《太阳》的第二部分。
骆一禾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与海子相识成为好朋友。骆一禾比海子成名早,他在1983年广东《青年诗坛》第4期上发表成名作《先锋》的时候,海子刚刚在诗歌写作的道路上起步。1988年,骆一禾参加了《诗刊》社第八届“青春诗会”更是跻身名诗人的行列。
海子在自杀前的1989年3月25日,给骆一禾写下了一封遗书:“一禾兄:诗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在海子去世之后,骆一禾整理了海子遗作《太阳·七部书》。
2017年2月22日下午,在孔夫子旧书网大众拍卖区上,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拍卖项目和骆一禾、海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拍卖者提供的六张照片中,有存放海子稿件的《十月》大信封、有骆一禾写给领导的推荐信手稿、有海子《弑》手稿复写件等。从这份珍贵的拍卖品中,我梳理出了这件珍贵拍卖品的来龙去脉:
1989年4月10日,骆一禾将海子1988年6月13日至9月22日创作,11月10日重新抄写并投稿给《十月》的话剧《弑》(三幕三十场),编辑并通过了初审。在给主编的两页纸的推荐信中,骆一禾写道:
话剧《弑》写的是四个刺客攻弑巴比伦王的悲剧故事,……它的特点在于,是以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德斯式古希腊悲剧形式及莎士比亚幻想剧式为本的剧式写成,如作者所说,“非情节剧,程式和祭祀歌舞剧”。——换言之,这是用古老的仪式为来源的,与后来的源自世间生活的剧式不同。它更近于莎翁后期幻想剧,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剧,易卜生的《培尔·金特》,迪伦马特的《天使来到巴比伦》那一类型,结合了贫困戏剧的一些特点。《弑》文字优美,场面转换灵活,有悲剧气氛,想象奇特。请《十月》领导交有多年经验的老田鉴识而定。
后来,海子死后两个月,骆一禾也因脑溢血去世。《十月》后来也没有刊登出海子的这部话剧。“老田”是田珍颖。
海子死后掀起海子诗歌热潮的推手
海子死后,广州《花城》文学双月刊在诗人西川的大力协助下,于1990年第4期用四个半页码发表了海子遗作组诗《最后的诗篇》,共计十首:《祖国》(或以梦为马)《日记》《山楂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四姐妹》《黎明之一》《黎明之二》《最后一夜和第一页的献诗》《太平洋的献诗》《黑夜的献诗》。
在这组诗中,有海子后来影响广泛的名篇《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经过《花城》的刊载,《日记》不胫而走,同期刊登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成了海子的最经典的作品。
1991年第2期《花城》再次用4个页码刊登了海子的遗作组诗《喜马拉雅》。这组诗作共计九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草原之夜》《无名的野花》《黑翅膀》《夜色》《喜马拉雅》《汉俳》(包括九首短诗《河水》《王位上的诗人》《打麦黄昏,老年打麦者》《草原上的死亡》《西藏》《意大利文艺复兴》《风吹》《黄昏》《诗歌皇帝》)《天才》《春天,十个海子》。
其中,《春天,十个海子》是海子在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首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
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它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
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向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花城》在编者注里,详细说明了编选两次海子诗作的原因:
发表海子的诗,不仅仅因为它们杰出的艺术价值,也不想借此以澄清对海子之死的种种附会、误解乃至曲解。西川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忧虑:“现在海子面临另一个危险,他要变成一个大众的人物,而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作为一个诗人最独特的一面。”
《花城》能够两次发表海子优秀的诗歌遗作,诗歌编辑袁安发挥了重要作用。袁安,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系,1988年和骆一禾同时参加了“第八届青春诗会”,两人成为好友,他们对海子的诗歌都抱有欣赏的眼光。海子去世后,骆一禾在1989年4月28日致袁安的一封长信中,专门谈了海子诗歌的价值、意义。当西川将整理出来的海子遗作寄给袁安后,袁安很快就精心选编并发表。西川、骆一禾、袁安的合作,为海子诗歌的传播和传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西川一直致力于海子遗作的整理和编辑,1992年《海子诗全编》已经编辑定稿,1997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多次印刷不能满足读者要求。2009年,由西川主编的扩充版1100多页的《海子诗全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好像他已经成了一个历史人物,但每回重读海子,海子诗歌的光辉和力道便骤然显现。”西川说,“海子已经不再需要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