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外报刊,留下了哪些历史的底稿?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上海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祥地,成立于1929年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是中国最早的新闻高等学府。1935年10月,复旦大学三十周年校庆之际,系龄仅六岁的新闻学系曾举办“首届世界报纸展览会”。据记载,那次展会展出了33国上千种报纸,包括1833年美国《太阳报》创刊号、1872年《申报》创刊号等珍稀史料,在一周时间里吸引了近万名参观者。

时隔八十多年,又一场有关世界报刊的展览会在上海举办。1月21日,《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揭幕。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资料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推出,意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传媒演进。

1月21日,《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揭幕。 全文摄影若无特别说明: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1月21日,《历史的底稿——十七世纪以来中外报刊珍藏展》在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揭幕。 全文摄影若无特别说明: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在这次特展中,人们将看到1888年《金融时报》创刊号、1872年《申报》创刊号、1950年《字林西报》一百周年特刊、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刊物《新青年》1921年7月号等九十余件珍品。它们主要选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的私人收藏和上海图书馆馆藏,围绕“报刊本身的新闻史价值”、“头版刊发重大新闻”、“报刊的地域与国家分布”三条线索展开,涵盖数十个国家、十多种语言,容纳三百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刊物《新青年》1921年7月号

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刊物《新青年》1921年7月号

而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或许是这次特展最合适的场馆——它建于1848年,是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本展也是徐家汇藏书楼修缮后的首次特展,将延续至4月9日,每周二至周六开放。

通过这些“历史的底稿”,人们可以回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次次重大事件:

1865年4月15日的《纽约先驱报》(The New York Herald)以号外方式刊出“总统林肯遇刺身亡”,并配有林肯肖像及暗杀事件的细节;

1865年4月15日的《纽约先驱报》(The New York Herald)以号外方式刊出“总统林肯遇刺身亡”。

1865年4月15日的《纽约先驱报》(The New York Herald)以号外方式刊出“总统林肯遇刺身亡”。

1970年4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它也是研究“文革”时期中国新闻的典型文本;

1970年4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

1970年4月2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

1989年11月10日的《太阳报》(The Sun)头条新闻是1989年柏林墙终结,冷战进入尾声;

The Sun(《太阳报》),1989年11月10日

The Sun(《太阳报》),1989年11月10日

2001年9月12日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发行于“9·11”事件次日,报道了恐怖袭击的详情及伤亡人数。被劫持的飞机撞毁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小布什总统发誓严惩邪恶的恐怖分子。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2001年9月12日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2001年9月12日

“这次展览是为历史节点和记忆而来。我们的历史很长,但记忆很短。九十一件展品中仅有一件是复制品,我们希望这些文献可以让年轻人触摸到历史真正的印记,把断掉的历史节点连接起来。”张力奋表示,展览也是向新闻先贤们致敬,“报刊是近代新闻业与大众传播的源头与基石,是历史的第一份底稿,也激发了中国的现代思想启蒙。

当下互联网高扬,纸媒日趋冷落,渐被新生代遗忘。这个特展意在回望印刷文明的荣光。没有印刷与纸本报刊,近代与现代文明及其传承是不可想象的。”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次展览还结合上海历史发展与上图馆藏特别选取了3种于上海创办的重要报刊,分别为《新青年》1921年7月号,近代国内唯一横跨两个世纪且同时在海内外发行的专业医学期刊《博医会报》1921年7月号,以时事评论为主、侧重对中国及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信息的《密勒氏评论报》1921年7月23日号。

作为上海图书馆中西文化研究资料交流中心,徐家汇藏书楼藏有丰富与多样的中外文文献与汉学研究资料。近年来,徐家汇藏书楼致力于在对特色馆藏的发掘与整理基础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文献资料呈现于社会公众视野。这次展览,也是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与社会力量合作提供多样化历史文献公众服务的一次尝试。

【部分展品简介】

Novus Atlas Sinensis(《中国新图志》),1665年

取自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绘制的《中国新图志》,印制于阿姆斯特丹。拉丁语,双面彩印,共17幅地图,为西方最早绘制、出版的中国地图集,确立了卫匡国“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的美誉。1614年生于意大利特伦托,1650年抵达北京。曾觐见顺治帝。1657年重返中国。1661年因霍乱在杭州去世,葬于杭州桃源岭下大方井传教士墓地。

Shun Pao(《申报》)创刊号(上海图书馆馆藏复制件),1872年4月30日

1872年4月30日(清朝同治年间),英国商人厄奈斯特·美查(Ernest Major)在上海创办。创刊号单面印刷,八版。版式特别,近正方形。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报纸,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代。1912年,日后成为报业巨子的史量才接手经营,《申报》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报。1949年5月27日,已属国民党党产的《申报》正式停刊。《申报》有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之称。因其影响之广,上海及江南一带,人们将报纸统称“申报纸”。

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1888年2月13日

1888年创刊于伦敦。日报,简称FT。被誉为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政经报纸之一。1945年兼并竞争对手《金融新闻》(Financial News)。2015年7月被日本日经集团收购。全球发行,读者集中在政商决策和知识精英阶层。这是FT创刊号,四版。创刊辞中,FT将其读者定位成“诚实的金融人士,善意的投资者、受人尊敬的经纪人,真正的董事和合法的投机商。”其报铭为“不畏惧不偏袒(Without Fear and Without Favour)”,沿用至今。2003年,FT在伦敦创办FT中文网。

Century Number of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and Herald, Ltd.(《字林西报、捷报百周年纪念号》),1950年8月3日

自1850年《北华捷报》诞生,至1952年《字林西报》停刊,《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在上海发行了足足一百多年,内容有英国快讯、上海英侨动态、中外商务情报、广告及船期公告等,是上海英文媒体中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也见证了上海近代的历史变迁。

在1950年8月3日,报馆为纪念其成立一百周年,发行纪念特刊。其中内容不但简要介绍了报馆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刊登了大量回顾一百年历史的发展,展现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

《东方早报》(Oriental Morning Post),2016年12月31日

中国重要的都市早报。2003年7月7日创刊于上海。《东方早报》于2016年12月31日停刊,原有的采编运作和人员全部并入“澎湃新闻网”。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