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家眼里,什么是海派文化?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看来,“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其精髓就是比较秀丽、典雅、故事性强,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乡,有一种缓缓流淌的感觉。”
丁申阳(中)现场写“福”字
“腔调。海派文化就是腔调。”这是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的答案,“海派文化的集成,是一种提炼,将本区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变成一个大城市的文化,这种环境造就了个人诚信、自信、可塑性的品格,用上海话讲,就叫做‘腔调’。”
“年轻、朝气。”在著名舞蹈家、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黄豆豆看来,“海派”和上海这座城市,越发展越年轻。
1月15日,首期“海?尚”艺术沙龙在亚振海派艺术馆举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携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亚振海派艺术馆,共同推出海派艺术传播传承系列活动,包括线上沙龙与线下视频,聚焦海派艺术传播与传承,推动艺术融入生活、艺术走进大众。
今日的上海,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洋,时尚与怀旧,各有各的精彩,展现了海派文化的魔力和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上海的艺术家虽然活跃在各自的领域,内里却打上了“海派”的共通烙印。
“上海一直是书法的重镇,根据上海的城市特点,注定铸就了上海是一个有西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海派文化,可以容纳各种人,容纳各种书体,所以也出了很多大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从海派书法的传承谈起,讲述了既能吸收江南文化精髓,又能容纳各种书体、博采众长的海派书法特征。“海派文化受吴越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其精髓就是比较秀丽、典雅、故事性强,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乡,有一种缓缓流淌的感觉。”
李守白(右)现场展示海派剪纸艺术
“什么是真正的海派,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才深有体会。”李守白是一名海派剪纸艺术家。提到民间剪纸,很多人会想到北方的窗花,但李守白认为剪纸其实是“东方的素描”,如何在简单的艺术语境里把故事讲好,需要创作和设计,将其用于城市传播,应该有上海人的方法。李守白的方式是从上海标志性的建筑石库门里弄入手,用剪纸讲述上海的故事,“作为一名上海人,又是艺术工作者,更要用自己的艺术载体表现这座城市,讲这座城市的故事。”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派剪纸”艺术语言,“越做越有味,越做越有劲。”
黄豆豆(前)现场互动,教观众跳《闪闪的红星》片段
黄豆豆12岁才来到上海学舞蹈。一晃32年过去,黄豆豆在上海奠定了自己的舞蹈地位,也曾为上海城市精神创作舞蹈作品。作为一名“新上海人”,他对海派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我们用青春去奋斗,慢慢的我们成熟了、成长了、稳定下来了,但这个城市却是越发展,越有年轻的朝气。”
“海派艺术视频”是上海市文联“破圈”的一次尝试。据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派艺术视频”聚焦海派代表艺术家访谈,展现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不同艺术门类在海派文化中的映射和印记,探讨海派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目前已拍摄6期,丁申阳、李守白、黄豆豆、民协主席吴新伯、美协副主席殷雄、新艺联副主席张军参与了拍摄,未来还将拍摄更多艺术家。据悉,录制完成的海派艺术访谈视频将通过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在国际各大文化交流平台播出,推广上海的城市名片。线下活动“海?尚”艺术沙龙未来将不定期举办,邀请海派艺术家和大众线下互动,进一步增强文艺的创造力、传播力、感染力,让海派艺术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