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将过去,后疫情时代,该如何反思2020年?近期,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以“共情·联接”为主题的展览,意在探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人类与技术、人类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以及当下与未来的联接。
展览现场
“个体·群体”:时间的纪念碑
如何从情感的角度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情感体验存在于个体之中,而群体由具有共同情感基础的个体组成,个体如砖,群体如墙;令我们浑然一体的是共通的感官体验。这也是第一单元“个体·群体”所反思与展示的。
展览现场,一家三口在观看《金色之名》
展览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在双屏影像中,由泥土塑造的人物在黑白世界中不断前行,影像开头呈现出一个黑白的世界,是人间也是隔世。耿雪介绍,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用泥土塑造, 赋予人物身躯粗粝的质感,同历经创伤一般,象征着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磨难。故事的脉络则暗示着人必须主动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现实。泥人在集体创造一件巨大的未知全貌的擎天大物,这大物内在是金色的世界,发出召唤和诱惑的光色与声音,人类集体在前仆后继地为它劳作,不惜牺牲彼此:他们取出自身或对方的一部分,献祭给这个大物,大物却不断吞掉为它劳作的人类。
《金色之名》有多重隐喻:我们的低头劳作是否真的有意义,而那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理想世界,真的值得我们牺牲无数个自我去奔赴吗?而随着人类所处的环境的变化,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被异化、被改变。与此同时,屏幕嵌在雕塑里被安置在地面上,金色世界里是翻滚着的人物,仿佛被放置在金色“脐带”里。
《金色之名》屏幕嵌在雕塑里,并被安置在地面上
青年艺术家牛文博的作品《片刻的记忆NO.2》中,艺术家收集了一个家庭从80年代末到2000年使用过的家具,把家庭做成一个纪念碑式的立体造型,艺术家现场导览中说:“人们往往在关注一个家庭的历史的时候会主观地记录一些人或事,而忘记那些曾陪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器物。它们身上的温度、记忆都是我们的珍贵财富。”牛文博通过对一个家庭的器物进行观察和再造,制作而成这座类似“纪念碑”似的装置作品,作品在一个几何形的大轮廓下集结了一个家庭一段时期的器物,更像是一个家庭记忆的“断代史”。
装置作品,《来自陌生人的秘密》
装置《来自陌生人的秘密》由上千张明信片组成,每张明信片都承载着一个来自陌生人的秘密。 艺术家江夏然试图用这个艺术事件帮助那些旅途中的陌生人留住被埋入时间的生命与往事, 让它们再一次被人发现和留存。作品收集并使用了数十甚至有百年历史的老明信片,它们一面影印着欧洲最表层的视觉印象,而另一面却书写着欧洲最内里而隐秘的人情。
展厅中呈现的老明信片
展厅中呈现的老明信片
“抗疫瞬间”
展览的第二个单元是很有“时效性”的创作,其中,参展作品《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带领中国摄协小分队前往武汉,历时66天为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346支医疗队、四万两千多名医疗队员拍摄现场肖像,期间共拍摄了42000多张照片。
作品《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现场也再现了蓝色的遮布帘、床头柜上的心电图机、听诊器。
主办方介绍,很多在武汉参与抗疫的医疗队员下班后,都会通过微信安抚最牵挂的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资讯舒缓心理压力。因此患者们一旦病情好转或出院前,一定会和医疗队员合影。于是李舸请医疗队员短暂驻足在定点医院缓冲区的饭桌边或淋浴间门口,举起他们珍藏有这样合影的手机,摘下口罩拍下了这组特别肖像。
王雷《师疫制度》
全球化抗疫时代,全世界的人民都以“战士”的身份参与着这场与新冠疫情的斗争。口罩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防御形式之一。尤其在 2020 年,口罩的意义已变得非同寻常,它不得已变成了人们外出不可缺少的“装备”。艺术家王雷的《师疫制度》用与疫情有关的各类报纸进行撮线及编织,制作出365个口罩,以展望的形式祈愿全球人民以有效的防御手段制止疫情。
《数字失乐园》
展品《数字失乐园》将众多GIF视频组成一个景观装置作品,将影像的二维图像转为三维的场域与空间装置,观众能在一个充满GIF 电子屏的景观装置中,体验数字影像的现场感。影像包含61个作者以“失乐园”为主题创作的GIF作品,展现众多作者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情感。
崔译《夜冥冥·耳语》
崔译《夜冥冥·耳语》
艺术家崔译的《夜冥冥·耳语》 用装置的红色管道结构在视觉上与天花板的消防管道相连,在空间中延伸、融入并强化了“非白盒子空间”本身的工业气息,她也用钢筋来模拟树枝,置入很多绿色植物,以此来观照着那些在管道的“枝桠”间寻求生存的自然植物和工业剩余。
技术革新带来了什么?
科技改变着人类,从思维方式到行为特征,第三单元的作品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探讨了科技改变人类的方式、速度以及后果。机器不再只有服从,而是在与人类的互动中日益聪慧,对人的影响和支配逐渐形成,艺术家们也在思索:人类的技术革新,究竟会带来一个美丽新世界,还是滑向智能垄断的黑洞。
胡晓琛、亓梦婕、陈天翼的《人工智能真的懂你吗?》
胡晓琛、亓梦婕、陈天翼的《人工智能真的懂你吗?》通过实时抓取网络上的最热门视频数据,将最热门的视频图像和信息投影在展览的地面上。当观众走过投影区的时候,体感设备和摄像头将自动捕捉人的动态影像,同时通过机器 学习的算法将和人的影像数据和抖音上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配对,并推送到墙面人形的投影上。作品同时通过对短视频的声音进行提取,运用算法进行音乐的重组、解析和重构,呈现 出与人体动作相呼应的动态变化。
黄筱茜, 《呼吸共同体》
黄筱茜, 《呼吸共同体》
黄筱茜的 《呼吸共同体》 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创作的作品,当全人类面对共同挑战时,人类在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中携手同行。作品集互动灯光装置、智能可穿戴及远程交互于一体。通过可穿戴装置采集人体的数据信息,探讨未来对人体数据的采集形式, 采集样本取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及地区。通过灯光装置展示采集到的人体温度信息,光在一呼一吸间,再现人体生命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也在现场讲解了他的作品《有趣的世界》装置二,它是一个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式叙事装置,装置中的网络摄像头会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来捕捉每一位现场观众的外貌、表情和衣着的色彩等特征要素,基于“以貌取人”的叙事模式,带观众去往世界上与你相关的三个地点。这次作品的图像全部是以用户上传的图片和家庭录像为核心,建构一种独特算法所构成的、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复式关系。
展览的第四单元也展示了华熙“云中系列”的十年历程回顾,十年间,“云中”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深入西藏、四川、辽宁、内蒙古等50个城市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进行采风。此次展览为华熙集团发起的“云中系列”中国原生态文化项目活动之一。该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7日,免费对公众开放。同时该展入选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第十七届海淀文化季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