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娱乐、手机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比逐渐加重,传统图书馆式微了吗?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却说:“这个时代,是做图书馆最好的时代。”
2010年10月22日,建筑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浦东图书馆(新馆)在上海前程路88号正式开放。十年后,浦东图书馆位居各类点评网站中“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榜单的榜首;日均入馆读者超1万人次,馆内各个阅览室3000余个座位全靠“抢”。所获荣誉不计其数,仅“十三五”期间,浦东图书馆就获得国家、市、区、个人荣誉百余项,包括全国文明单位、五星级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第21届上海读书节示范项目、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等,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评为一级图书馆,“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浙江师大儿童文学实践基地”等也落户于此。
截至2020年10月,浦东图书馆下辖有街镇分馆35个,主题分馆10个,流动图书车1辆、各类延伸服务点410个,农家书屋310个。街镇分馆和主题分馆馆藏文献超200万册,全年接待读者38万余次,借还图书近200万册,开展活动2490场,吸引47万余人次参与。
这些荣誉和数字,是对浦东图书馆过去十年成果的直观呈现。但一路走来,浦东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思路,对于读者的用心,也值得细细探究。
“以人为本,将浦东图书馆打造成读者和馆员的精神家园,这十年我们将这句话变成了一个现实。”曹忠如此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浦东图书馆
将阅读的种子种进孩子心里
今年的11月,“百年上海儿童文学展”在浦东图书馆开展。展品近300件,涵盖百年来上海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小说、童话、幼儿文学、报告文学、散文、诗歌以及理论研究等不同体裁的作家史料,包含创作手稿、作品、藏书、报刊、信函、证书、照片、学术交流等不同类型。展柜前,《神笔马良》《黑猫警长》《没头脑和不高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经典作品的珍贵手稿和创作资料吸引了一批批的进馆读者驻足浏览,大小读者面对这些儿时回忆讨论纷纷。
浦东图书馆的少儿读者占比接近55%,如何服务好这一群体,让阅读的种子进入孩子们的心里,是浦东图书馆馆员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2019年6月,浦东图书馆开始筹建上海儿童文学基地。启动该项目时,曹忠和馆员心里并没有底。并不能确定基地会走向什么方向,也不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而浦东图书馆作为一个区县馆,很难保证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少年儿童文学作家捐赠作品。曹忠说:“但确定要做了后,大家还是十分执着地去推进这件事,馆员们带着诚意去联系一位又一位作家和学者,最终获得了他们的肯定。”经过16个月的工作,浦东图书馆收集到了40多位作家捐赠的7000余件资料,并且实现了对这些作家的承诺,通过上海百年儿童文学展,把他们的部分作品带到了读者面前。
2020年浦东图书馆获得了“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的称号,曹忠说:“在幼年时培养好阅读的习惯,受益终身。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们心里埋下这颗种子。”
目前图书馆还确定了新项目,打算利用明年一整年的时间,对图书馆二楼做一个整体功能的改造和提升。改造后的图书馆致力于将儿童学习做得更实,让青少年、儿童获得更大的收获,把图书馆真正地变成一个阅读的中心、馆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活动的中心、研究的中心。
浦东图书馆
公益是图书馆的属性之一
曹忠认为,公益是图书馆的一个属性,正因为公益属性,所以它是没有门槛的。“它是要走均衡化这样一个道路,把所有的人,不管什么样的群体,都吸引到图书馆来,为这些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
围绕着儿童读者,除了打造上海儿童文学基地,浦东图书馆还做了很多延伸拓展项目。针对0-3岁儿童,图书馆推出了“阅读指导包” 项目,以家庭为单位为孩子送去含有十本书左右的阅读包,并附上指导阅读手册、笔记本和身高尺。多年来,图书馆坚持将这些阅读包送到社区、儿童医学中心、社区卫生院、学校幼儿园,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碍于经费有限,只有500个阅读包,曹忠觉得,“还是太少了。”
此外,图书馆还通过举办星光童书会、故事妈妈讲故事、迪士尼亲子活动等亲子阅读活动,来进行亲子阅读的推广。图书漂流、青鸟传书等活动的反馈也很好,连续地做了很多届,每一届的报名人数都在成倍增加。
对于残障人士,浦东图书馆的项目还获得过国际图联的大奖。为了解决盲人的阅读需求,浦东图书馆组织了阅读培训班,教盲人读者如何使用手机、电脑,怎么听书。目前浦东图书馆还进行了功能提升,为残障人士提供培训区域、阅读区域、活动区域,通过这三个区域来举办丰富的活动。
读者们的反馈也让曹忠和馆员们感到温暖。“有一位视障读者告诉我们馆员,培训改变了他的生活,重新燃起了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有一次开志愿者表彰会时,一位志愿者是专门做残障人士活动的老师,他参与图书馆的项目,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然后他自愿留下来,为其他残障人士来服务,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
另外,图书馆还为残障人士成立了小型读书会、小型合唱团和朗诵团,并且利用节日来做一些插花艺术之类民俗的活动,将残障人士集合起来,为他们开展文化生活提供一方天地,免费提供餐食。曹忠觉得,“这样一来,他们就把图书馆当做自己的家,非常好。”
浦东图书馆举办的活动
用文化产业的思路做文化事业
曹忠觉得一个图书馆本质的开放,首先是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人走进来。其次是让图书馆的资源走出去,请得进来,走得出去,才会越来越开放。这些年,除了做好总馆的各项活动和资源建设,浦东图书馆也在努力地将这些资源配送到550万父老乡亲身边,“所以我一直提一句话,就是打开图书馆的门,而不是我们自己把这一亩三分地弄好,那是不够的,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群众。”
浦东图书馆至今举办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加起来超过1000场。报名的读者不仅来自浦东新区,更是来自上海其他区域;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读者,则来自全国各地。疫情期间,图书馆做活动控制人数,实施预约制。但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年纪大的读者会面临预约不上或者不会预约的窘境。“看到这些读者坐公交车从宝山、闵行、奉贤赶过来,到了门口却进不来。我们都觉得过意不去,又现场开放了每天50个号。”
除了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也在努力走到读者身边。在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浦东图书馆设置了400多个服务点,310个农家书屋,1200多个家门口文化服务站。但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后,图书馆开始面临“量是足的,但是显示度不够,特色不够”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浦东图书馆这两年重点打造了十大主题特色分馆。除了现在的十大主题分馆,浦东图书馆还打算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十大主题特色馆、十大特色农家书屋。
目前来看,十大主题分馆获得了非常正向的社会效应。“文化设施在浦东新区依然存在配给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政府无法不断打造新的图书馆,那么我们就把浦东图书馆的门打开,将资源配送到老百姓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最近的地方享受到阅读资源和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对于主题馆未来的发展,曹忠提到,“文化事业要用文化产业的思路来做,文化产业要用文化事业的温度来做,这是发展思路的精髓。”他希望在公益之外,能够调动社会资源一起来发展图书馆。利用政府的小经费,撬动大的市场资源,吸引更多第三方的投资,建造自身的造血机制,实现良性循环。
未来,浦东图书馆还会打造更多阅读带,辐射更多地区。曹忠介绍:“上到陆家嘴地区的朵云书院,下到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站,然后通过布置望江驿把这些阅读点连起来,最后做成一个比较有显示度的高品质阅读带。”另外浦东图书馆还将打造一个以张江、金桥、外高桥、周康等中环区域为重点的中部示范区,以及以川沙新镇、惠南-祝桥、临港新片区等为辐射源的周边示范区。目前,图书馆已经将一个4层、可储存20万册书籍的书库移到了川沙,负责中示范区的书籍配送。
浦东图书馆举办的活动
留存浦东地区的特色文化
地方文献建设是浦东图书馆打造的一个重点项目。曹忠上任浦东图书馆馆长一职前,也有其他教育类的岗位可以选择,“当时我可以做校长,也可以做馆长。思量一番,我觉得应该做馆长,可以带领浦东图书馆为浦东地方文献文化的传承做一些贡献的。”
“我们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想把浦东特色的文化留存下来,如果你现在不做,以后想做可能也没有机会了,留存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你现在做很艰难,但就是要走出这一步,要用久久为功的思路,滴水石穿的精神去做,将地方文献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所以我们就启动了这个项目。”
做好地方文献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使其开放,以供使用者去研究,形成地方文献的闭环。现在,图书馆按照浦东名人、浦东开发开放、浦东教育、浦东医疗、浦东非遗、浦东地方志6大专题,重点打造五楼的地方文献馆。另外,图书馆还在进行新的设计,准备在明年上半年打造完成一个馆中馆。对于地方文献馆,曹忠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活的、有吸引力的馆,一个集阅读、看文献、做研究为一体的空间。当然,“这个也很考验我们馆员的想象力和专业度。”
以人为本,打造精神家园
浦东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是“以人为本、文化立馆,将浦东图书馆办成读者和馆员的精神家园”。图书馆里每天人来人往,大家身份不同,却以相同的方式在这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而对于馆员来说,浦东图书馆也是他们耕耘的一片土地,曹忠常和馆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让老百姓喜欢阅读你们就怎么做,没有什么限制,不要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疫情期间图书馆控制入馆人数,但图书馆的工作量不降反升。让曹忠感动的是,在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时候,读者也看在眼里。有的读者还会每天为图书馆免费送口罩、消毒水、矿泉水。“这个可能就是文化的感召力,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灵魂,这就是我们做阅读的意义。阅读本身只是一个手段,不是一个目的,目的就是人和人情感的交流,人和人那种相互的那种影响,正能量的传播。” 曹忠说。
在浦东图书馆公众号征集的十周年微留言中,曹忠经常会看到读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留言的读者,有为理想而努力的学子、有为前程而奋进的青年、也有为充盈家庭而学习的妇人、为丰富晚年而阅读的老者。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在图书馆相遇,曹忠希望图书馆能够给这些人带来温暖,在这个精神家园中各取所需,最后再回报社会。
浦东图书馆公众号征集的十周年微留言
展望未来,曹忠认为,现在是做图书馆最好的时代。各级政府对阅读事业很重视,出台了很多法律来进行保障。与此同时,老百姓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对阅读也越来越重视。恰好又赶上了信息化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图书馆文化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手段,再加上优秀专业的馆员,图书馆有太多大展拳脚的空间。
而如今不容忽视的一个挑战,是数字资源对纸质资源的冲击,老百姓习惯了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碎片化阅读。虽然谈到总体趋势,曹忠觉得“应该是数字化慢慢会占上风的,要引导读者去利用好数字资源,引导小孩怎么去利用手机。但是目前来看,对于纸质图书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和电子书相比,差不多一半对一半。”浦东图书馆做过读者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你到我们三四楼去看一看,大家坐在桌子上、椅子上,坐在我们那个书山上,在那里看书的感觉特别好。”
谈到未来的发展愿景,曹忠介绍,根据浦东新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承载区总目标,浦东图书馆理应高起点、高定位,对接国际一流水平。具体来看,浦东图书馆将定位上海,做一个市民学习交流中心与城市创新策源地;定位长三角区域,打造一个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地标;对标国际,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从功能定位来看,浦东图书馆还将着手打造五个中心——社会公众优质阅读与交往中心、少儿社会教育与素养提升中心、浦东地方文献与文化传承中心、城市创新发展与多元文化中心以及图书馆行业研究发展与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