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游人》中窥见欧洲传统价值在一战前的崩溃

“在价值崩溃的黑夜,我们每个人都是梦游人。”——《梦游人》

今秋,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梦游人》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梦游人》在世界各地出版了几十种译本后,中文译本首次面世。

《梦游人》是被米兰·昆德拉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他曾说“这本书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托马斯·曼也夸赞《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11月21日,《梦游人》分享会在位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译者流畅和小说家路内就《梦游人》和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对谈。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赫尔曼·布洛赫1886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之家。他并没有很早就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而是在20岁时接管父亲的纺织厂。这使得他和当时的商人、工人阶层均有亲密的接触,对社会状况有近距离的观察。后来他结识了卡尔·克劳斯、托马斯·曼、茨威格、罗伯特·穆齐尔等人,和这些当时文艺界风云人物的交游,使布洛赫对文学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他在40岁时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心理学和哲学。45岁时(1932年),他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游人》,1950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梦游人》创作于1928年至1931年间,故事背景从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开始,到1918年他退位为止。小说分为三部,通过三个不同的主人公串连起德皇威廉二世的整个统治时期,展现欧洲的传统价值观在一战前夕走向崩溃的过程。布洛赫在小说中运用了哲理随笔、抒情散文、诗歌、戏剧、报刊文章、商业信函等多种不同的文体,以复调叙事展现那个时代。这种同一主题下的“变奏”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形式,也和小说所要展现的“在不同理性层面均走向价值崩溃”的主题相称。

《梦游人》虽然是布洛赫第一部长篇小说,却显示了“写出整个时代”的雄心,成为比肩《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的杰作。米兰·昆德拉因而将布洛赫与卡夫卡、穆齐尔、贡布罗维奇列为“中欧最伟大的四位小说家”。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同样把赫尔曼·布洛赫与乔伊斯、普鲁斯特的小说相提并论,认为布洛赫的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开启了现代小说的新方向,它属于那种“一流的伟大作品”。

为何《梦游人》被众多文学巨擘推崇,本书的译者流畅认为这部小说充满了“几何结构的美感”,同时具有交响乐一般的节奏感,在翻译的过程中,自己就像是布洛赫笔下的“梦游人”,时常沉醉在独特的小说结构中。

《梦游人》已在全球出版了几十种语言的译本,在国内读者期待了几十年之后,此次中文译本终于问世。译者流畅是位“90后”,广东汕头人,他曾做过仓库管理员,也曾靠开网店卖内衣为生,他在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看到对布洛赫的推崇,因此便用了十年时间,凭一己之力翻译出《梦游人》,“作为一个寻找方向的人,我愿意将布洛赫作为一个指引的路标。”流畅说。

译者流畅

译者流畅

小说家路内对布洛赫及其小说《梦游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布洛赫是一位非常会写作的作家,他在描写细节时经常会有极其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他的文学创作水准不在托尔斯泰之下,他的透彻程度也不输卡夫卡。”路内认为阅读《梦游人》的时候,读者的文字敏感度要打开,“不能在手机上撸,要拿着纸书看,才能感受到布洛赫和其他作者完全不同到地方。”

关于中国和欧洲的小说创作对比,路内认为中国作家一直很努力,但和欧洲作家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国内作家更擅长写人的共性、广谱性的东西,读者会觉得从中看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我们有一种现实主义的源流,要求人物和时代有共鸣(或者反之,没有共鸣,那实际上也是一种共鸣),总是就是和读者要有联系。”路内说。

“而欧洲作家笔下的小说和读者有着陌生的距离感,读者不得不跟着作家的描述走下去,触碰悖反日常的部分。”在阅读《梦游人》的时候,路内就感觉到独特的阅读体验,书中的人物关系虽然简单,却深刻、冷酷。

《梦游人》

《梦游人》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