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来到了上海,古蜀“人与神”呈现上大博物馆

11月21日,“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展览以16件(套)文物(8件国家一级文物、2件国家一级文物、5件文物复制品、1件文物仿制品)概览式展示长江上游地区先秦时期古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与辉煌。如何以16件展品概括“三星堆”文明的始末,也颇具挑战性。展览开幕现场与“三星堆”考古现场的直播连线,更揭秘了考古一线的工作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三星堆”是一个充满谜题的名字,提起这个名字,世人脑中马上浮现出双手环握中空的青铜立人像,纵目大耳的面具、青铜神树等文物,青铜立人像手握之物为何?有何作用?都是未解之谜。

早在1920年代,“三星堆”就被发现,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等就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新中国成立后也对这一地带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

直至1986年夏,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继被发现。这使沉睡数千年的地下蜀史,翻开了尘封的秘密,大宗古蜀秘宝横空出世,再现了辉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的缺环。

展览开幕式现场连线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公众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看到了考古大棚、发掘仓、实验室,以及显微镜下1、2坑青铜器的研究。据他介绍,2019年在又三星堆一、二号坑周边,又发现了6座祭祀坑,其中4号祭祀坑从10月9日开始考古,有一些新的文物出土,多学科、多平台的发掘和研究也正在推进。

从“青铜纵目面具”到“太阳神鸟”

回到上海大学的现场,展览以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西亚、印度同时期文明的时间表开启,从中依稀可以了解“三星堆”所处时代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展览以公众最为熟悉的青铜立人像文物图片带公众走进“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西亚、印度同时期文明的时间表

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西亚、印度同时期文明的时间表

展览分为“人间神国”“以玉事神”“万物有灵”以及“文明的延续”四个单元,从青铜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以金沙遗址联系的角度讲述“三星堆”文明。

其中,“人间神国”以青铜人像讲述了三星堆的信仰。以青铜铸造神灵的偶像来进行供奉和祭祀,也是“三星堆”与中原文明的不同之处。“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为展览首件展品。

展览现场“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

展览现场“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

对于“纵目”,目前学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夸张的眼球,其与伸长的大耳表示视听上的超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古代蜀王蚕丛的形象;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人神合一的艺术再现。同时,三星堆遗址还出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单独悬挂,体现了对眼睛特有的尊崇。展览中一件“菱形眼形器”也讲述了“三星堆”文明对“纵目”的崇拜。

菱形眼形器

菱形眼形器

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铜人头像”和“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复制品)出现在展览中。其中平头顶“铜人头像”,面部方颐、粗眉、立眼、蒜头鼻、阔口、大耳,绕到文物背后,还可看到其向后披的发辫垂于脑后。

“铜人头像”

“铜人头像”


铜人头像 后部可见发辫

铜人头像 后部可见发辫

据介绍,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铜人头像50多件,它们代表着古蜀王国的群巫集团。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仪式中往往扮演着沟通神灵的角色。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则极为珍贵,其面部贴金不仅仅说明古蜀人对黄金的崇尚,应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更显出其身份的高贵与祀神活动的隆重。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在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看来,文物原件和复制品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当文物无法外出借展时,文物复制品的展出也可以展现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作为大学博物馆,除了面向公众展出的外,其展览更为重要的目的是教学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博物馆如何研究、博物馆展览如何策划、展览后续公教活动如何展开等实践议题。

展览中两件青铜人像,作为原件展出,右为复制品

展览中两件青铜人像,作为原件展出,右为复制品

在“人间神国”部分,还展出了“铜顶尊跪坐人像”“铜兽首冠人像”等文物,其中的人物造型都具有典型性。

展览现场的“铜顶尊跪坐人像”“铜兽首冠人像”

展览现场的“铜顶尊跪坐人像”“铜兽首冠人像”

“以玉事神”“万物有灵”单元从玉器和仿生性器物的角度阐述远古的三星堆文明。据悉,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此次展出玉璋、玉璧、玉戈、玉凿等玉石器,与青铜器一样,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也几乎都与祭祀活动有关。铜兽面、铜扇贝形挂饰等从自然崇拜的角度,表达了古蜀人认为,世间万物,山川、土石及动植物等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们赋予自然万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过自然万物与神灵对话。

铜扇贝形挂饰

铜扇贝形挂饰

展览最后一部分“文明的延续”以一件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饰”仿制品支撑,这件商周时期的金器于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目前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之所以以“文明的延续”为题,也揭示了三星堆与金沙的较为密切的联系,金沙文化在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展览以“太阳神鸟金饰”仿制品实物,并配以大量对比资料讲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后,迁徙到了以金沙为政治中心的广阔地带,并将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续,不断发展与革新。因此金沙文明所呈现出与三星堆文明相比同中有异。

展览以图片方式,比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

展览以图片方式,比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

大学博物馆如何办

相比上海博物馆等社会博物馆,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上海大学博物馆相对位置较偏,疫情防控期间需要提前两天预约,据上海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展览信息一出,预约电话便被打爆。这也让记者好奇,大学博物馆近来年来的发展。

上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刘昌胜开幕发言称:“‘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这不仅是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博单位在展览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国内高校博物馆办的首个三星堆专题展。”“上海大学历来非常重视考古文博学科建设,学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设立了考古与文博专业,近年来更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聚焦中国古代文明、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考古与陶瓷技术分析方向,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坦言,“三星堆”展览是上海大学首次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文物精品展。缘何选择“三星堆”,是因为“从长江文明的角度,四川在长江之头,上海是长江之尾,在地理上两者有线性的联系。但在3000多年前,两地的古代文明也有联系。比如三星堆遗址前几年出土了一件玉器,与浙江良渚玉器有相似之处,‘三星堆’之后,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也出土了一件玉琮,与良渚在形制上很接近。从某种角度讲在三四千年前,两地已有文化上的交流。目前,四川省‘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也正在推进。上海大学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溯江而上与成都平原的交流,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李明斌说。

展出的玉璧

展出的玉璧

就展览而言,“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是一场上海大学文博专硕实习同学全程深度参与的、致力于小体量、高品质的教学科研实习展,旨在通过办类似精品文物专题展,来带动文博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展览策划、实现、管理运营的流程。除了文博专业,美术学院、材料学院都将在展厅中安排教学课程,博物馆展览服务于教学科研,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尽量辐射到周边社区。

针对近年来,大学博物馆的展览越来越夺人眼球,李明斌也认为,大学博物馆向社会博物馆靠拢的做法与大学本身建设并不矛盾。现在不少国内大学博物馆的场地都在扩建,大学博物馆如果你有足够的藏品、管理运营团队和对应的预算,完全可以把展览适当做大,让大学更多融入城市的文化之中,打破学校和社会的墙。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

上海大学博物馆中,“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越风悠悠——萧山越文化文物展”也正在展出,两个展览都不大却都带着历史的价值,尤其是海派旗袍,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也有收藏,但上大博物馆的收藏来自荣氏家族后人的捐赠,背后有其历史和个性化的故事。目前,上海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各类藏品1万余件(套),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

据悉,展览由上海大学和四川省文旅厅共同指导、上海大学博物馆与三星堆博物馆联合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展期至2021年1月15日,校外人士参观,请提前两个工作日预约(电话:66133465)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